扒一扒诸葛亮的底,让我们不敢再怀疑“三顾”的真实性

世人对“三顾茅庐”的故事多有猜忌。有的甚至认为年纪轻轻的诸葛亮不可能有那么大的魅力让诸侯们“屈致”于他,乃至于“三顾”。那么,诸葛亮哪来那么大的底气、那么大的耐性,坐等诸侯们上门呢?下面,我们试着分析一下。

一、诸葛亮有一个好的家族背景。

诸葛家族并非寻常百姓家族。诸葛亮的先祖诸葛丰曾为御史大夫,后被荐举为文学侍御史。汉元帝时,诸葛丰当上了司隶校尉。司隶校尉属于位高权重的官职,在西汉时期位列三公之下、九卿之上;在东汉时则与尚书令、御史中丞一起被称为“三独坐”。

扒一扒诸葛亮的底,让我们不敢再怀疑“三顾”的真实性

诸葛丰(像)

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曾经是东汉末年兖州泰山郡守的佐官郡丞。诸葛亮的叔叔诸葛玄当过豫章太守。所以说,诸葛亮也是官宦之后,也是有着一定的、不错的家族背景的人。

二、诸葛亮有一个密实的亲情网。

首先,诸葛亮的岳母和刘表的后妻是亲姐妹,都是南郡大士蔡讽的女儿、蔡瑁的亲姐姐。也就是说,刘表是诸葛亮妻子的姨父,蔡瑁是诸葛亮妻子的舅舅。那么,诸葛亮本人自然是蔡家的外孙女婿。

其次,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沔阳的名士,与襄阳名士庞统、庞德公、司马徽、徐庶等人都是好朋友。第三,诸葛亮的叔叔诸葛玄与刘表是关系不错的老朋友。

扒一扒诸葛亮的底,让我们不敢再怀疑“三顾”的真实性

刘表(剧照)

刘表是荆州的军政主官,蔡家是襄阳望族,蔡瑁是刘表的亲信,岳父是名士,叔叔与刘表是至交。由此可见,诸葛亮拥有着丰厚的政治资源。

三、诸葛亮有一个影响很大的交际圈子。

诸葛亮圈有一个交际圈子,这个圈子里的人都是一时的贤能之士。如名士司马徽、庞德公、徐庶等人。他们都欣赏诸葛亮、赞美诸葛亮,而且常常主动对外宣介诸葛亮。

刘备能够认识诸葛亮,就是当时已经成为刘备谋士的徐庶推荐的。而且,徐庶对刘备说,你只能前去拜访诸葛亮,不能把他随便召来。可见,徐庶是非常看重诸葛亮的。

扒一扒诸葛亮的底,让我们不敢再怀疑“三顾”的真实性

徐庶(剧照)

庞德公是东汉末年襄阳著名的贤士、隐士。诸葛亮对庞德公非常尊重,每次去拜访庞德公,都是情真意切地跪拜在床下。

后来,诸葛亮逐渐得到了庞德公的关注和重视。交往日久,庞德公对年轻上进的诸葛亮就有了很高的评价,称之为“伏龙”(也有的说是“卧龙”)。而且,庞德公还让自己的儿子娶了诸葛亮的二姐为妻。

司马徽是东汉末年荆州的名士、隐士,精通道家学说、经学、兵法及奇门之术,对世事多有真知灼见,对人才也有较高的鉴别能力。司马徽特别敬重庞德公,把他当作兄长。司马徽也被庞德公尊称为“水镜先生”。

扒一扒诸葛亮的底,让我们不敢再怀疑“三顾”的真实性

司马徽(剧照)

刘备曾经向司马徽请教天下事。司马徽当时说,要成就大业,不能用书呆子。一般的读书人见识浅陋,不能认清天下大势,“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我们这里的“俊杰”就是“伏龙”诸葛亮和“凤雏”庞统。

可见,诸葛亮当时虽然隐居草庐、高卧隆中,但是,和他有关系或者与之交往的不是高官就是名士。

四、诸葛亮是一个志向非同一般的人。

《魏略》中说,诸葛亮曾经对他的三个好朋友石韬(字广元)、徐庶(字元直)、孟建(字公威)说,如果你们从政当官,可以做到刺史、郡守。朋友们反问诸葛亮,你呢?诸葛亮没有回答。

一个“每自比管仲乐毅”的人,自然不好当场回答。管仲,是春秋时期的名相;乐毅,是战国时期的名将。这就说明,诸葛亮的理想是辅佐贤明、廓清四海、平治天下。东汉垂危,难以匡扶;战乱纷纷,政权跌出。 为此,

诸葛亮真实的想法应该是想成为一个新政权、新王朝的开国元勋。

也就是说,对诸葛亮来说,仅仅是“见用”恐怕不行,还必须是重用,甚至是专用才行。

《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袁子》中说,赤壁之战前,诸葛亮出使东吴,欲说服孙权与刘备联盟时,孙权的重臣张昭就已经看出诸葛亮是非同寻常之辈,便极力向孙权推荐。孙权也确实想留用他,但被诸葛亮婉转地拒绝了。

扒一扒诸葛亮的底,让我们不敢再怀疑“三顾”的真实性

孙权(剧照)

事后人们询问其中的缘故时,诸葛亮坦然说道,孙将军确实算个不错的领导人,但是“观其度”,他可能会非常尊重我,却不可能让我诸葛亮尽力施展才能。

对于诸葛亮的志向,陈寿是这样说的:“进欲龙骧虎视,包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振荡宇内。”

五、诸葛亮是一个确实有才能的人。

诸葛亮的形象,让《三国演义》“演”得我们不知所以然。为此,我们还是依据《三国志•诸葛亮传》去择要了解一下他的一些情况比较好。

其一,未出茅庐之时的诸葛亮就有着高的眼界、大的胸怀:如果你刘备拥有了荆州、益州之后,待天下进一步发生了变化,时机到了,就可以从荆州、益州分头出击,两路大军齐头并进。到了那个时候,老百姓会欢迎、支持您。那么您也就可以成就霸业、复兴汉室了。

扒一扒诸葛亮的底,让我们不敢再怀疑“三顾”的真实性

刘备与诸葛亮隆中畅谈(剧照)

其二,刚出道时,在刘备被曹操穷追猛打,即将败亡之际,诸葛亮主动请缨前往东吴求救于孙权。从而促成了孙刘联盟,击败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进而占据了零陵、桂阳、长沙等地,挽救刘备于既倒,“隆中之策”得以初步实现。

其三,接受刘备托孤之后,辅佐幼帝,

稳定、发展蜀地。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把蜀地治理得“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对此,陈寿也是给予了诸葛亮很高的评价:“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同时,诸葛亮为了蜀地的长治久安,团结“东州人”(刘焉、刘璋父子旧部,关中、南阳一代的人,不是蜀地人),进而化解“荆州派”与“东州派”之间的矛盾,将两派融为一体,打造成了蜀汉的统治集团。如,““荆州派”的陈震、蒋琬,“东州派”的费祎、董允等人都担任过尚书令。

另外,出祁山征伐曹魏,以弱击强,虽说战果不尽如人意,但也有着收武都、阴平之地,收姜维,杀王双、张郃等功绩。同时,蜀汉边疆巩固,寸土未失。

扒一扒诸葛亮的底,让我们不敢再怀疑“三顾”的真实性

诸葛亮北伐(图景)

综合上述种种,如此品位的诸葛亮伺机、待时于隆中,力图服务于一个有能力开辟新天地、建立新政权的人,自然就雄视天下,审慎于诸侯,不至于操之过急。那么,“枉驾顾之”者是应该有的,“三顾”之后才有可能出山,也就是顺理成章的。

主要参考文献:《三国志•诸葛亮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