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陝:互聯網+消費扶貧模式打通農特產“出山路”

地處秦嶺腹地的寧陝,森林覆蓋率90.2%,是全國生態大縣,其產出的農特產品具備“天然、綠色、營養價值高”等特點。近年來,寧陝縣立足生態資源優勢,創新扶貧方式,構建了“一箇中心、兩條戰線、五大平臺、百家店面”營銷體系,拓寬農特產品銷售渠道,實現線上線下、城市需求與農村供給優勢互補,讓當地農特產走出大山奔“錢程”,有效促進特色產業持續穩定發展和貧困群眾持續發展增收。

寧陝:互聯網+消費扶貧模式打通農特產“出山路”

電商平臺網上賣   

今年34歲的文治榮,是寧陝縣筒車灣鎮海棠園村村民,在外務工8年後,帶著愛人和孩子回到了家鄉,租了一個臨街的門面,做起電商賣山貨。他說,“銷售最好的是蜂蜜和菌類,主要是銷往浙江、廣東一帶。”文治榮告訴筆者,“一年下來能掙個十多萬元。”

與文治榮一樣,梅子鎮安坪村村民任兵,也通過註冊網店,幫助鄉親銷售農副產品。半年時間不到,就幫村民銷售8頭豬的臘肉、200多公斤蜂蜜,銷售額逾4萬元。

寧陝縣建成縣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和鎮村兩級服務站點。積極爭取與阿里巴巴集團、京東集團及蘇寧集團對接,利用大平臺提升全村縣電商扶貧質量水平。先後發展了供銷秦南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濱海科技、長春酒廠、果來果趣、綠寶生態等一批規模經營的電商企業。積極整合物流體系,建立縣級物流中心,目前已形成縣、鎮、村三級物流體系。同時,將電商創業扶貧納入扶貧小額貸款支持範圍,對開辦網店、從事網貨生產銷售的創業者給予免抵押、免擔保5萬元以下、三年以內的小額信貸支持,並按基準利率全額貼息。

外埠設店愛心賣

2019年9月15日寧陝縣借力幫扶單位在該縣域外設立的銷售平臺——寧陝農林特產金壇總店正式開業,這也是第一個外埠銷售寧陝農林產品的店。貨櫃上整齊擺著香菇、木耳、天麻、生態大米、秦嶺山泉水、核桃油、土蜂蜜等特產吸引眾多的消費者購買。

寧陝縣依託大數據體系整合現有企業、合作社產品通過網店、微商、現場直播銷售等方式全面鋪開線上銷售的同時,還積極建立線下的營銷網絡,先後在北京、西安、金壇、膠州、安康設立了“寧陝農特產品扶貧銷售專櫃”,對接五大平臺地區專櫃、批發市場、學校軍隊等傳統渠道進行扶貧產品銷售,拓展政府消費市場發展管理銷售網點,壯大扶貧消費群體。

幹部職工幫著賣   

在幫扶群眾過程中,針對群眾信息不暢、土特產賣不出去的困難,寧陝縣廣大幹部充分運用朋友圈、qq群等方式,積極幫助群眾銷售土特產。該縣宣傳部幹部周明君、楊卓在入戶走訪中,發現自己的包幫戶的豬肉、土雞賣不出去,就積極在朋友圈、親朋好友之間大力宣傳,很快,兩戶的豬肉、土雞銷售一空。不僅如此,在寧陝掛職的幹部也積極幫寧陝銷售土特產。常州市金壇區在寧陝掛職幹部徐誠萍在自己的朋友圈,給寧陝蜂蜜打廣告,她的朋友也積極響應,主動聯繫她購買。

藉助社會力量,打通銷售的最後環節。近年來,寧陝縣已累計有45家涉農企業、合作社主動承擔脫貧攻堅重擔,不僅與貧困戶簽訂產業幫扶協議,而且對產業發展戶實行“技術指導、產品回收”,降低貧困戶市場風險。據統計,該縣45家涉農企業、合作社直接帶動302戶貧困戶種植天麻150噸,年戶均增收8000元以上;帶動516戶貧困戶養殖中蜂7854箱,年戶均增收4000元;帶動222戶貧困戶發展食用菌,年戶均增收1.5萬元。

消費扶貧的興起,解決了寧陝農林特產品銷售難問題,也直接推動了寧陝扶貧產業的發展。目前,該縣形成了夢陽藥業、秦智核桃油、黃波食用菌、綠康農業、濱海等一批在內的龍頭企業12家、農民合作社221個、集體經濟組織71個、其他主體103個、市場主體336個,帶動全縣6080戶貧困戶發展產業。

脫貧攻堅挑重擔,勠力同心謀發展。截至2019年,寧陝縣累計減貧6808戶19606人,40個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發生率從37%下降至1.04%;貧困識別率100%,退出準確率100%;農民人均年收入由2014年的7315元增長至2019年的10130元;鎮村公路通達率100%,安全飲水率100%,電力、網絡等實現村村全覆蓋,農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現了高質量脫貧摘帽的目標。連續四年獲得安康市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優秀縣,三年獲得陝西省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優秀縣。

本報記者 陳濤

責任編輯:安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報料關注西北信息報微信公眾號(xbxxbwx)留言或加編輯微信號:y609235490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