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著小火車去瞻仰馬鞍山


坐著小火車去瞻仰馬鞍山

最美的季節消逝大半,我卻只有兩天真正的“自由”。我決定將其中的一天交給7053次綠皮列車。

這趟"莊戶列車"名頭不小,央視曾多次報道,列車長趙新華是全國知名的"網紅"。不過,我選擇它,則是因為它和我的頻道相吻合:慢,接地氣,沿途風景如畫。我喜歡它穿隧道、跨大橋的瀟灑。窗外,陡峭的山崖近在咫尺,遠處的山峰直插雲霄,太河水庫碧波浩淼;山間紅葉泛黃,柿子微紅,豐收的景象從田野和小村直撲過來。總之,它可以滿足你關於風景、風俗、風情的所有想像。車過南仇,車廂裡開始“人滿為患”,大夥你一言我一語,很快就成了熟人。列車員扯開嗓子,高聲報著站名。價格低廉的要命,買票到源遷,只需4元。車廂還保留著上個世紀的面貌,所以它還有一個用處,就是懷舊。

坐著小火車去瞻仰馬鞍山


上了車,我和同伴丁子並沒有明確的目標。感謝朋友及鄰座乘客的提醒,我們決定從口頭下車,去登馬鞍山。口頭站規模極小,所以只能叫乘降所。小站背後就是雄偉的岳陽山。與站上一位“警察大哥”攀談後得知,這個小站如今與鐵路局並沒有隸屬關係,是鎮政府聘他們來維持秩序的,他的工作就是一天兩次按時接車。“我就住在車站下面的小村,這村叫西石門。從這條小道向東走到頭,見到馬路北拐約300米,向東過小橋往裡走不遠就是馬鞍山,到了那兒你可以問問附近的老鄉。”打心眼裡感謝這位大哥。

坐著小火車去瞻仰馬鞍山


小橋東面的小村叫東石門,一位熱心的大嬸告訴我們:穿過村子,沿著坡上的小路上行,就可以到達馬鞍山。抬頭,馬鞍山已近在眼前。而回望岳陽山,高聳連綿,尤為壯觀。大嬸說,爬岳陽山從頭到尾需要約8個小時。曾經聽過一個說法,當驢友,不爬岳陽山,算不上小學畢業,而我至今都沒畢業。

坐著小火車去瞻仰馬鞍山


梯田裡,玉米稈已經乾枯,地瓜秧依然青翠,大白菜則綠油油一片,泛黃的草叢裡螞蚱飛蹦。滿樹的酸棗酸甜可口,任人摘採。喧囂都在遠處。這兒除了我們倆,竟然空無一人,真是難得的安靜。這可是國慶長假啊,想起高速路上擁堵的車流和知名景區壯觀的人群,我突然忍俊不禁,多麼美好恬靜的時光哦。

坐著小火車去瞻仰馬鞍山


山坡上柏樹離離,在陽光的映射下,漫山的野草搖曳閃爍。太陽漸漸由溫及熱,微汗。以山石作餐桌,饅頭炸肉土豆絲可口無比。吃飽喝足,隨意漫步山坡。一會兒疲倦襲來,乾脆找一塊背陰的草坪,天當被地當床,微風催人入夢。

坐著小火車去瞻仰馬鞍山


幾年沒來,想不到馬鞍山上也開通了索道。沿羊腸小道向東,蹣蹣跚跚、歷經辛苦歸入正途。“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南天門的確險峻無雙。1941年12月9日,就是在這座山上,30多名八路軍傷病員和家屬,與裝備有飛機大炮的近3000名日偽軍展開了殊死搏鬥,戰鬥持續二天一夜,殲敵100餘名,除二名跳崖戰士因掛在樹枝上僥倖生存之外,全部壯烈犧牲。其中四縣聯辦主任馮毅之的父親、妹妹、愛人及三個孩子六人全部遇難,被譽為“一門忠烈”。主峰上,射擊孔、指揮所、殉難處歷歷在目,這是一座英雄的山哦。山上摩崖石刻眾多,廖容標、錢鈞、李伯秋等老一輩革命者都題詞留念。其中有一幅名為“山魂”的石刻字體雄渾,柔中帶剛,宛如蛟龍出海,它是我的忘年交朋友黑土大叔所題。如今大叔已經七十有餘,但依然不住地旅行、攝影,健康陽光,很值得我學習。

坐著小火車去瞻仰馬鞍山


坐著小火車去瞻仰馬鞍山


坐著小火車去瞻仰馬鞍山


這山亦是一座歷史名山,西側有保存完好的齊兵營和齊長城。站在山頂,環顧四周,蒼山如海,秋水顧盼。思緒不斷湧來,重重疊疊堆在心頭。其實,說一千道一萬都是虛的,唯有抓住眼下的幸福才是人間正道。當一扇扇大門向你關閉的時候,也總有一扇窗子為你打開。陽光照進來,你會發現它是那麼清澈美麗。因此,我只會感恩。感謝同伴,感謝朋友,感謝乘客,感謝列車員,感謝警察大哥,感謝指路的大嬸,感謝這重巒疊嶂,感謝這秋水長天,感謝這列穿行在圖畫中的小火車。

買了老鄉新出土的地瓜,還有剛去皮的小豆。歸來又是萬家燈火。丁子做了一鍋地瓜粥,香甜之至。

(2018.10.4出遊,10.9追記)

坐著小火車去瞻仰馬鞍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