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幾乎不提許褚典韋的姓名?

莊生荒谷


簡單來說,因為《武帝紀》是曹操的主場。

《三國志》是一部很特別的史書,論數量,它原本是三本,後來合而為一;論質量,它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論體裁,它是最特殊的紀傳體史書,真的只有本紀和列傳,志和表都沒了。

體裁的缺失、時間的短暫,讓《三國志》要顯得瘦小,但真正讓它瘦成竹竿的還是作者陳壽的寫作手法——為尊者諱。

所謂尊者,在古代自然是帝王將相,他們也是正史記載的主要人物,正史多多少少都會對他們的所作所為有所隱晦。在這方面,孔子編纂的《春秋》可謂集大成者,春秋筆法一出,根本不清楚他在寫什麼,於是出了一本本解釋《春秋》的書,如《公羊傳》。陳壽的《三國志》正是二十四史中“諱”的很多的那種,記載頗為簡略,如果不搭配裴松之專門為其作的註解,很難讀通前因後果,比如曹髦被殺一事,單看《三國志》,很容易認為曹髦是自然死亡(儘管陳壽埋了線索,但沒挑明)。

曹操作為曹魏奠基人,被追尊為魏武帝,而西晉更是以禪讓代魏,尊曹魏為正統,故而《三國志》中曹魏皇帝都是本紀,蜀漢和東吳的皇帝就只有傳,再翻開那幾篇本紀,很容易發現敗績好少,尤其是征戰最多的曹操。

最著名的赤壁之戰,我們知道曹操敗了,可如果單看《武帝紀》的話,你會以為是瘟疫阻擋了曹操統一的腳步。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載: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載:權遣周瑜、程普等水軍數萬與先主併力,與曹公戰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三國志·吳書·吳主傳》載:瑜、普為左右督,各領萬人,與備俱進,遇於赤壁,大破曹公軍。公燒其餘船引退,士卒飢疫,死者大半。備、瑜等復追至南郡,曹公遂北還,留曹仁、徐晃於江陵,使樂進守襄陽。

很明顯,是曹操大敗之後,無奈撤退,還留下曹仁等人防守追兵,瘟疫只是對其軍隊戰力的一個影響因素而已,並不是決定因素。

至於典韋和許褚,二人具有同一個身份,那就是曹操的侍衛隊長,這決定了他們幾乎不可能出現在曹操的本紀當中。曹操一個大軍統帥,什麼時候要用侍衛隊長拼命?當然是打敗仗要跑的時候。

比如宛城之戰,《武帝紀》只說張繡降而復叛,壓根沒提張繡為什麼叛,這要是寫出來,可就辱沒了武帝的威名,不符合春秋筆法了。


平沙趣說歷史


1.《三國志》只寫真實的歷史。

《三國志》,是二十四史之一,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屬紀傳體國別史。記住這是歷史典籍。主要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曹魏、蜀漢、東吳史蹟。與“三分史實七分虛構”演義有天壤之別。

陳壽前半生生活在蜀漢,入仕後,被權宦黃皓排擠而鬱郁不得志。蜀漢被滅後,陳壽歷任著作郎,這哥命運多舛,晚年也被多次被貶,經常受人非議。於是,傳執一念,歷經十年艱辛,完成了史學鉅著《三國志》。此書完整地述說了自東漢末至晉初近達百年間的歷史全貌,介紹了這個時期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過程。

2.《三國志·魏書·武帝紀》主要寫曹操的事蹟。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在《三國志》中首當其衝,為正式開卷的第一篇。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這是極為重要的一篇。甚至與《後漢書》中《後漢書·光武帝紀》具有同樣的作用與分量。該篇字裡行間亮明瞭作者尊重史實撰寫事實的觀點,展現了作者作為一個史學家進行創作的嚴謹態度。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全面而詳盡地記錄了魏武帝曹操戎馬倥傯、叱吒風雲的一生。曹操以自己他的雄才大略,南征北戰數十年,歷經艱苦卓絕的數百次戰鬥,終於統一我國北方,這曹魏王朝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曹操先後經歷了董卓亂國、與袁紹的官渡之戰、殲滅呂布、掃清韓遂馬超、南定漢中、赤壁慘敗、遠征烏桓等等大小戰役。他生逢亂世,自建武裝力量,由小到大,東征西討、忽南忽北,為完成統一大業英勇奮戰、嘔心瀝血、運籌帷幄、九死一生。陳壽著重描述了作為政治家與軍事家的曹操的功績,對他老驥伏櫪,壯心不已情懷也留下了濃墨重彩。

3.陳壽惜墨如金,只突出重點事蹟記敘。

陳壽用筆簡練,到了惜墨如金的地步,如:

”興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還,初,太祖父嵩,去官後還譙,董卓之亂,避難琅邪,為陶謙所害,故太祖志在復讎東伐。夏,使荀彧、程昱守鄄城,復徵陶謙,拔五城,遂略地至東海。還過郯,謙將曹豹與劉備屯郯東,要太祖。太祖擊破之,遂攻拔襄賁,所過多所殘戮。”


三國是人才輩出的時代。曹操身邊的文臣武將層出不窮,如謀士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賈詡等等,他們的奇思妙計足以影響歷史進程。武將更有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五子良將。他們指揮千軍萬馬,對蜀漢與東吳進行了沉重的打擊。是值得在歷史上留下光輝的一頁的。許諸、典韋在軍功與以上人物相比要遜色得多。


4.許諸、典韋這二位的輝煌都以曹操的狼狽為背景。陳壽是魏晉史學家,不便於自揭家短。

”張濟自關中走南陽。濟死,從子繡領其眾。二年春正月,公到宛。張繡降,既而悔之,復反。公與戰,軍敗,為流矢所中,長子昂、弟子安民遇害。公乃引兵還舞陰,繡將騎來鈔,公擊破之。繡奔穰,與劉表合。公謂諸將曰“吾降張繡等,失不便取其質,以至於此。吾知所以敗。諸卿觀之,自今已後不復敗矣”遂還許。(張繡的寡嬸)

曹操霸佔了張繡的寡嬸,被張繡突然襲擊,導致宛城慘敗!曹昂、曹安民、典韋被殺。《武帝紀》中忽略 了這一段,連與寡婦偷情都沒有提,怎麼能說典韋呢?許褚呢?

秋七月,公西征,與超等夾關而軍。公急持之,而潛遣徐晃、朱靈等夜渡蒲阪津,據河西為營。公自潼關北渡,未濟,超赴船急戰。校尉丁斐因放牛馬以餌賊,賊亂取牛馬,公乃得渡,循河為甬道而南。賊退,……

“北渡”時,許褚等被馬超打懵了,不是丁斐放馬,曹操有可能死於馬超之手,寫出來不丟人嗎?畢竟,陳壽是魏晉史學家啊!

5.篇幅有限,《武帝紀》要名副其實,以曹操為主要內容,其他人則另置他捲來寫,這合情合理。(許褚和典韋在《三國志·魏書·卷十八》中有介紹。)


希望星晨58298869


”興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還,初,太祖父嵩,去官後還譙,董卓之亂,避難琅邪,為陶謙所害,故太祖志在復讎東伐。夏,使荀彧、程昱守鄄城,復徵陶謙,拔五城,遂略地至東海。還過郯,謙將曹豹與劉備屯郯東,要太祖。太祖擊破之,遂攻拔襄賁,所過多所殘戮。”

《武帝紀》就是這麼說的。而真實的情況是什麼樣的呢?據《後漢書·劉虞公公孫瓚陶謙列傳》記載:“初,曹操父嵩避難琅邪,時謙別將守陰平,士卒利嵩財寶,遂襲殺之。初平四年,曹操擊謙,破彭城傅陽。謙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還。過拔取慮、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自是五縣城保,無復行跡。”(徐州大屠殺)

天壤之別!😄,給曹操作傳,總不能揭其短吧?曹操是偉大的。但是,曹操也是人,當然就有七情六慾,曹操自己也承認,我也是一名普通人,並不是有四隻眼兩張嘴,只是有很多智謀耳!

典韋和許褚的輝煌卻是建立在曹操的狼狽基礎之上的!

”張濟自關中走南陽。濟死,從子繡領其眾。二年春正月,公到宛。張繡降,既而悔之,復反。公與戰,軍敗,為流矢所中,長子昂、弟子安民遇害。公乃引兵還舞陰,繡將騎來鈔,公擊破之。繡奔穰,與劉表合。公謂諸將曰“吾降張繡等,失不便取其質,以至於此。吾知所以敗。諸卿觀之,自今已後不復敗矣”遂還許。(張繡的寡嬸)

裴松之注中也只提及曹昂將戰馬給了曹操逃生,自己身死。

實際情況怎麼回事大家都清楚,😄😄😄!曹操與寡婦偷情,被張繡所嫉恨,導致宛城慘敗!曹昂、曹安民、典韋被殺。《武帝紀》中就連寡婦一事都沒說,怎麼能說典韋呢?

許褚就更不堪了!秋七月,公西征,與超等夾關而軍。公急持之,而潛遣徐晃、朱靈等夜渡蒲阪津,據河西為營。公自潼關北渡,未濟,超赴船急戰。校尉丁斐因放牛馬以餌賊,賊亂取牛馬,公乃得渡,循河為甬道而南。賊退,……

但是在裴松之注中:“今日幾為小賊所困乎!”是有的。原文慘了:公將過河,前隊適渡,超等奄至,公猶坐胡床不起。張郃等見事急,共引公入船。河水急,北渡,流四五里,超等騎追射之,矢下如雨。諸將見軍敗,不知公所在,皆惶懼,至見,乃悲喜,或流涕。公大笑曰:……😄😄😄!許褚就在這“北渡”二字之中。那個狼狽不堪呀!寫到張郃已經是丟人丟到家了,再寫許褚就不堪入目了。(潼關之戰)

偉大的曹操哪能有這等齷齪的處境?這種形象與《武帝紀》本就不符,這是武帝還是菜鳥呀?格格不入,到此為止!許褚就不能出現在《武帝紀》中了。

總之,典韋和許褚最好什麼都別幹,一但他倆開始出現在歷史舞臺上,預示著曹操的末日就該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