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貴姓?漢魏時代何以盛行姓氏“高低貴賤”之分?

在中國古代長期的封建社會,姓氏在漢族這個中國的主體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它不但標誌著一個人的血統,而且還標誌著一個人的門第和地位,同時也是宗法制度的表現。

一姓一族常用家譜或宗譜記載他們的變遷始末及家族承襲關係。應當說,一姓家族較早時基本上集中於一地,後來隨著歷史的變動,帝王分封子弟功臣和先朝後裔,建立了許多諸侯國,形成很多氏,也就是後來的姓。

您貴姓?漢魏時代何以盛行姓氏“高低貴賤”之分?

劉邦畫像

秦漢兩朝,因秦朝短暫,姓名文化尚未形成鮮明特徵,仍帶有戰國時期的印記。長達四百餘年的西漢和東漢姓名文化亦有明顯區別。漢魏以來,盛行門閥制度,姓氏有了高低貴賤之分,帝王、功臣、貴戚之姓取得尊貴地位,享有社會的某些特權,可以左右當時的政治局面,逐漸形成一些豪門大族。如劉邦建立漢朝,初封異姓王,後改封同姓王,劉姓因此散居各地。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是劉邦之孫、長沙定王劉法的後代,算起來他是劉邦第九世孫,但他是南陽蔡陽(今湖北省棗陽市)人。三國劉備本事涿州(今屬河北省)人,他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而劉勝與劉發為異母兄弟。

您貴姓?漢魏時代何以盛行姓氏“高低貴賤”之分?

車丞相畫像

漢武帝時有丞相田秋林,年老而未退休,劉徹特許他乘車入宮,時人稱為“車丞相”,他的後人以此為榮耀,為光宗耀祖,即以車為氏。東漢時,除皇族劉姓為第一姓外,還有所謂“四姓小侯”,即外戚樊、郭、因、馬四姓。漢明帝曾為四姓子弟單獨設立學校。

史載,東漢末年戰亂,“關中百姓流入荊州者十餘萬家”。可見,戰亂也是造成姓氏混雜,促成民族融合的首要因素。其次是官宦。古代做官都在異地,後來子孫在當地定居,成為當地一姓。三是移民。封建國家為補充邊遠地區人口,或為了補充某些地區因戰爭、饑荒造成的人口短缺,採取強制性的移民措施。秦始皇曾嫡戍50萬往嶺南,這些北方人成為廣東客家人的一部分。三國魏時,因關中饑荒,曾從河北一帶移“農夫五千人”往陝甘一帶。

您貴姓?漢魏時代何以盛行姓氏“高低貴賤”之分?

孔子畫像

當代學者認為,自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姓氏和家庭的這種變遷,往往記錄在封建時代的家譜裡,儘管家譜是隨著門閥制度而興盛起來的一種典籍,但我們不能把它與封建糟粕等同。封建社會修譜的目的,當然是為了紀錄家族血統的承襲關係,但在客觀上卻保存了特定歷史時期的一些真實史料,為我們研究某一歷史階段的政治、經濟情況和人口變遷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條件。如湖南嶽陽孔子後裔支系所藏《聖裔宗譜》,是孔府最後修撰的一套最完整的家譜,對孔子家世記載甚詳。1980年發現的昆明岳飛後裔所藏的《岳氏宗譜》,載明岳飛子孫的一支如何遷往雲南。

中國人注重姓氏,以姓氏為自己的根基和歸屬;中國人也注重名字,因為只有名字才是自我的存在。古代中國人為了表示自己的某種理念和追求,還往往要取一個或幾個“號”。我們今天的“名字”,其實只是古代的“名”,當今社會已不大流行“字”了,“號”儼然已成為歷史的一種回憶罷了。

您貴姓?漢魏時代何以盛行姓氏“高低貴賤”之分?

霍去病影視形象宣傳圖

由於漢代國力強盛,漢代人取名與國運往往聯繫在一起。以開疆拓土、保家衛國含義取名的如:趙充國、趙廣漢、韓安國、張安世、於定國、孔安國等。以祈求長生不老的含義取名,人們起名多用延年、延壽、千秋、去病等。

秦代重法家,漢初崇尚黃老之道,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受儒家思想影響,儒家所崇尚的忠、孝、仁、義、禮、樂等理念便深入人心。漢武帝喜用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將察舉孝廉確定為選拔人才最重要的科目。因此,在許多漢朝人的名字上,都打上了儒家思想的烙印。

單名一直是漢代以前中國人取名的主流,從西周至春秋戰國乃至秦朝,取單字名的人遠比取二字名的人多。在兩漢皇帝中,西漢皇帝只有昭帝劉弗陵、平帝劉箕子(後改為劉衎)取二字名。東漢皇帝則無一不取單字名。西漢名人中,如周亞夫等取二子名的並不鮮見。而到了東漢,取二字名的人更是鳳毛麟角了。

您貴姓?漢魏時代何以盛行姓氏“高低貴賤”之分?

單于畫像

東漢人流行單字名,與西漢王莽輔政實施“二名之禁”有關。據《前漢書-匈奴傳》記載,“時莽奏令中國不得有二名,因使者以風(諷)單于,宜上書慕化,為一名,漢必加厚賞。單于從之。”可見,漢朝禁用單字名的法令,已經派使者傳遞到了匈奴單于手上。匈奴單于隨後上書稱臣,順應時勢改名為“知”(原名“囊知牙斯”)。在此之前,《春秋公羊傳》也說過“二名非禮也”,但此處“二名”非指二字名,而是指兩個名。表明在周秦時期,一個人取兩個名是不合禮數的,但取二字名從來不在禁止之列。

王莽禁用“二字名”的目的是“復古改制”。他認為“秦以前複名蓋寡,遂禁複名”,“複名”就是二字名。王莽的長孫原叫王會宗,後改為王宗。因自畫服天子衣冠像,刻銅印三枚,與其舅合謀繼承大統。事發後,王宗自殺。王莽大怒,廢了王宗之名,恢復原名,以示貶辱。這件事對後來幾百年的取名規則產生了極大影響,在王莽當政時期,無人敢取“二字名”。王莽覆滅後,雖然人們已不用遵守“禁二名”的法令,但取單字名的趨勢已不可逆轉,不僅東漢人全部取單字名,連三國人、西晉人也把單字名視為理所當然。直到東晉,才打破了王莽時期遺留的“戒律”,陸續有人取二字名。

您貴姓?漢魏時代何以盛行姓氏“高低貴賤”之分?

漢代張氏以清河為郡望

一姓一族,推崇高門大姓、出人頭地的封建思想,產生了所謂的“郡望意識”。“郡望”是指某一姓氏世居某郡而為人們所仰望,實際指某一姓氏的社會影響。人們紛紛注重出身,看重門第,是封建社會普遍的社會心理。比如,劉姓以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為郡望,陳姓以潁川(今河南許昌市一帶)為郡望,周姓以汝南(今河南上蔡一帶)為郡望,張姓以清河為郡望,王姓以太原為郡望,杜姓以京兆(今陝西省西安市)為郡望,等等。不管這些姓氏分佈什麼地方,他們都會以“彭城劉”、“潁川陳”、“汝南周”、“太原王”、“京兆杜”為榮耀。在南方沿海地區,也都能尋找到的印記。如福建省莆田一帶的民宅上總嵌有“彭城流芳”、“潁川流芳”、“太原流芳”等,你一看就知道這家姓什麼。

但現實生活也提醒我們,歷史上多民族的融合過程,其實就是古代封建帝國政權的更迭、封侯、戰爭、逃亡、遷徙的過程,姓張的不一定是漢族,姓慕容的也不一定就是少數民族。

隨著社會的進步,大漢王朝遺留的門閥制度早已衰亡。

文/大國海疆

參考資料

1.翦伯贊、鄭天挺主編《中國通史參考資料》,中華書局,1981年.

2.張曉虎等著《歷史的迴旋:神秘的律動》,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3..程裕禎著《中國文化要略》,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8年.

4.插圖均來自網絡

原創作品 版權所有 感謝您的閱讀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