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人間冷暖,深情活著 | 溝通心理學

我們都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更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即使是看起來長得一模一樣的雙胞胎,也往往性格各異,志趣不同。然而,

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群體生活,故而離不開溝通與交流。

據相關數據統計,我們白天醒著的四分之三的時間都花費在某種形式上的溝通上,也就是說,良好的溝通,才能夠讓彼此差異的兩個個體有更多共同的語言,才能夠擦出更多美妙的花火。

那麼,如何在自己的每一個角色中,做得體的事,說得體的話?

01.養成一個洞察心靈的意識

根據弗洛伊德的心理解剖,每個人都擁有三個“我”——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內心深處的潛意識,情緒、慾望

自我:心靈的檢查官,理智、文化、修養

超我:心靈的“外部環境”,法律、道德、習俗

在溝通中,滿足“本我”才是滿足自己或他人的真正需求。

因此,當我們想要表達自己的時候,也需要考慮他人的自我,照顧到他人的本我。

人們說出來的話,並不代表其內心的真實想法,在公眾場合尤其如此,在生活中養成把心理活動分成三我來觀察的習慣,你就會更好的理解他人,真正意義上做到“溝通有道”。

洞悉人間冷暖,深情活著 | 溝通心理學

02.說服別人的具體原則就是避免爭論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事情沒有客觀存在的事實,有的只是不同人相同或不同的觀點與看法。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我們每個人的三觀與信念都會有或大或小的差異,這就直接導致了我們在看待某一件事或某一個人時,會有不同的解釋。

回觀我們的生活,在任何一種人際關係中,我們都很難看到哪種關係是毫無爭執的,縱然有,那大概也是非正常的關係狀態。而在產生爭執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會無意識出於“本我”,認為自己是對的,於是選擇爭論。

但是,贏了又如何呢?也許你能從贏中收穫某些利益,但這是否真的有意義呢?如果你跟一個人爭論的話,在爭論中你勝了,那麼你讓對方感到怨恨,失去了對方的心;如果在爭論中,你輸了,你就是輸了。爭論對己無利。

所以說服別人的具體原則就是避免爭論——人生從此不說“不!”。

在差異面前說“不”,是不爭論之意,這不代表同意,但這是在維護關係。事實不重要,重要的是跟誰建立關係。從內心感覺上來,人都不喜歡被批評,喜歡被讚美。全然不顧這些批評、讚美是否公正。

我們不是一種講邏輯的生物,而是一種感情的動物,我們的邏輯就像一艘小小的獨木舟,在又深又黑、風高浪大的情感海洋裡漂泊。

洞悉人間冷暖,深情活著 | 溝通心理學

03.同理心傾聽

假設你一是一個三歲小孩的父母,你的孩子生病了需要打吊針,針管插在孩子的胳膊上,孩子一直哭著,這個時候,您怎麼讓孩子不哭呢?聽過很多父母是這樣說的:

A.「拜託你不要哭好不好,醫院的人都被你吵得受不了了。」

B.「媽媽抱你,聽話啊。等一下我買玩具給你喔。」

C.「你再哭,病就好不了喔!」

D.「你不哭,我就去買好吃的麥當勞給你,好不好?」

E.「你一直哭,那麼大聲,被隔壁警察聽到了,就麻煩喔!」

……

這樣的誘惑方式或是恐嚇方式,也許能讓孩子在疼痛與害怕中忍住哭泣。但我們並不提倡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採用這類似的方式,孩子會長大,也會走出你的懷抱,走向社會,他要面對的遠遠比打針這件事來得多,沒有誰在他難受的時候,說你忍住,我給你你想要的,痛了哭了,是再正常不過的。不如嘗試這樣去跟孩子溝通:

「打針很痛喔!」

「你很想不要打針是嗎?」

「很想把這點滴拿掉是嗎?」

「你害怕打針打很久?」

「我去問醫生,可不可以不要打?」

認可孩子的情緒,正確表達出孩子的想法,提出解決的方案。是的,面對一個三歲的孩子,這也是需要同理心的。

所謂同理心,並不是同情心,簡單地說,就是換位思考。擁有同理心的人,會站在對方的角度,能專心聽對方說話,讓對方覺得被尊重,能正確辨識對方的情緒,能正確解讀對方說法的含義。

回想一下,倘若你擁有同理心,在親密關係中是否會有更幸福的體驗?在職場關係中是否會更受歡迎?可以肯定地說,會的。

同理心不是天生就具備的,而是可以通過後天培養的,一個擁有同理心的母親,也能更好地培養出一個有同理心的孩子,這會讓你們的溝通更有效。

洞悉人間冷暖,深情活著 | 溝通心理學

著名作家朱自清曾說,人生不外言、動。除了動就只有言,所謂人情世故,一半是在說話裡。

不凡學習些溝通心理學,然後在這個諾大的世界裡,洞悉人間冷暖,深情地活著。

版權說明:

照片來源網絡,侵刪。

內容來源:鄭燕雲,王龍老師《女性溝通心理學》課程,轉載請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