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宴》:一部被低估的馮小剛電影

因為疫情的原因,剛剛過去的十一長假成為許多電影扎堆兒競爭的重要檔期,《奪冠》、《我的我的家鄉》、《姜子牙》等大片,都擼起了袖子卯足了勁兒,爭食“十一”檔這塊蛋糕。而觀眾也都很買賬,儘管《姜子牙》的風評呈現出兩個極端,這卻並不妨礙國慶檔的這幾部國產影片吸引了大量的觀影人群,收穫了盆滿缽滿的票房。

《夜宴》:一部被低估的馮小剛電影

說到“國慶檔”,今天我要提及的一部電影,是於2006年"十一"黃金週檔期上映的馮小剛的《夜宴》。人們似乎早已習慣製造馮氏幽默的馮小剛在賀歲檔帶給我們的笑聲,《甲方乙方》、《不見不散》、《大腕》、《手機》、《非誠勿擾》這些抖著機靈透著幽默的賀歲片,著實豐富了老百姓的賀歲內容,馮小剛也因此獲得了一個“賀歲片”導演的雅號。

然而,當馮小剛將他的《夜宴》端到大家面前,我們卻發現,這位馮導不僅改了“上菜”的時間,將檔期定在了十一長假,更一改過去的幽默路線,由現代轉向了古代,由輕鬆轉向了深沉,而他當時這樣做的目的,其實頗具“野心”,那就是要衝擊次年的奧斯卡,拿到一尊小金人!

《夜宴》:一部被低估的馮小剛電影

正因如此,當《夜宴》將幽深晦暗的宮闈、一身縞素的舞伎、殺機四伏的情節、憂鬱悲愴的底色一起呈現給人們的時候,對於馮小剛來說,更像是經歷著一次職業的歷險。在以往的馮氏電影中,我們看到的更多是市井平民的生活片段,但這一次,他卻讓我們一頭扎進了盛裝華服的皇家,刀光劍影的五代十國;在以往的馮氏電影中,我們早已習慣了那些令人捧腹的喜劇橋段,但這一次,他卻用一曲悽婉的《越人歌》,讓我們在兩個小時的時間裡始終壓抑著自己的情緒。馮小剛在悄然完成著由一位喜劇導演向悲情導演的轉型,更重要的,我們發現,這位美工出身的導演正在嘗試著作一名詩人,那些貫穿《夜宴》始終的面具,不僅成為其最新的電影語言,同時,也成為馮氏"詩歌"中一個重要的意象。

通觀《夜宴》全片,我們可以看到,面具已然成為推動整個劇情發展的關鍵道具。首先是竹林伎館的那場戲。蒼翠的竹海深處,太子無鸞偕一群素衣舞者戴著白色的面具翩然起舞,他是因為父王佔有了自己深愛的婉兒才隱遁山林的,但他不會想到,一場血腥的殺戮正在向他逼近。彼時,無鸞的叔父厲帝剛剛軾兄篡位,不僅婉兒委身成為新任的婉後,無鸞也成了羽林軍追殺的目標。血光飛濺之中,竹林舞伎如落英般墜落,每一幅面具都被劈成兩半,直到金屬撞擊的聲音隨著一顆頭顱的飛起戛然而止,隱藏在水下的太子方才解開頭上的面具,開始自己的復仇之旅。

《夜宴》:一部被低估的馮小剛電影

這是馮小剛在《夜宴》開場十分鐘內給觀眾掀起的第一次高潮,此時,面具還只是一個隱遁的符號,是馮小剛電影中剛剛出現的一個陌生的意象,而接下來,"面具"便越來越成為馮小剛掌控這場"夜宴"的鑰匙:在無鸞與婉後的重逢中,面具是一層咫尺天涯的疏離與隔膜;在皇后的冊封大典中,蒼白的面具和急促的鼓點演繹的是一個不可告人的陰謀;而在那個把愛純淨得幾近透明的青女的夢中,面具就是堪與之"搴洲中流"的王子;故事發展到全劇最後的高潮,我們發現,引領我們走進這場慾望之爭的道具,依然是僵硬的面具,當厲帝夜宴群臣,就要飲盡婉後斟滿的毒酒時,青女"不合時宜"的出現了,在哀婉的《越人歌》裡,青女戴著面具,咳出一朵朵殷紅,而也正是這片飛濺在面具上的血漬,直接引發了最後的玉碎宮傾,灰飛煙滅;當然,即便在《夜宴》的尾聲,馮小剛也沒有忘記提醒我們面具的力量,就在婉後手捧茜素紅綾以勝利者的姿態佇立在晦暗的朝堂時,一支越女劍不知從何去飛來直刺其胸腔,婉後試圖在倒地的一瞬找尋刺客,但回應她的卻是一口幽深的古井,刺客的面具正是這無邊的黑暗。

《夜宴》:一部被低估的馮小剛電影

在講述這個東方"哈姆雷特"的故事時,馮小剛不僅將面具作為情節發展的推手,同時也在嘗試著利用面具這一載體刻畫人物。在《夜宴》一片中,太子無鸞與婉後有這樣一場對白,無鸞說:"戴面具的表演是最高境界的表演,從演員的臉上你讀不出喜怒哀樂。"對於無鸞的這番理論,婉後回報的是一聲冷笑:"你錯了,最高境界的表演是將自己的臉變成面具。"這兩句對白堪稱全片的題眼,也是馮小剛借演員之口對"面具"這一意象的深度詮釋。在太子無鸞的臉上,寫滿了復仇與憤怒,他必須藉助面具遮蔽住自己的內心;而與之形成反差的是,在婉後的臉上,我們看到的只是出奇的平靜,沒有一絲心靈的風暴。"將自己的臉變成面具",婉後確實做得不露痕跡,她騙過了為了她而軾兄篡位的厲帝,並最終讓厲帝心甘情願地鴆死在自己的裙下;當然,婉後的面具也騙過了青梅竹馬的無鸞,她心中的"愛"字到死都沒有迸發出來,它埋葬在影片最後定格的那口古井中,上面覆滿了飄萍。

《夜宴》:一部被低估的馮小剛電影

在《夜宴》一片中,幾乎所有的人都與面具有關。厲帝出場時戴著一頂先帝的頭盔,漆黑的鐵面罩遮住了這位篡國者的整張臉,婉後說:"還是摘下來吧,你承不住它。" 厲帝笑著摘下頭盔,說道"它不適合我,我要打副新的。"然而,新面具厲帝並沒有來得及打成,在豪華的夜宴中,厲帝被剝得體無完膚,他只能裸露著自己的臉去見黃泉之下的兄長;殷太常的面具是厲帝賜予的那面玉雕屏風,屏風上刻著豹子,殷太常進言道:豹為識時務者,於是厲帝便將那面玉豹屏風賜予了他,然而這位看似明哲保身的先朝老臣也在覬覦著王位,企圖利用這場盛大的夜宴將玉屏風的面具砸成齏粉,然而最終,在殺氣騰騰的夜宴中殷太常還是敗下陣來,婉後以謀逆之名將其流徙三千里,在發配的囚車上,那面玉豹屏風已經成為一個示眾的笑柄;當然,在《夜宴》一片中,有一個人是沒有面具的,她便是青女。作為殷太常的掌上明珠,她沒有父親的偽飾,對太子無鸞,她愛得執著,也愛得透明,然而越是如此,她就越陷入痛苦的泥潭,無法自拔。悽美的樂陣在王朝的上空奏響,青女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戴上面具開始生命的舞蹈,當面具最終被噴濺上殷紅的鮮血,復仇心切的太子無鸞終於被喚醒,揭掉自己的偽裝,撲向一直深愛著自己的女人。這是怎樣的戲謔和悖論啊!

《夜宴》:一部被低估的馮小剛電影

《夜宴》的氣氛是壓抑的,在暗紅、玄黑、蒼白的底色上,面對一席盛宴,人們的食慾無法被刺激起來,但是這樣不正可以讓我們有時間陷入悲劇性的冥思嗎?作為平民導演的馮小剛已經為我們奉獻過那麼多可以佐餐的笑料,我們確實到了需要用莎翁的語言、深沉的背景和悲劇的色彩來調劑口味的時候。馮小剛曾對媒體說過,他願意把《夜宴》看作是自己的一次離家出走,事實上,這未嘗不是一次完美的"出走"。魯迅先生曾說:“悲劇是把有意義的東西毀滅了給人看;喜劇是把無意義的東西撕碎了給人看”,從一極走向另一極,馮小剛用一支詩化的面具作為自己前行的利器,儘管這部當時在業界和觀眾之中褒貶不一的馮氏電影並沒有衝奧成功,但在馮小剛電影中,《夜宴》,確實是一部不應被低估的電影,而也就是在這部電影之後,馮小剛的電影標籤已不再僅僅是“賀歲片”,當《集結號》、《唐山大地震》、《1942》這些電影帶給了我們更多的觀影感受,馮小剛已因一部《夜宴》的“出走”,讓自己的風格更趨向多元。

本頭條號"唐詩宋詞有風雲”已簽約維權騎士,嚴禁盜用,違者必究;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