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影響力下降會引起石油大跌嗎?

老貓75214



這個沒有必然的聯繫,美國影響力下降並不必然會影響到其在石油市場的地位。


影響油價的主要因素有一下幾個因素:

  • 供應與需求

  • 全球經濟形勢(供需)

  • 美元漲跌

  • 地緣政治以及突發事件
  • 新技術的發展(提高效率,開採成本降低)
  • 替代能源的發展(新能源的成本為化石能源的價格上限)


美國影響力下降會影響到這幾個因素中哪些呢?答案就只有美元,美元影響力下降有可能會導致美元貶值。大家知道石油是以美元計價的,美元的貶值會變相導致油價的被動技術上漲,並不會導致其下跌。除非全球不再使用美元作為原油計價貨幣。

另外談談供需,大家知道美國目前是全球第一原油消費大國(1931萬桶/天),同時又是第一原油產油國(1931萬桶/天)。這個同時佔據需求和供應兩端話語權的巨頭,在國際原油市場擁有絕對的話語權。OPEC中的很多國家都是美國的原油供應商,除非美國出現經濟問題,其對原油的需求不會下降太多。

雖然美國在2015年放開了原油出口限制,導致美國的原油可以投入到國際市場與布倫特市場競爭,但是出於本國利益的考慮,美國不大可能會發起原油價格戰,就像本次的OPEC+價格戰,美國完全是被動捲入,這樣的情形是其不願意看到的。


所以從供需的角度來講,油價也不會出現大規模下跌。這與美國的影響力沒有直接的關係。


漂流的亞特蘭蒂斯


會的。


椰棗樹下


美國如此實施這些“美國優先”政策和“退群”行為的首要考慮,並非要對世界石油市場施加直接影響,促使國際油價發生變化,更重要、更直接的是要實施美國的強國戰略,始終保持美國的世界強國和霸權地位。

伴隨著美國宣佈退出伊核協議,國際原油價格終於衝破了平臺整理,快速突破了每桶80美元。與之相對應,已經有眾多的國際機構開始預測國際油價將在不遠的將來重新上升到每桶100美元。我們暫且可以將此看作是石油市場的一個“夢想”,但是,確實需要對影響當前國際油價的主要因素進行梳理和分析。

按照一般的分析框架,影響國際油價的因素可以歸結為以下四個方面:世界石油市場的供需狀況、美元價值、期貨市場和突發事件。

其中,世界石油市場的供需狀況是影響油價的最基礎因素,包括了供給側、需求側和原油庫存等基本面的變化。

美元價值是影響油價的最直接因素,這主要是由於布倫特、WTI和迪拜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原油期貨均以美元進行標價、交易和結算。

期貨市場是國際油價的決定性因素,這是因為當前的國際原油價格主要依賴於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而形成。原油期貨市場在交易的過程中對世界原油市場的供需狀況、美元價值、突發事件,以及世界主要經濟體宏觀經濟狀況、貨幣政策、市場預期、投資者心理等市場因素和非市場因素均做出了反映。

突發事件則是影響油價的最大擾動因素,其通過對石油供給或需求產生突然變化的預期影響原油價格的變化,且其影響力要受到突發事件持續的時間,以及對石油市場造成的實際影響等後續變化的制約。在突發事件發生時,原油期貨市場將通過投資者的預期首先做出應激性反應,爾後將根據實際情況做出調整,迴歸理性分析和理智交易。

當前,美國已經通過特朗普總統的“美國優先”政策對世界原油市場產生了深刻影響。其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01

美國持續“退群”導致突發事件頻發

在經濟領域,美國連續退出奧巴馬時期強力推行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對持續穩定運行幾十年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與加拿大和墨西哥重新展開談判,在今年開始對美國進口的鋼鐵和鋁製品徵收高額關稅,從而在世界範圍內挑起了國際貿易戰,更是在聲稱對進口自中國的500億美元商品提高關稅徵收率後,進一步提高聲調,將提高關稅的商品推升到1000億美元。美國在全球範圍內發起的貿易摩擦將對世界經濟發展產生重大影響,不排除抑制全球經濟復甦,甚至引發新的衰退的可能。

在外交領域,不顧國際輿論的強烈反對,一意孤行地堅決將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搬遷至有爭議的耶路撒冷、軍事打擊敘利亞,先後退出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和聯合國主導的《移民問題全球契約》,更是在近日退出多國促成的伊核協議。美國在外交領域採取的這些行動導致世界地緣政治格局和國際合作關係出現裂痕,將對全球和平發展進程產生重大影響,並將隨著對中東地區局勢影響程度的演進,不排除引發全球原油供給嚴重緊缺的預期。

同時,美國以各種藉口制定的制裁國家名單逐漸拉長,俄羅斯、伊朗、委內瑞拉、蘇丹、南蘇丹等世界重要產油國都相繼成為被美國製裁的國家,一方面限制其原油出口到國際市場,另一方面限制其他國家對這些產油國進行投資和開展國際貿易,在打擊被制裁國家原油生產能力的同時,也將造成國際石油市場供給水平下降。

02

美國原油生產能力逐步提高。

2007年發端於美國的次貸危機,雖然對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造成了重創,導致了世界經濟的衰退,但是,此次危機也造成了全球貨幣政策的寬鬆。

美國的聯邦基金利率長期設定為零,並實施了大規模的量化寬鬆(QE)政策,美元“氾濫”;歐元區央行和日本央行則相繼將基準利率設定為負值,同時伴以美國式的量化寬鬆,大規模投放基礎貨幣。這也成為了導致美國在經歷了幾十年的技術積累之後,藉助低利率和基礎貨幣寬鬆的金融環境出現了“頁岩革命”,頁岩油氣產量猛增,使美國國內原油產量達到了當前創紀錄的1072.5萬桶/日,連續13周保持增長。其中,頁岩油產量超過700萬桶/日,佔美國原油產量的比例達到65%以上,且美國能源信息署(EIA)預計頁岩油產量將在今年的6月份達到720萬桶/日。普遍預計,今年年末,美國原油日產量將超過1100萬桶。

與此同時,美國已經從石油淨進口國轉變為石油淨出口國,實現了其追求已久的“能源獨立”,向國際市場出口的原油第一次升至250萬桶/日,比2017年的年均150萬桶/日增加近2/3。美國已經成為了世界石油供給的重要力量,對國際原油市場的影響力與日俱增。

03

美元價值是國際原油價格始終繞不開的重要因素。

國際原油價格由期貨市場形成的跡象越來越明顯,並在進入21世紀以後,伴隨著油價的持續上升,被稱為影響國際油價的金融因素,普遍認為國際油價存在一定的金融溢價。

之所以這麼說,就在於期貨市場作為大宗商品的衍生品市場,實質上是一個金融市場。期貨市場參與者的交易行為受到貨幣政策和國際金融市場風險變化的影響,並導致資金在期貨、股票、債券等主要投資交易品種之間頻繁流動,以及國際資本的跨境流動。

在國際油價以美元標價的環境下,美國貨幣政策的變化直接影響到美元的價值,並導致國際油價與美元價值具有高度負相關性。而美國貨幣政策的變化,又受到美國宏觀經濟發展狀況的影響,且貨幣政策的制定者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主要跟蹤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的變化對宏觀經濟發展趨勢做出判斷,並相機調整聯邦基金利率和基礎貨幣投放等貨幣政策,進而使通貨膨脹率的變化反映美元歷史價值的變化,使美元指數(代表了美元匯率)的變化反映了美元相對於其他國家貨幣價值的變化。

應該說,美國當前的貨幣政策已經進入緊縮期,上調聯邦基金利率實施連續加息和實施美聯儲縮表以收縮基礎貨幣投放已經成為市場的普遍預期。但全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增加了對美國宏觀經濟走勢判斷的複雜性,美國經濟能否獨立前行是當前市場出現的經常性分歧,對美國實施貨幣緊縮政策的力度產生影響。這將影響到美國貨幣政策調整的力度、時機和節奏,增加了對美元價值發生變化產生合理預期的複雜性和難度,不排除美元價值在某個時點上由於突發因素或小事件累積效應發生的變化,形成美元價值急速重估或超調,迫使國際油價做出相應的連鎖反應,產生劇烈的波動。

總體上看,美國依然處於加息週期,美國的宏觀經濟狀況相對西方主要經濟體和新興市場國家依然保持強勢,美元不具備出現大幅度貶值的空間,且具有一定的升值空間,這將抑制國際油價的上升。

◆◆◆ ◆◆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這三個因素中,除了因頁岩油產量持續增加而導致美國原油產量依然具有增加的潛力之外,美國“退群”和美元價值對世界石油市場產生的影響更具有間接性。

也就是說,這些影響是特朗普總統奉行“美國優先”政策的“副產品”。美國如此實施這些政策和行為的首要考慮,並非要對世界石油市場施加直接影響,促使國際油價發生變化,更重要、更直接的是要實施美國的強國戰略,始終保持美國的世界強國和霸權地位。

但無論如何,無論是否刻意,除了高盛、美銀美林等美資金融機構和研究機構出於商業利益或維持自身對石油市場的影響力等目的經常發佈國際油價預測之外,美國的官方機構幾乎很少對國際油價的變化做出預測,更多的是對已經發生的石油市場信息,包括原油供需、原油庫存、國際油價運行等多方面的信息進行收集後集中發佈,提升石油市場信息的透明度,美國的內政、外交政策和經濟政策、貨幣政策等的制定和實施都已經、並且在未來依然將對世界石油市場產生重要影響,這也是美國世界強國地位的現實體現,而並非蝴蝶效應。美國成為了當前對世界石油市場產生影響的最大擾動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