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熙生物生產負責人欒貽宏:“我想帶著後浪們繼續驚濤拍浪”

一提到欒貽宏,華熙生物的同事們腦海裡立刻就會蹦出幾個關於他的關鍵信息:“眉毛黑,濃密有型,讓人羨慕的很”、“倔脾氣,性格耿直,有啥講啥的一個人”、“工作超級認真,十幾年如一日認真的那種”、“懟人,專治不服”、“平時低調含蓄,一出手你就一個字,服!”。

56歲的欒貽宏,已經在華熙生物“服役”了16個年頭,身為副總經理、主管生產的他,在公司內可謂是妥妥的“老人”。從2004年加入華熙生物起,欒貽宏就一直戰鬥在公司生產一線,帶領著一幫生產人員衝鋒陷陣,攻下了一個又一個生產技術的“山頭”,不負眾望地取得了行業內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亮眼的成績。


華熙生物生產負責人欒貽宏:“我想帶著後浪們繼續驚濤拍浪”

優秀總是有跡可循,翻開欒貽宏的履歷表,每一項成績都充滿了分量:

深耕發酵科研領域32年,多年連續主導華熙生物微生物發酵技術優化;

組織實施中國第一個玻璃酸鈉原料藥(API)藥物主文件(DMF)文件編寫申報;

主持了“微生物發酵法生產γ—氨基丁酸”中試放大研究……

但在優秀的光環背後,欒貽宏身上那些異於常人的特質,似乎顯得更為吸引人,也更能回答取得這些成績的人為啥是欒貽宏,而不是別人。


“我喜歡搞大傢伙”

和一般科學家在實驗室裡“小打小鬧”做試驗不同,欒貽宏更喜歡在生產線上搞出點“大動靜”。用他的話說,“真金是用火煉出來的,產業化生產,你得拉到生產線上遛遛才有感覺,能讓實驗數據在中試環節甚至最終量產時上漲幾個百分點,我的興趣在這,成就感也在這。”


華熙生物生產負責人欒貽宏:“我想帶著後浪們繼續驚濤拍浪”

所以,2004年,欒貽宏剛到華熙生物的第一件事,就是擼起袖子上到生產線,和首席科學家郭學平博士、研發團隊們一起做透明質酸發酵產率和品質提升的工作。

回想起當年,欒貽宏感慨那時候做發酵優化完全沒有前車之鑑,只能靠摸著石頭過河。在他看來,研究透明質酸的發酵是一個需要打“持久戰”的事情,簡單的去幾次車間根本發現不了什麼問題,硬骨頭只能“硬啃”。於是,不分白天黑夜地蹲在車間,守著生產線,隨時查閱工人記錄和觀察生產線情況,成了欒貽宏那些日子的工作常態。

蹲了一個多月後,欒貽宏開始著手試著進行發酵種子培養及產量優化,這一試不打緊,玻尿酸發酵產率一下就從4-5g/L上升到了7g/L。一開始欒貽宏還覺得是自己的運氣好,結果別人一試,產率又掉回去了,同事們都打趣說,這產率就是在欒貽宏手裡才“聽話”,而“聽話”的原因自然是因為欒貽宏找到了發酵背後的“規律”。

如今,華熙生物的玻尿酸發酵產率已經從成立之初的不足3g/L發展到現在的12-14g/L。雖然只是"克"級別的提升,但這個指標的重要性,行業內的人都心知肚明,發酵產率遠遠超過了國際平均水平,並且產品質量遠超歐洲藥典的標準。而不少同行相繼因產業化水平難敵華熙生物而退出了玻尿酸原料市場競爭。可以說,這個成績與欒貽宏對於不斷探索發酵生產一直保持著高度的狂熱勁兒不無關係。

“可以不吃不喝不睡,但就是不能不盯著生產線,老欒對產能的優化提升,比照顧自家孩子還上心呢!”同事談論起欒貽宏,都被他那股對玻尿酸發酵優化的狂熱所折服。

除了玻尿酸,γ-氨基丁酸的產業化也是被欒貽宏盤出來的。最早要做γ-氨基丁酸的時候,欒貽宏拿出了當初做發酵優化的那股勁兒,盯著γ-氨基丁酸看了一個月後,覺得好玩兒,一拍大腿說幹就幹,立刻開始著手做。

那個時候欒貽宏已經是公司副總經理了,有同事提醒他,“你一個公司副總天天蹲生產線,還跟個一線工人一樣是不是不太合適啊?”欒貽宏挑了挑他那濃黑的眉毛,耿直的一句話就頂了回去:“我天天窩在辦公室怎麼發現問題?”

就這樣,欒貽宏硬是帶著團隊一點點把γ-氨基丁酸的產率也做了起來,在5噸的發酵罐裡做工藝優化,眼見著產率從100公斤提高到300公斤,700公斤,到2019年的1噸,再到今年實現2噸,欒貽宏像是在玩一個養成遊戲,一點一點的在自己的世界裡通關打怪,玩的不亦樂乎。


華熙生物生產負責人欒貽宏:“我想帶著後浪們繼續驚濤拍浪”


但不為人所知的是,其實γ-氨基丁酸最早是日本企業先做出來的,現在華熙生物的產率對比日本的γ-氨基丁酸產率已經有了翻倍的增長,但成本卻是日本的五分之一。

“實驗室做發現的事,我去做生產上放大的事,各司其職,各顯其能,大家一條心把事做好就行了。”但欒貽宏嘴裡所說的“把事做好”這簡單四個字,就是把華熙生物的透明質酸發酵產率、產量做到了世界第一。

“欒懟懟,專治不服”

古人常講的“面相”雖玄乎,但放在欒貽宏身上倒也不無道理。眉毛濃密,眉峰高聳,稜角分明,一看就是性情剛硬,耿直之人。而現實生活中的欒貽宏,也著實印證了這一點。

在公司,欒貽宏除了愛跟產率較勁,還是公司出了名的專治各種不服。只要有覺得不合理、有問題的地方,無論對方職位高低,他都會直接“開懟”。同事們對他是又愛又怕,私下還偷偷給他取綽號,稱呼他為“欒懟懟”。

欒貽宏曾經管理過公司品管中心,有段時間品管中心有種風氣,平時做事特別怕出事,一旦員工犯了錯誤就會進行嚴厲懲罰,員工們每天干活都戰戰兢兢,害怕出錯,就連週六週日也要不停地加班。

對此,欒貽宏化身“欒懟懟”上線,對這一不良風氣開啟一頓猛懟,抨擊它的不合理性,然後又扭頭對團隊員工說:“你們就好好地幹,不怕,該怎麼幹就怎麼幹,該加班時候加班,不該加班就回家。你努力了再出問題算我的,責任全由我來擔,天塌下來有我頂著。”就這樣,一顆定心丸給員工們吃得安安心心的,從那以後員工們的出錯率降低了,效率也提升了。

在公司直來直去,懟天懟地的欒貽宏,其實對於自己的“暴脾氣”也是相當清楚,他總是在懟完人之後,心裡覺得特別不好意思,然後經常私下再給人發信息說剛才態度不好,也覺得挺後悔的。欒貽宏也總是會反思自己,“其實不懟,換個溫和點的方式事情也能解決,但我這個性格幾十年了,難改,所以對於那些能包容我,不跟我計較的人,我真是特別感激了。”

而作為從基層一線幹起來的欒貽宏,對於基層員工,他似乎具備著天然的同理心,擅長髮現人的長處,所以在用人上,欒貽宏總是念叨著,“得看人長處,不能老是盯著別人的短處,老是看短,那哪個人都不能用,誰都有毛病不是,關鍵的是你能不能把人的長處給挖掘發揮出來,這也是當領導的本事”。但一旦看到員工工作上的問題、毛病,欒貽宏也絲毫不客氣,都是直接指出說開,從不藏著掖著,也不拐彎抹角。

“就事論事,不扯別的。別看我脾氣臭,凡事只要做到明面上,盡心去做就行,但真要出了問題,我會講道理、分析原因,你可以犯一、兩次錯誤,但同樣的錯誤犯三次,這就說不過去了。”這是欒貽宏在對待員工做事上的一貫態度。

而在同事們的心裡,欒總雖然愛懟人,自己也隨時都有可能被他懟,但同事們其實也都知道,他的耿直,真性情流露也是為了公司能夠變得更好。

與華熙結緣

在華熙生物一呆就是16年,欒貽宏對公司的始終如一不禁也讓人好奇,這麼“個性十足”的一個人當初是怎麼來到華熙生物的?

說到這兒,這故事,那就要從20多年前講起了。


華熙生物生產負責人欒貽宏:“我想帶著後浪們繼續驚濤拍浪”


1998年,那年的王菲和那英一起手拉著手唱的一曲《相約98》瞬間紅遍了大江南北,而就在那一年,欒貽宏和華熙生物的首席科學家郭學平博士在一場輔酶微生物發酵法的科技成果鑑定會上相識了。當時年紀只相差一歲的兩人一見面就覺得甚是投緣,從會上聊到會下,彼此對行業的熱愛和執著,讓二人產生了”英雄惜英雄“的知己感。而欒貽宏的專業背景和身上那股子韌勁、衝勁,也是讓郭學平博士欣賞不已。

可以說,從那時起,郭博士就“看上了”當年的小欒。

於是,郭博士用了6年的時間,多次盛情邀請欒貽宏加入華熙生物。即使在欒貽宏猶豫不決時,郭博士也做出了承諾“華熙生物的大門始終向你敞開”。

在郭博士這位伯樂“鍥而不捨”的努力下,“千里馬”被打動了。2004年,欒貽宏正式加入華熙生物,成為公司研發團隊核心成員。而後來,欒貽宏還成了郭博士的研究生,工作沒掉隊,學習也沒耽誤。亦師亦友的關係,讓二人在工作上的配合愈發地遊刃有餘,公司的產能逐年見長就是最好的見證。

加入華熙生物之後,欒貽宏先後在研發一線、質量管理一線、生產一線都擔任過重要管理職務,多個職務輪崗的豐富經驗讓欒貽宏變得不僅全能,而且資深專業,逐漸成長為一線“大拿”。

在華熙生物,好的傳統總是會被延承下來,師承郭學平博士,欒貽宏也將這份“知遇之恩”延續到他所帶領的團隊身上。一旦發現工作積極、認真、有想法的員工,欒貽宏總是願意給到他們更多的機會。在他看來,團隊成長進步的關鍵就是一定要發現人、培養人,給足成長的空間和機會。他常說,“不怕員工厲害,員工厲害了才是我的成功,公司才算勝利。”

“就像最近很火的前浪後浪,我希望我們這些前浪要大膽地帶領著後浪不停地在公司這個大海里去翻滾去折騰,不要怕被後浪拍死在沙灘上,而是要跟後浪一起,去幹一些驚濤拍浪的事情,去捲起更多的大浪花,創造更多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