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諾貝爾獎兩名女性獲獎者,終於明白什麼才是養育孩子的關鍵

看了諾貝爾獎兩名女性獲獎者,終於明白什麼才是養育孩子的關鍵

作者 | 一喬


今年的諾貝爾獎獲獎情況,陸續揭曉。


其中化學獎的頒發引發熱議,這是歷史首次同時授予兩位女性科學家。


看了諾貝爾獎兩名女性獲獎者,終於明白什麼才是養育孩子的關鍵


大家紛紛感慨:原來女人也能當科學家,還當得如此出色。


究竟是什麼奇女子,創下如此輝煌成績?


原來,是兩位極具個性、自信無比、美貌與智慧並存的女性。


對於獲獎,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教授說:


「我希望,這將給那些願意踏上科學道路的年輕女孩們傳遞積極的信息,向她們表明,女性科學工作者也能通過她們進行的研究脫穎而出。」


她們也遭過質疑和不解。


卻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不管什麼性別,只要願意,永遠都有資格做自己。


這些能量從哪裡來?


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教授坦言:好奇心、求知慾和理解力。


看了諾貝爾獎兩名女性獲獎者,終於明白什麼才是養育孩子的關鍵


這三種驅動力,決定了孩子是不是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


看了諾貝爾獎兩名女性獲獎者,終於明白什麼才是養育孩子的關鍵

好奇心,人生探索的開始


愛因斯坦說:「我沒有特別的天才,只有強烈的好奇心。」


前不久,5歲的小男孩楊哲睿火了,因為他發現了恐龍足跡。


看了諾貝爾獎兩名女性獲獎者,終於明白什麼才是養育孩子的關鍵


從小,他就喜歡恐龍,在聽完古生物學者邢立達的恐龍課後,更是好奇。


當他聽說外公老家有「怪腳印」,就想回去看看。


一到現場後發現,老家山頂上的大石板上,確實有凹坑。


楊哲睿認為這些「凹坑」是獸腳類恐龍的足跡,還讓媽媽拍照片發給邢立達老師看。


經專家勘探研究,的確如楊哲睿小朋友所說的,這是恐龍足跡。


還在讀大班的孩子,成為國內最小年級恐龍發現者,太值得大家點讚了。


更值得誇獎的,是他的好奇心。


孩子成長的階段中,尤其到了2~9歲,他們就像是「十萬個為什麼」,有數不完的問題。


為什麼白天天是藍的,晚上就變黑了?


是不是隻有地球能住人,星星和月亮上面有人嗎?


病毒在哪裡,我怎麼看不到?


看了諾貝爾獎兩名女性獲獎者,終於明白什麼才是養育孩子的關鍵


我家表弟,從小就是一個對模型充滿好奇的孩子。


每次看到機器人或者跟機械有關的的東西,都會問「這個是怎麼拼的」,並買來自己拆卸研究。


長大後,他更是找各種機會去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不僅選報了機械電子專業,還開始動手研發機器人。


後來,他在一次全國機器人比賽中獲了獎。


為了有更多機會去鑽研,他去了一家研發公司,成了一名工程師,如今名利雙收。


他的成長之路,印證了好奇心對一個孩子成才成長的意義。


就像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在一次講座上說過:


其實物理學不是很艱難的學問,研究它最大的動力就是好奇心。


呵護孩子的好奇心,就是保護孩子活出自我的那顆火種。


當他對某些事物產生興趣,甚至提出各種天馬行空、稀奇古怪的想法時,請不要忽略或打擊,父母的積極回應,就是鼓勵他探索自我的助力。


當他表達好奇心的機會越多,思維就越開闊,對自我的探索也會越深刻。


認可孩子的好奇心,讓他的想象力安上飛翔的翅膀,孩子才能自由自在探索一切,有勇氣直面自己的內在需求。


看了諾貝爾獎兩名女性獲獎者,終於明白什麼才是養育孩子的關鍵


看了諾貝爾獎兩名女性獲獎者,終於明白什麼才是養育孩子的關鍵

求知慾,成就人生的助燃劑


有人說,求知是人類的本性,沒有求知慾的人,就像沒有翅膀的鳥。


深以為然。


有對世界的好奇,又有探索的慾望和能力,才能推動孩子成才成長。


對待孩子的求知慾,父母的態度將決定他一生。


著名創業冒險家埃隆·馬斯克是人們口中的「硅谷鋼鐵俠」,人生幾近傳奇。


10歲自學軟件編程,12歲設計商業軟件遊戲,17歲獨自去加拿大求學,21歲靠獎學金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隨後退學創業,36歲發射第一個由私人航天公司研發的液體軌道火箭。


大家都想知道,他的媽媽梅伊·馬斯克到底是怎麼培養孩子的?


她說,不過就是尊重和支持他的求知慾,讓他們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而已。


看了諾貝爾獎兩名女性獲獎者,終於明白什麼才是養育孩子的關鍵


10歲的埃隆想買電腦自學編程,生活再拮据,她硬是咬咬牙擠出錢來送兒子一臺電腦。


埃隆設計出遊戲後,她鼓勵孩子去投稿。


結果埃隆獲得了500美元的獎勵,開始對自己做的事情堅定不移。


這樣的女性,絕對值得天才兒子多次的告白:

「母親才是我的英雄,我的成功都來自她的培養和影響。」


聰明的父母,是在孩子「愛學」的過程中,發現孩子的潛能和特性,並鼓勵孩子發展。


孩子提出問題時,重要的不是答案本身,而是探索知識的過程。


美國著名的親子溝通國際專家阿黛爾·費伯說過,孩子需要大人做的是充當一個迴音壁,幫助他們更進一步去探索自己的思想。


孫儷有次帶著孩子一起去朋友家的農場,孩子們看到雞蛋後,很想知道能不能孵出小雞。


當時她就想著,試試吧。


結果小雞真的出生了,接連15只,給孩子們帶來無限驚喜。


看了諾貝爾獎兩名女性獲獎者,終於明白什麼才是養育孩子的關鍵


其實,孩子想學想知道,就讓他開啟自己的探索之旅。


能在自己所愛的事物上探索、求知,是他實現個人價值,成就自我最大的動力。


每個孩子都是寶物,需要放在合適自己的位置上,才有機會綻放出光芒。


只有尊重他的求知慾,才能順著孩子的秉性成為他最該成為的樣子。


看了諾貝爾獎兩名女性獲獎者,終於明白什麼才是養育孩子的關鍵


看了諾貝爾獎兩名女性獲獎者,終於明白什麼才是養育孩子的關鍵

理解力,是成就自我的指引


意大利哲學家喬爾丹諾·布魯諾說:

「一個人睿智的特點在於,只需看到或聽到一點,就能長久思考和更多理解。」


正確理解自己,是活出真實自我的指引。


電影《無問西東》中,吳嶺瀾入學後,主修的物理化學常常不及格,而輔修的國文和外語卻總是滿分。


他很迷茫,不清楚自己能什麼,會什麼,將來要做什麼。


老師問他:「如此天資,當初你為什麼不學文科,而偏要念實科(理科)?」


他的回答很簡單,「因為最好的學生都讀實科。」


看了諾貝爾獎兩名女性獲獎者,終於明白什麼才是養育孩子的關鍵


主流是什麼,他就跟著隨波逐流。


適不適合自己,根本沒想過。


結果陷入「我是誰」的困擾中,很想知道什麼樣的發展之路才最合適自己,學什麼才是最忠於自己的內心。


在會堂聽了泰戈爾的演講,他終於理解了,什麼是「自我的真實」


孩子的成長,亦是如此。


這段時間,有位女導演突然火了,她叫趙婷,是第一位獲最佳影片金獅獎的中國女導演,也是宋丹丹的繼女兒。


看了諾貝爾獎兩名女性獲獎者,終於明白什麼才是養育孩子的關鍵


在很多人看來,她特別有個性,有想法,很自信。


海外的學校是自己選的,導演的工作是自己喜歡的,做任何事都特別有主見。


正如她講的:「我的父母很有趣,他們從未停止讓我做真實的自己。」


看了諾貝爾獎兩名女性獲獎者,終於明白什麼才是養育孩子的關鍵


只有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和理解,才能順從內心,活出自己,成為理想中的自己。


有些孩子,看上去明明很努力,卻總是失敗,達不到目標完不成任務。


這跟自身理解力不高有關,對自己的認識,總基於外界的期待和標籤。比如:


女孩子不需要那麼高的學歷,畢業後考個公務員或者做老師才是最好的選擇;

男孩子就得拼、找份工資高點的工作,絕對不能輸給女孩子……


對自己沒有足夠的瞭解,根本不清楚自己能做什麼,可以做什麼,「想做自己」,不過是句空話罷了。


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幫助他認清自己,從而認清世界。


他不是誰的附屬品,而是獨立個體,有屬於自己的人生。


只有他清楚自己是誰,想做什麼,能做什麼時,一切將水到渠成,堅定不移地成就自己。


看了諾貝爾獎兩名女性獲獎者,終於明白什麼才是養育孩子的關鍵


清華大學教授趙昱鯤老師在談及「養育孩子」話題時說:

「不要妄想把孩子塑造成你想要的樣子,而是幫助孩子成為自己。」


放手讓孩子按著自己的軌跡實現自我成就,並不是口頭上高喊著「支持」、「鼓勵」就足夠了。


更重要的是,守護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慾和理解力。


這是他不斷完善自己的源動力。


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支撐他,給孩子撕掉標籤、跳出束縛、毫無顧忌成就自己的勇氣和動力。


允許孩子多問一些「為什麼」,鼓勵他去嘗試探索熱愛的事情,引導孩子對自己有正確的認知和規劃。


唯有這樣,孩子必定能在實現自我的路上,如虎添翼、如魚得水。


看了諾貝爾獎兩名女性獲獎者,終於明白什麼才是養育孩子的關鍵


看了諾貝爾獎兩名女性獲獎者,終於明白什麼才是養育孩子的關鍵

作者:一喬,專注兒童青少年心理教育,永葆童心的青椒。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