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羅莎和紫北塞

阿巴羅莎(Albarossa)的起源:

1938年來自意大利北部威尼託(Veneto)的一名葡萄育種員,喬瓦尼·達爾馬索(Giovanni Dalmasso)宣稱,阿巴羅莎是用內比奧羅(Nebbiolo)和巴貝拉(Barbera)雜交得來,這一實驗的目的是為了能夠結合內比奧羅高質量和巴貝拉高產和高抗性的優點,獲得新的葡萄品種。然而2009年的DNA檢測證明,喬瓦尼當初用於雜交的內比奧羅葡萄實際上並不是內比奧羅,而是“Nebbiolo di Dronero”,即沙曲(Chatus),一種意大利本土的古老葡萄品種。因此阿巴羅莎的親本應該是沙曲和巴貝拉,它的親戚品種包括庫那裡拉(Cornarea)、內比拉(Nebbiera)和索琵格(Soperga)等較為罕見的本地品種。

阿巴羅莎和紫北塞|紅酒招商加盟|柏覓酒業

阿巴羅莎於1977年被正式錄入意大利的葡萄品種名錄。

品種特徵和生長條件:

阿巴羅莎喜愛向陽的斜坡以及乾燥、貧瘠的白堊質土壤。雖然在進行雜交的時候,喬瓦尼錯把沙曲當成了內比奧羅,導致阿巴羅莎並沒有結合內比奧羅的特性,但阿巴羅莎確實繼承了巴貝拉的優秀基因——葡萄晚熟但仍然保留有極佳的酸度。

除此之外,阿巴羅莎的果串緊湊,果實小而皮厚,糖分含量高,花青素和酚類物質非常豐富。因此用阿巴羅莎釀造的葡萄酒有著非常迷人的顏色和濃郁的香氣。其葡萄酒散發著紫羅蘭和玫瑰的花香,擁有與巴貝拉相似的幹香料、草藥和紅色水果風味,非常適合使用橡木桶熟成。

主要種植區域和特色:

據柏覓酒業瞭解到,在2000年意大利的阿巴羅莎種植總面積不超過10公頃。但之後的幾年內,其種植面積有所擴大,約為80公頃,其中80%以上分佈在皮埃蒙特(Piedmont)產區,釀造的葡萄酒大部分屬於IGP級別。

紫北塞(Alicante Bouschet)起源:

19世紀50年代,在法國埃羅省(Herault)的一個酒莊,亨利·北塞(Henri Bouschet)將歌海娜(Grenache)與小北塞(Petit Bouschet,亨利的父親將染色葡萄與阿拉蒙(Aramon)雜交產生的葡萄品種)雜交,先後培育出了紫北塞、紫北塞1號、2號、5號、12號等多個品種。到19世紀末,只有紫北塞這一最高產的品種流傳下來。

品種特徵和生長條件:

紫北塞是一個高產、分佈廣的葡萄品種,其葉子帶有獨特的紫色斑點,表皮厚,果肉呈紅色,花期和中熟期都較早。紫北塞對白粉黴病抗病性強,但容易受到霜黴病侵害,種植期間要防霜凍、大風和乾旱天氣,剪短枝。

主要種植區域和特色:

法國

在19世紀80年代法國葡萄園經歷了根瘤蚜病的災害後,紫北塞的種植面積猛增,但是由於高產的特性,該品種種植面積在20世紀末減少到15769公頃,據柏覓酒業瞭解到,在2008年其種植面積約為5680公頃。該品種的種植區域主要在法國南部,如朗格多克-露喜龍(Languedoc-Roussillon)產區,北部的汝拉(Jura)和盧瓦爾河谷(Loire Valley)產區也有種植。用紫北塞釀造的葡萄酒顏色深邃、單寧柔軟、果香突出。

西班牙

雖然紫北塞的起源地在法國,但是西班牙的種植面積卻遠遠超過它的老家,據柏覓酒業瞭解到,2008年該葡萄品種的種植面積約為22251公頃,主要分佈在卡斯蒂利亞-拉曼恰(Castilla La Mancha)、加利西亞(Galicia)和瓦倫西亞(Valenciana)產區。

葡萄牙

紫北塞在20世紀50年代被引進到葡萄牙,此後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到2010年其種植面積達到了2201公頃。

除了以上地區,紫北塞在意大利托斯卡納(Tuscany)產區、土耳其、美國產酒區均有種植。其中美國種植面積約1175公頃,主要分佈在加利福尼亞州(California)。

柏覓酒業與世界八大紅酒原產國的眾多精品酒莊有著長期戰略合作,貨源充足,產品層次豐富,覆蓋高中低各檔次紅酒,另外柏覓酒業原價平移,真正實行裸價招商,幫助代理商擺脫進價高、貨源不穩定的後顧之憂。歡迎您的加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