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風箏承載著小朋友的法治夢

“看,這個同學畫的不是垃圾分類知識嗎?我的風箏就畫一頂保護我們交通安全的頭盔吧……”5月28日,胥江中心小學內一片歡聲笑語。原來,一群孩子圍在非遺手工藝傳承人熊國好老師身邊,用畫筆在風箏上畫出自己心中的法治夢想。

小風箏承載著小朋友的法治夢

六一兒童節來臨之際,滄浪街道運用轄區豐富的非物質文化資源,走進胥江中心小學,以 “法治+非遺手工藝”這一新穎的普法模式,引導孩子們在繪製風箏的過程中更深入理解《蘇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交通安全及未成年人保護等法律知識,帶領孩子們體驗了一堂生動的法治教育課。活動中,孩子們以垃圾分類、“一盔一帶”及環境保護為主題,用手中的畫筆在風箏上勾勒出一幅幅法治夢想圖。胥江中心小學老師表示:“風箏放飛藍天,孩子們在體驗非遺手工藝製作的同時還學到了法律知識,樹立了“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的理念,讓“綠色、低碳、環保”的理念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在青少年心中放飛法治夢。”

小風箏承載著小朋友的法治夢

“老師、老師,你看我這個風箏做得好不好看?”小李同學是胥江中心小學三年級的一名小學生,活潑好動的他拿著剛做完的風箏第一時間衝到老師面前。他的風箏上畫的是二頂頭盔,當老師問他為什麼要畫二頂頭盔時,他笑著說:“每天上下學都是我爸爸騎電動車載我的,這兩頂頭盔就是我們兩個人的,我爸爸說,等我再大點,我就不能坐他電瓶車了,我可以自己上下學!”

小風箏承載著小朋友的法治夢

普法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法治+非遺手工藝”是滄浪街道“護花成長”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品牌的一項創新模式,是“七五”普法的一項重要內容。這一普法模式將蘊含姑蘇特色的剪紙、五穀畫、蘇扇、碑拓等載體與“法”相結合,讓抽象的“法”變得看得見、摸得著。據悉,滄浪街道已在轄區範圍內開展各類普法活動10餘場,參與人數逾500人次,形成了法治蘇扇、碑拓、剪紙及漫畫等法治文創作品200餘件。

法治宣傳是一項長期工作,重在平日裡的潛移默化,下一步,滄浪街道將繼續深化這一普法工作模式,將法治元素融入非遺文化,突出法治宣傳的文化內涵和美學底蘊,進而形成“培育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影響一個社區,文明整個社會”的良好氛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