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不喜欢又不能辞职怎么办?“成长型思维”助你实现职场逆袭

最新一期的《青春有你》女团选秀综艺中,一名练习生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她自己喜欢做的音乐,很小众,喜欢的人不多。因此身边就有工作人员好心建议,她应该先去做那些眼下更需要的事,也就是对于一个新人来说更能获得大众接受和关注的事,但是对她本人来说,做这样的事,并不是她喜欢的,让她觉得不开心。

必须但不开心的事,喜欢但难有成就的事,该如何选择?

这特别像我们很多人常常面临的一个问题:

喜欢的工作不是钱少就是干不了,放在眼前的这份工作又总能挑出各种毛病,每天上班宛如上坟,一百个不情愿。

工作不喜欢又不能辞职怎么办?“成长型思维”助你实现职场逆袭

一直以来,我们都被灌输这样的观念,认为只要找到一个“喜欢”的工作,我们就能大展身手,轻而易举就能登上人生巅峰。

而眼前工作上面对的所有问题和不顺心,统统归结到这份工作不是“我喜欢的”这一个原因上。

可其实,是否喜欢一样工作真的很重要吗?

根据喜不喜欢挑工作,有点危险

01 你的喜欢,恐难维持

说句有些残忍的话,我们现代人很多的喜欢,大多都只是“隔空喊话”。

喜欢明星,靠“舔屏”,对他仅有的了解全部来源于各色包装营销;

喜欢学习,靠“收藏”,“马住”了就算看过了,越收藏越焦虑,越焦虑越收藏;

喜欢运动,靠“打卡”,不去关注运动背后的理论知识,也不去科学安排运动计划,坚持不了几天就不了了之,仅剩的只有一条条朋友圈;

所谓更喜欢某一样工作,更可能是通过电视剧营造的精英幻想、身边从事该领域人员的美化吹嘘以及不知从哪里听来的N手所谓“行业传闻”。

工作不喜欢又不能辞职怎么办?“成长型思维”助你实现职场逆袭

一句话总结就是,你的喜欢,很可能只是因为距离产生美。

《奇葩说》有过一次辩论,主题是:高薪不喜欢,和低薪很喜欢的工作,你选哪个?

蔡康永就表示,人其实很难在短时间内确认,自己到底喜欢或是不喜欢,因为认知需要一个过程。

工作不喜欢又不能辞职怎么办?“成长型思维”助你实现职场逆袭

如果光因为喜欢就去投身一份工作,很可能会发生,“你以为你喜欢的事情,你去做了以后会发现,你没那么喜欢。”

02 你的喜欢,亟待打磨

我们常听一句话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还有一句话叫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光凭一腔热爱,无法成就任何事业。热爱,只是支持你去一次次打磨自己能力的动力之一。

而如果你只有热爱,只会在这条漫长的技能进化之路上,一点点把自己的热爱消失殆尽。

我业余时间喜欢弹钢琴,之前也去各种场合登台表演过,每每被问及爱好时,我总会骄傲地说弹琴,还会在亲朋好友数落他们小孩学琴多不认真时,被拿出来当榜样。

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从上幼儿园刚开始学琴时,也是从最无趣的音阶琶音开始练,每天连上几小时,没有动听的旋律,只有单调乏味的重复。那时的我也会用一会儿想上厕所一会儿想喝水的各种小孩把戏想逃脱练琴。

如果我只是单纯迷恋钢琴家手下一泻而出的美妙音符,仅仅喜欢乐曲中的悦耳旋律,那这样枯燥的练习,早就把当时根本在琴凳上坐不住的我劝退了。

相反,考级的压力,老师的督促,父母的鼓励,以及自己的好胜心,多管齐下,才让我后来,还是坚持了下来,一直到现在。

更何况,现在很多人不过是拿一句“不喜欢”,当作自己不好好工作的借口。

工作不喜欢又不能辞职怎么办?“成长型思维”助你实现职场逆袭

殊不知,喜欢的工作,从来不是从天而降。而是需要我们不断试错,不断磨炼后,才能找到那个我们喜欢且能胜任的工作。

03 你的喜欢,需要底气

根据领英发布的“第一份工作趋势洞察”,各年龄层的第一份工作在职时间显著缩短,70后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要干上4年才换,80后和90后则分别是3年半和19个月,而95后平均7个月就选择离职。

而其中的离职原因,60%的人选择了工作不开心。

工作不喜欢又不能辞职怎么办?“成长型思维”助你实现职场逆袭

比起上有老下有小的70后和80后,以及已经经历过一轮“社会毒打”的90后,95后大多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大多没有房贷和车贷,上头父母可能还没退休,生活也能自理不需担心,甚至很多还有家里补贴,也还没有抚养下一代的压力。

相比较职场老鸟,95后的确任性的资本更雄厚。

可是年轻的资本,总有一天会慢慢挥霍完,之后呢?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我们还有任性甩下一句“老子不干了”的资格吗?

查理·芒格说过一句话:“要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最可靠的方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工作不喜欢又不能辞职怎么办?“成长型思维”助你实现职场逆袭

年轻的时候,年轻本身就是资本;

年纪越长越大,我们更应该为自己积累更多资本,财富、能力、专业、资源、人脉……

这些,才是为了未来某一天,我们终于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去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

而对于当前,面对这份可能不怎么喜欢的工作,我们迫切需要一个帮手——成长型思维,打破我们被“不喜欢”局限住的格局和思维,助推我们在职场上持续加速前进。

关于成长型思维

01 什么是成长型思维

斯坦福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伟克在她的著作《终身成长》中,提出了“成长型思维”的概念。

她认为,拥有成长性思维的人,即使是在事情发展不顺利的时候,也能拥有想要提升自己并坚持不懈的激情,从而让他们在人生遭遇重大挑战的时刻,依然可以茁壮成长。

相对应的另一种人,拥有的是“固定型思维”,认为他们的能力、处境和未来都是一成不变的,也希望是一成不变的。

他们安于一隅,构想完美图景,给自己贴上标签后,安逸地留在了舒适区。

他们要么就在这份工作中慢慢消磨掉自己对生活的热情,要么就频繁跳槽寄希望于有朝一日能找到一份满足自己全部想象的完美工作。

02 成长型思维,对我们的工作有多么重要

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在工作中会有怎样的优势呢?

  • 更能在不确定性中,有反脆弱的能力

塔勒布在《反脆弱》一书中提到了对抗脆弱的两种状态:

一种是强韧状态,这种状态下拥有较强的复原力,可以抵抗住外界的冲击;

另一种是反脆弱状态,不但不会被外界冲击波及,甚至还能从中获利。

工作不喜欢又不能辞职怎么办?“成长型思维”助你实现职场逆袭

这就好像,在这次疫情中,固定型思维的人只能认定这是一场天灾,自怨自艾,侥幸保住工作已经暗自庆幸,丢了工作那也是无可奈何;

但如果是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不但会提前让自己有应对意外的准备,还会敏锐察觉到这次疫情中的机会,甚至开拓自己的事业。

  • 更珍视反馈,从失败和批评中学习

固定型思维的人默认失败是糟糕的,批评一定是不好的,所以会把自己局限在安全区,尽可能避免一切风险和可能存在的失败可能,更不能接受别人指出他的不足,最终的结果就是把自己的圈越画越小,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但成长型思维的人,愿意积极主动地拥抱挑战。在各种前所未有的体验与经历中,为能有人参与和指点感到兴奋,认为能从中吸取到自己过去不知道的东西。

就好像桥水创始人瑞·达利欧一样,把保持开放心态当作自己的人生准则,一旦遇见分歧,先默认自己是错的,然后试图从中分汲取有用的部分为我所用。

  • 更主动探索新事物,认为学习是终身的事业

比起固定型思维的人只想维持现状,甚至一厢情愿地认为现状是不会改变的,成长型思维的人,却始终在拥抱改变,始终在成长和进步。

在这次疫情中,很多人开始讨论铁饭碗的意义。而其实这世上,除了我们的学习力,从来没有真正的铁饭碗。

就好像蔡康永说的,我们可以无法从事一样我们很喜欢的工作,但我们一定要去从事一样能让我们学到东西的工作,因为学习是快乐的。

工作不喜欢又不能辞职怎么办?“成长型思维”助你实现职场逆袭


既然成长型思维那么重要,那我们该如何在工作中培养自己的成长型思维呢?

3步拥有成长型思维,助力职场

01 筛选实力赛道,瞄准价值目标

1984年,王石创办了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经营从日本进口的电器和仪器产品。

工作不喜欢又不能辞职怎么办?“成长型思维”助你实现职场逆袭

此时,王石最想做的就是录像机。

然而1985年,国务院对机电产品进口进行全面清理,进口电子器材、影视器材市场出现萎缩,王石觉察到了危机,迅速退出。

放弃了喜欢的录像机事业,后来王石想过做金融和保险,同样也是他喜欢的事,可是行业门槛高,当时他进不去。

而此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王石发现房地产事业表现出了强劲的势头,此时进入房地产行业更容易成功,所以虽然当时他不喜欢房地产行业,还是毅然决然地创办了万科。

后面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

对于这段经历,王石后来坦言:

“相当长时间内,我一点都不喜欢房地产,也不喜欢商人,但形势逼人,这个社会搞商业容易成功,搞房地产更容易成功。不喜欢是一回事,但这是你的职业,你得负责任。”

职场不接受情绪高低,工作也不理会喜欢与否。比起在这份工作中能收获多少愉快的体验,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我们如何根据自己的现有能力和价值,选择一根最适合自己起跑的跑道。

第一步,进行自我盘点,了解能最大化发挥自己价值的工作特质:

在《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一书中,提供了一种花图,从七个角度来自我剖析:

从共处人群角度:你最喜欢和什么人一起工作,包括年龄、地域等;

从工作环境角度:你最喜欢什么样的工作环境,室内还是室外?小公司还是大公司?严格还是宽松等;

从能力角度:你最擅长或者眼下能够做什么;

从使命和目标角度:你期望自己和未来自己所处的公司是什么样的;

从知识层面角度:你头脑中已知了解、感兴趣的知识领域;

从期望的责任范围角度:你希望独立工作,还是作团队成员,还是做团队管理者,还是独立创业等;

从习惯的地理位置角度:国内还是国外,南方还是北方,大城市、小城镇还是乡村。

工作不喜欢又不能辞职怎么办?“成长型思维”助你实现职场逆袭


第二步,找到花瓣指向的职业和工作;

可以自己去搜索,也可以去问问身边的长辈或相关行业的前辈。

这一步可以写下足够多你认为自己可以尝试的职业,从各个渠道去打探和搜集相关的讯息,从真正的“圈里人”那里,就能了解到这个行业这份工作的真正面目,很多只是被光环吸引的人,在这里就会被劝退了。

第三步,“试穿”决定从事的工作;

这一步是打破对“我喜欢”的工作的幻象最重要的一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与其沉浸在我们一厢情愿对所谓“喜欢的工作”的幻想中,不如真正去尝试做一做。

觉得直播网红很好赚,那就自己去直播一次看看,从写脚本,到调试灯光,从面对镜头如何自然表达,到能够吸引粉丝还能活跃气氛,才会知道,真正的功夫从来都在直播间外。

02 积累职场资本,打造工匠思维

“不要追随自己的激情。”这是卡尔·纽波特在他的著作《优秀到不能被忽视》书中写的第一条规则。

纽波特认为,比起激情思维,工匠思维对于我们的职业发展更有帮助。

工作不喜欢又不能辞职怎么办?“成长型思维”助你实现职场逆袭

激情思维的人,关注自己从工作中有没有获得快乐和,更在乎世界能给自己什么;

工匠思维的人,更专注于自己在工作中取得的进步,更看重自己能给世界带来什么。

激情思维的人永远会对工作产生不满,并抱有不切实际的幻象,认为外面还有更好的工作,而工匠思维的人,却因为更专注于工作本身,在自己的事业上更可能取得成功。

而即使在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中,工匠思维的人也会善于从中攫取价值,为自己积累职场资本。

那有人也许会有疑问,我现在从事的工作,和我喜欢的、更想要从事的工作完全不是一个领域的,那继续工作下去是不是毫无价值,浪费生命呢?

再无聊再琐碎的工作也有价值。而我们要培养的,正是几乎所有工作都通用的可迁移能力。

在《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一书中,作者将可迁移能力分为三大类:和信息数据打交道、和人打交道以及和事情打交道。

信息和数据处理能力:执行能力、推理能力、分析能力。

人际能力:共情力、观察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

事物处理能力:分析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

几乎所有的工作,都需要这三大能力,唯一的差别只在于各有侧重。

我们完全可以在眼下这份工作中,观察自己在这三方面能力中,更擅长哪方面,或者更着重去培养提高某方面的能力,这就是在为未来的自己,积累职场资本。

这世上不存在为我们某一个人量身打造的完美工作,我们能做的,只有尽最大努力让自己更加优秀,从而努力争取到一份尽可能理想的工作。

北野武这样形容我们的工作:

“找工作的时候千万别考虑自己喜欢做什么,也别烦恼做起来有没有成就感。如果你觉得现在这份工作没有成就感,那不是坏事,而是良机,正好可以冷静地审视自己的工作。

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像是在固若金汤的社会堡垒上找石缝、把手指插进去,一点一点地往上爬。”

03 拒绝标签思维,保持开放心态

德伟克在《终身成长》中提到,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一大特征就是,不会随意给自己贴标签,或轻易对自己失去信心,即使再沮丧,也愿意承担风险,直面挑战,继续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

对于他们来说,失败只是一段经历。相反的,拥有固定型思维的人,却会把失败拓展成一种身份,把经历失败的自己,打上失败者的标签。

心理学中有一种效应,叫自证预言,又名“自我实验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指直接或间接地受自我预期影响行为,继而使自己设想的预期成为真实的情况。

当我们用标签来判断一个人,而不是通过对话和相处,那标签就会取代真正的了解和思考;

而当我们通过标签给自己下定义,并因此武断地给自己设计了人设,慢慢地自己的行为也会渐渐受到这样心理暗示的影响,最终彻底困住了自己。

如果我们事先假定了因为这是一份我不喜欢的工作,所以我没有热情去做好,我也不擅长去做好,久而久之,我们就给自己贴上了标签,束缚住了完全可能学习更多表现更好的自己。

写在最后:

我们那么强烈地渴望,能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就像其他那些在镜头前滔滔不绝讲述自己有多热爱现在自己的事业的名人巨贾一样,就此走上人生巅峰。

可是,困难的从来不是找到一份喜欢的工作,毕竟微博上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讨论一下“如果不考虑经济因素,你最想从事什么职业“的话题。

真正困难的是,如何让你的喜欢长久坚持下去,以及如何让你的喜欢能够支撑起你的生活。

钱钟书曾说过,很多人总是把对创作的热情,错当成创作的天赋。

工作不喜欢又不能辞职怎么办?“成长型思维”助你实现职场逆袭

而这背后,不过是我们总相信自己天赋异禀,一旦心动,就迫不及待地希望投身到一场“喜欢“中,担心错过,唯恐虚度。

可是,我们大多数的人都是平凡的,就好像那平淡如水的婚姻,不论是萌芽于小鹿乱撞的一见钟情,还是开始于理性沟通的相亲谈判,最终要面对的都是岁月和琐事的消磨下。

相爱的激情不难,难的是不论贫穷富有,岁月流逝,你还愿意维系这个家庭的决心和努力;

跳槽的勇气不难,难的是新工作下你依旧要面对打磨技能,提高能力的艰难跃迁。

永远保持成长型思维,不断学习和迎接挑战的积极心态,才是让你未来能走得更远的职场硬通货。

最后,回到本文开头的那场对话中,知名经纪人杨天真是这样回答提问的练习生的:

“如果你要过成功的人生,你必须付出自己的不开心,因为成功就是要牺牲很多自己的情绪的;

如果你想过开心又任性的人生,你也得有开心的权利和任性的权利。你先让自己拥有任性的权利吧。”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和平凡的自己和解,毕竟我们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

而这个世界,不会亏待认真对待自己工作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