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個字,能化解80%的夫妻爭吵

夫妻之間的爭吵在所難免。

很多時候我們處在“爭吵”這個氛圍和情境中,會覺得有些特別傷人的話並不是真心想說,只不過在對抗的過程中,應該這樣說。

夫妻爭吵究竟在吵些什麼?如何有效化解?

這四個字,能化解80%的夫妻爭吵

希望你能在看完這篇文章後,再面對爭吵時,能心平氣和地說出一句:你說的對。

“你說的對”

這段時間,我發現老婆有了一個喜人的小變化。

每次我和老婆起了小爭執,正你一言我一語地企圖說服對方的時候,我會停下來,對她說:“你說得對。”

說來也奇怪,本來她一心想要說服我,滿肚子的論點和論據正蓄勢待發,我這麼一說,讓她稍稍一愣,突然就沒有了爭論下去的動力。

這麼一停頓、一沉默,氣氛就緩和了。

我想:既然我已經認為她說得對,認同了她的想法,那她就不用再證明自己是對的了。

我也是個有點覺悟的人,知道見好就收,自然就偃旗息鼓,相視一笑泯恩仇了。

這四個字,能化解80%的夫妻爭吵

這樣的情況發生過好幾次。很神奇,這四個字每次一說出口,都有奇效。

那種感覺,怎麼說呢,就像你打我一拳,我還你一掌,正打得起勁,突然對方跳開身,一拱手,說道:“領教了,你贏了。”

人家都承認你贏了,你說這架還怎麼打下去?

我們吵架和爭論的究竟是什麼?

這四個字,能化解80%的夫妻爭吵

這事挺有意思,我忍不住琢磨其中的道理。我們吵架、爭論,到底爭的是什麼?

表面上看,爭的是誰對誰錯,是誰說得有道理。但這世間大多數的道理,都並非絕對真理,都只是在一定範圍、一定情況下是對的。

比如,我們可以說“浪子回頭金不換”,也可以說“好馬不吃回頭草”。我們可以說“大丈夫可殺不可辱”,也可以說“宰相肚裡能撐船”。

這些截然相反的道理,哪個是對的?都對。就看是在什麼情況下說,從哪個角度說,出於什麼目的說。

所以,如果爭論道理,很可能沒有絕對的正確和錯誤。更何況,清官難斷家務事,夫妻倆一吵架,往往是新仇舊恨一起來,更是難解難分,一筆糊塗賬。

我們爭的,其實是對方的認可——對我們這個人的認可。我們內在的模式是:你認可我的觀點,就是認可我這個人。

大多數人,如果沒有經過學習成長,往往會在無意識中把我們的想法、觀點等同於我們自己。

我的觀點受到反駁,就意味著我這個人被反駁、被否定了。同樣,大多數人,如果沒有經過學習成長,他的自我往往是虛弱的,不堪一擊的。

自我被否定,就意味著自己的存在被否定,我這個人就沒有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了。

存在感和價值感是支撐我們內心的兩大支柱。為了維護脆弱的自我,當我們的自我被否定、被攻擊,我們第一反應就是做出強硬的姿態,反擊對方:你不對,我才對!

如果我們吵贏了對方,就相當於我的觀點被認可了,也就是我這個人被認可了。我由此維護了內在的自我。

所以,我們的爭論、爭吵,表面上在爭誰對誰錯,實際上是在爭對方的認可,是在竭力維護那個脆弱的自我。

爭來爭去,我們爭的無非是讓對方“看到”自己。當我們明白了吵架、爭論的實質,其實也就知道了該怎樣去化解爭論。

就像橙子爸爸那樣,當他說出“你說得對”時,我就感到他認可了我的觀點,換句話說,我的觀點、我這個人被他看到了。

我就會不由自主地放鬆下來。覺悟高一點的人,可能就會想,既然你主動接納我、認可我的觀點,那麼,禮尚往來,我是不是也試著認可你的觀點?你的想法,也不盡然一無是處。

你讓一點,我讓一點,協議就達成了。

守正出奇,不按套路出牌

前幾天,我看到一個視頻,和橙子爸爸的做法有異曲同工之處。

一位老師應該是在演示如何應對校園中的語言霸凌。他請一個女孩上臺,讓她用各種語言羞辱他。

女孩口齒很伶俐,貶損人的話語隨口就來:“你是個傻X!”

講師也不示弱,奮起還擊:“你才是個傻X!”

女孩:“你是個醜八怪!你這個矮子!”

老師:“你再說,我一腳踢到你臉上!”

兩人唇槍舌劍,大戰了N個回合,最後以講師忍無可忍的尖叫聲結束。

在這場“戰鬥”中,兩人之間形成了一個場域。是的,誰都不願意吵架,吵架總會讓人很憤怒、很受傷。

但你若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正在爭吵的兩個人看似勢不兩立,但彼此之間形成了一種默契的互動。我出招,你接招。你攻擊,我反擊。

有來有往,形成了一個自洽的“場”、一個“系統”——雖然這是一個充滿了憤怒、負能量的“場”。

兩個人都對這個“場”的存在做出了貢獻,負有責任。或者說,只有兩個人一起努力,勁往一處使,這個“架”才能吵起來。

沒有人是單純的受害者。如果你為此感到痛苦,那就從自己做起,讓自己先改變。守正出奇,不按招數出牌。對方摸不著頭腦,這個“場”就開始鬆動了。

認可,謙遜和馴服的力量

視頻還有後半段。

老師喊停後,說:這一回,你繼續罵我,我會換一種方式來應對,如果你罵不出來,就算輸了。女孩一臉“不可能輸”的自信表情。

這一回,女孩輕車熟路,一出口就是老招數:“你是個傻X!”

老師的應對卻出人意料。他很平和地說:“是的,有時我的確會做一些傻事,你說得沒錯。”女孩微微楞了一下,接著出招:“你一直在犯蠢!”

老師說:“我知道,而你這麼聰明,你太幸運了!”還順便誇了女孩一句:“你真是棒呆了。”

女孩有點不知該怎麼往下接了,明顯停頓了一下,說出口的話氣勢已經弱了很多:“是的,而你恰恰相反。”

老師卻說:“我知道。這一點我們早就達成了共識。”這時,你會發現,女孩的表情和身體語言發生了變化。


前一回合,她的身體是向著對方一衝一衝的,帶有攻擊性。雖然口出惡言,但她的表情是自然流暢的,甚至還有點享受自己的攻擊讓對方招架不住。

但這一回合,她的身體無意識地向後退縮,失去了進攻的姿態,表情也變得尷尬不定——知道自己該進攻,卻使不出勁來。

講師的認可和順服,讓她一拳拳打進了棉花裡,把進攻的力量都吸收了。最後,面對老師的讚美“難道她不可愛嗎?”,女孩招架不住,居然下意識地說出:“呃,我該說謝謝嗎?”

攻擊的話,她再也說不出口。老師就這樣“贏”了女孩。臺下響起了掌聲和笑聲。這就是認可、謙遜和順服的力量。

成長,學習與覺察

在生活中,人們習慣了用音量、暴力、侮辱來征服對方,但往往會使對抗升級、兩敗俱傷。即便贏了對錯,也大大損傷了感情。

對抗,沒有真正的贏家。真正的勝利,不是贏了對方,而是贏得對方。

即便做不到真心誠意地認可對方的觀點,一開始,我們也可以先試著這麼說——用行動來帶動思想上的改變。

就像橙子爸爸,有時他說出這句話時,我能感覺到,他並不是完全發自內心的,他只是覺得他需要這麼說。

但是,就是這樣“口是心非”的一句話,效果也是很神奇的,也會讓我閉上嘴——不是我告訴自己要閉上嘴,而是一種自動反應,我就不想再爭論了。

當然,如果他能說得更真誠,效果會更好。

能真誠地說出這句話,真的不容易。

早年我和橙子爸爸爭吵,我是屬於脾氣來得快去得也快的人,想著哄哄他,這事就過去了。

結果人家不識哄,氣呼呼地非要說出個子醜寅卯、是非對錯。他的想法是:不把這事說清楚了,下次還會再犯。

我想的是,我已經放低姿態來緩和了,你還咬住不放,那咱們就好好說道說道。於是又是二次爭吵,誰也說不過誰,又是冷戰。

這是我倆曾經的吵架模式。

當時的我真的沒有想到,這個執著於爭論對錯的直男,現在居然會主動說出“親愛的,你說得對”這樣的話。

真的很感慨。這就是成長、學習的結果。

當我們開始學習,瞭解人的內心,瞭解這個世界的運行規律,我們的認知格局就會變大。

當我們開始成長,學習覺察,一一化解內心的節點,讓內在更通透,能量更順暢,我們的內心也會變得強大。

我們就會知道:

每個人因為自己的經歷和個性,會有不同的認知角度——對方有這樣的想法和觀點是有他的合理之處的。

每個人,也都是不完美的,有高光之處,也有陰影的存在。

所謂觀點、道理,都是相對正確的。

世間萬物,不是理想中的非黑即白,而是各種灰度,滋味複雜。

我們就會變得有覺知:

我的觀點不等於我。

對方不同意我的觀點,並不等於不認可我這個人。

我們拼命地想說服對方,只是為了“證明”自我的存在價值。

我們就會變得內心從容、穩定:

當我們的自我變得強大,對方的攻擊就傷害不了我。

相反,我從對方的咄咄逼人、氣勢洶洶裡看到了他的虛弱、他的渴求、他的侷限、他的不容易。

看到了這些,就生出了慈悲,就有了包容,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說出這句神奇的話:“你說得對。”

你看到的,也是別人需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