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說話》:好的語言,既能賦予權力,又能產生信任及鼓勵

一直以來,很多人都覺得“說話”那不是很容易的事麼?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張嘴,上下嘴皮一動,話就出來了,但是至於說出來的話是好是壞,就沒有過多的思考和反思。

我們經常可以聽到這麼一句話“說話都不經大腦的”,也聽到過這麼一句話“狗嘴吐不出象牙”,這在一方面突出了“說話”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說話”其實還是需要技巧的。

前段時間在帶班的過程中,就經常有學員找我傾訴,在人際交往上就是不懂得“好好說話”,經常得罪人,問我怎麼辦才好,這還有得救嗎?

我說,“說話,咱們都是可以學習的,你可以看看馬東、馬薇薇、黃執中、周玄毅等大咖著作的《好好說話》,從中好好體會下,平時我們與人交往的時候,要如何‘好好說話’。”

今天將我在閱讀《好好說話》這本書過程中的感受和筆記,分為兩篇文章展現出來,希望能夠與更多的夥伴們一起交流、探討:你在說話方面是不是也存在困擾呢?

《好好說話》:好的語言,既能賦予權力,又能產生信任及鼓勵

第一章:五維話術 在任何場景好好說話

【喜歡的內容】

1.“好好說話”的原則是科學,也是技術,既有理論基礎,也有生活中的直覺感悟。

2.掌握語境,說話才有效果。

3.好的語言,既能獲得也能賦予權力,也就是能讓對方從中獲得力量,產生信任,受到鼓勵。

4.說服的關鍵,就是要尊重並且利用對方的自主性,使其從自身角度出發,心悅誠服地接受我們所希望其接受的觀點。

5.常見的溝通,有情愛溝通、親子溝通、危機溝通(避免爭端與形象修護)等。而進一步來說,溝通不只能解決我們與別人之間的摩擦,還能解決我們與自己的摩擦。

【思考與感悟】

一說到“說話”,大多數人都會這麼說“平時我們就在說話,這個有什麼難的?”

是的,說話不難,但是說出的話語如何能夠讓對方心甘情願的接受,甚至在聊完之後還“餘音繚繞”,覺得非常有道理?這個就是門學問。

一直以來,在與人交流溝通的時候,說話總是直來直往的,而有時候說完之後就開始後悔,覺得自己剛才不應該那樣表達,應該這樣表達會好一點。但是也就是那麼一瞬間,覺得這是個性耿直導致的,別人聽完之後估計也不會放在心上,最多以後少說就是了。

認識的我人,就知道我說話其實沒有惡意,只是不太關注他人的感受,而在學習了人本主義心理學之後,換個角度去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索,就知道很多時候我們說話該怎麼說,該如何與他人建立起關係,對我們產生信任。

好在,用心去體會之後,我們的學員大多數都能夠與我們袒露心扉,將自己內心的疑慮說出來,而她們說的最多的就是“班班,是因為你說的話鼓勵了我們,讓我們猶如如沐春風,意識到了自己的內心的不足和學習的重要性。”

從那個時候起,我就知道了“好好說話”的重要性,這個是需要練,需要有技巧的練。只有用心的“好好說話”,才能讓我們更好的與自己、與他人相處,建立信任關係。

《好好說話》:好的語言,既能賦予權力,又能產生信任及鼓勵

第二章:溝通 將雙方置於同一平面

【喜歡的內容】

1.溝通不只是一般人眼中的說話技巧,更是一種幫助你打破自身侷限、在交流中實現自我,並且進一步幫助他人自我實現的技能。

2.製造意外、引發好奇、回應主題,將原本緊迫的溝通機會爭取擴大,讓對方不由自主地想聽下去。

3.“感受的預防針”的好處正在於,預先照顧到了容易被引爆的情緒,從而讓理性的溝通有了接下來延展的空間。以”對人不對事“為切入,最終達到了”對事不對人“的溝通效果。

【思考與感悟】

說到在與他人溝通的時候,經常就是未能考慮到對方的情緒,而是跟著自己的節奏走,忽略了對方聽了自己的話之後產生的情緒。

當在工作的時候,經常會遇到所謂的”背黑鍋“事件,領導讓下屬”背黑鍋“,而下屬覺得被冤枉了,去找領導,結果反而把事情越弄越大,這其中在於溝通的問題,說話未能互相尊重,而出了事故或意外,領導只會將責任推卸給下屬,而下屬卻不願甘心就這麼承擔責任,覺得自己是按照領導說的做,出了事不是自己的錯,這在於“說話”的技巧。

“好好說話”,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從情緒預防,找出彼此的自我,取得自己想要達到的溝通效果。

《好好說話》:好的語言,既能賦予權力,又能產生信任及鼓勵

第三章:說服 將觀點植入對方心中

【喜歡的內容】

1.人不是隻有改變了主張才叫改變;當你既有的信念加深了,當原本抗拒的事物變得沒那麼討厭了,其實也都是一種改變。

2.能改變、被改變,是必然;不變,才是偶然。

3.一切的說服都只是為了找到一個切入點,好讓對方能從中為自己找出一個去做的理由。

4.要改變提問的方向,來引導對方從“為什麼我不能”轉變為“為什麼我想要”。

5.說話技巧的核心,就是主動發現並拔高對方的價值,一方面,讓對方在恭維中態度有所軟化;另一方面,也促使對方在戴上高帽之後採納我們的觀點。

【思考與感悟】

“好好說話”,一門學問,同時也是一門技能,在職場、在生活、在與人交往過程中,說話看似很簡單,但是往往用錯一個詞、用錯語言、用錯情緒,就會讓聽的人產生不同的想法。經常存在本來是好好規勸、為他人好的想法,但是因為說話方式的問題,導致他人對自己產生了誤解,將自己的好意當成了敵意,甚至覺得是一種挑釁。

在職場中,因為工作內容、時間等情況,與領導、與同事會產生不同的見解,而在學習方面也一樣,我們本意都是為了他們好,但就是因為說話內容的不合適,導致對方產生了敏感,這是近段時間感觸最深的。很多人直接就會回覆“沒錢”、“沒時間”、“沒精力”,無法戳出他們的痛點,無法說服他們改變,主要還是未能找到切入點,這是需要好好學習、好好琢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