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葉片穿孔,是怎麼回事?原來是“它”來訪,找準誘因解決它

黃瓜為葫蘆科一年生攀緣草本植物,原產於印度北部地區,現在全世界皆有分佈,在我國栽培也非常普遍,南北方皆有種植。因為黃瓜營養物質豐富,還具有保健作用,可以防治糖尿病,還能抗衰老,另外許多女性還會用黃瓜片敷臉來潤滑膚質,所以一直很受歡迎。

在我國黃瓜的大規模種植都是以溫室或者塑料大棚生產,許多菜農在種植過程中會發現植株上會出現流出乳白色菌膿的病斑,而且這些病斑極易穿孔,但是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其實這很可能是患了黃瓜的細菌性角斑病,它屬於一種細菌性病害,可以發生在黃瓜生長的各個階段。今天就教大家從根源上了解這種病害,準確識別黃瓜細菌性角斑病,並提出針對性的防治方法。

黃瓜葉片穿孔,是怎麼回事?原來是“它”來訪,找準誘因解決它

01、辨別:黃瓜細菌性角斑病的症狀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可以發生在黃瓜生長髮育的各個時期,主要在黃瓜的葉片、果實、莖部上出現,在適宜的溫度,但是溼度較大時,極易發生,如果不認真預防,或者治療不及時,會給菜農造成無法逆轉的損失。下面我們就來仔細辨別一下黃瓜細菌性角斑病的症狀:

黃瓜葉片穿孔,是怎麼回事?原來是“它”來訪,找準誘因解決它

黃瓜葉片感染初期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感染葉片後:

  • 在感染初期,病菌從葉片的水孔或傷口侵入,會在葉片上出現針尖大小的淡綠色斑點,呈水浸狀,病斑顏色由淡綠色逐漸變為淡黃色,病斑面積也在逐漸擴大,形狀多為圓形。
  • 在感染中期,侵染程度在一步步加深,病斑慢慢地出現淡黃色—褐色—灰白色—白色的顏色變化,網狀葉脈上多為多角斑。
黃瓜葉片穿孔,是怎麼回事?原來是“它”來訪,找準誘因解決它

黃瓜葉片感染中期

  • 在感染後期,高溼條件下,會有一個細菌性病害普遍具有的特點,病斑外會流出乳白色菌膿,而真菌性病害是產生黴狀物(因為有孢子、菌絲),所以細菌性病害導致的病斑表面很光滑。在乾燥條件下,呈水珠狀的白色薄膜或者不規則的白色粒狀,因為細菌破壞了薄細胞壁細胞組織,所以發病處葉片非常薄,容易穿孔。
黃瓜葉片穿孔,是怎麼回事?原來是“它”來訪,找準誘因解決它

黃瓜葉片感染後期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感染果實後:果實受到細菌性角斑病侵染後,在感染初期,果實上會呈現圓形小斑點,呈水浸狀,隨著侵染程度加深,病斑逐漸擴大。在高溼條件下,發病更為嚴重,病斑會連成一片,由果實外部向內部擴散,中表皮的維管束組織也遭到破壞,導致營養物質不能輸送,出現萎蔫,進而導致裡面果肉也變褐腐爛,會產生惡臭味,病斑處還會流出白色菌膿。在乾燥狀態下,果實發病處還會向內凹陷,引發果實流膠,這是細菌性角斑病危害果實的一個重要症狀

黃瓜葉片穿孔,是怎麼回事?原來是“它”來訪,找準誘因解決它

黃瓜流膠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感染莖部後:黃瓜的莖受到細菌性角斑病侵染後,在感染初期,莖上會出現淡綠色小斑點,呈水浸狀。在感染中期,病斑面積擴大,多為條狀。在感染後期,高溼條件下,會分泌白色菌膿。在乾燥條件下,呈現出白痕。因為莖部的維管束組織較多,細菌容易侵染維管束細胞,維管束細胞被破壞後,會導致水分、營養物質不能正常運輸,出現莖部萎蔫,嚴重時還會腐爛,最後導致整棵植株死亡。

黃瓜葉片穿孔,是怎麼回事?原來是“它”來訪,找準誘因解決它

02、瞭解:黃瓜細菌性角斑病的發病誘因

  • 與壤中的病原菌不斷累積有關

在大棚中種植黃瓜,造成土壤中病原菌累積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每年收穫後不及時清理掉落的病殘體和雜草,病原菌依附在其中,並在土壤中越冬,存活期短則1年,長則可達2年。所以長期忽略土壤的病殘體問題,病原菌基數會累積的越來越大,等到來年,進行新一輪的侵染,形成惡性循環。第二,長期連作或者換作其他易感染細菌性角斑病的葫蘆科蔬菜(大部分瓜類,例如絲瓜、南瓜、西瓜等)種植,也會導致病原菌在土壤中大量累積,長此以往,土壤肥力也會下降,不利於黃瓜的生長。

黃瓜葉片穿孔,是怎麼回事?原來是“它”來訪,找準誘因解決它

  • 與利於病原菌發生的環境因素有關

不同的病害,發病的環境條件大不相同。對於黃瓜細菌性角斑病來說,比較喜歡溫暖潮溼的環境。利於黃瓜細菌性角斑病繁殖的最適溫度在24~28℃,對於南方地區,春秋的溫度一般在這個範圍,所以南方黃瓜角斑病發病盛期在春秋季節。黃瓜細菌性角斑病適宜相對溼度在80%以上,尤其在結露季節,葉緣的水孔容易產生吐水現象,藉助水的傳播,病菌會大範圍蔓延。另外,細菌性角斑病的病斑大小還與溼度有關,一定範圍內,溼度越大,病斑會越大。

黃瓜葉片穿孔,是怎麼回事?原來是“它”來訪,找準誘因解決它

  • 與多種媒介傳播病原菌有關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可以通過水、農事操作等傳播,所以要加強預防。對於露天種植的黃瓜菜園,在暴雨天氣,很容易發生細菌性角斑病,因為溼度過大以及雨水的傳播蔓延。大棚種植的雖然不會有雨水,但是會藉助灌溉水來傳播,所以要控制好棚內溼度。另外,不當的農事操作,例如植株調整時,工具不做好消毒處理,也容易造成廣泛傳播。

  • 與種子未殺菌消毒有關

從病株上收穫的種子,因為帶有病原菌,所以要謹慎使用。如果不進行處理直接使用了帶菌的種子,快則種子無法發芽或幼苗期開始發病,慢則抽蔓期發病。另外,播種帶菌的種子也對未染病的植株造成隱患,它會通過水或農事操作的傳播,從葉緣水孔或傷口侵入,使得未染病的區域也會感染細菌性角斑病。

黃瓜葉片穿孔,是怎麼回事?原來是“它”來訪,找準誘因解決它

黃瓜種子

  • 與田間管理不當有關

田間的管理措施包括很多方面,主要是肥水管理、蟲害管理、其他農事操作等。施肥不當,容易造成植株長勢過弱,澆水過多,導致溼度過大,容易誘發病害。如果黃瓜發生蟲害不及時治療,會導致黃瓜被大量啃食出現傷口,非常有利於病原菌從傷口侵入,還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另外,栽植密度不當、不注意排水通風、未及時清除病株、收穫後不翻耕土地等,大棚的種植環境不良也容易引發黃瓜細菌性角斑病的發生。反之,如果精細化管理,植株的長勢會越來越好,管理會越來越勝利,形成良性循環。

黃瓜葉片穿孔,是怎麼回事?原來是“它”來訪,找準誘因解決它

03、措施:預防和治療搞定黃瓜細菌性角斑病

第一,種植期做好預防工作

①種植前期:黃瓜種子消毒要搞好

未感染病的植株上所結的種子,是不會帶病的,所以儘量使用無病害種子。對於無病害的種子,我們也要用55℃熱水浸泡15分鐘,然後室溫下浸泡數小時,再拿出來晾乾。這樣既利於種子的萌發,也能給種子殺菌消毒。對於帶有細菌性角斑病的種子,我們要用試劑進行消毒,這些試劑不會影響種子的出芽率,又能殺死病原菌。注意:藥劑消毒後的種子要用清水浸泡沖洗數小時,防止藥劑的殘留,影響黃瓜品質。

對於黃瓜細菌性角斑病,常用的消毒試劑有:次氯酸鈉溶液、次氯酸鈣溶液、福爾馬林、冰醋酸、甲醛、農用鏈黴素、醋酸銅溶液等浸泡30min到數小時不等,謹遵試劑說明書。


黃瓜葉片穿孔,是怎麼回事?原來是“它”來訪,找準誘因解決它

種植期:田間各種管理要跟上

  • 肥水管理:

第一,施肥不能等到發現植株營養不良時再施肥,這時候的效果不會是最好的。黃瓜的施肥要遵循以基肥為主,佔施肥總量的2/3,追肥為輔,佔施肥總量的1/3。研究表明,黃瓜對氮、磷、鉀三種元素的吸收比例在5:8:2,可以看出對鉀吸收最多,磷吸收最少。所以施肥時候要多施鉀肥,少施磷肥。對於生長前期,根系生長較弱時,吸肥能力比較差,所以這個階段要少施肥,否則容易引起燒根。到了開花坐果期要多追肥,並且做到多次薄施。

第二,黃瓜對水的需求量比較大,但是溼度過大又容易引發病害,所以對水也是多次薄施,大棚可以採用滴灌的儘量採用滴灌。特別是坐果前期,不要澆水過多,否則影響花芽分化,也容易造成根系腐爛。


黃瓜葉片穿孔,是怎麼回事?原來是“它”來訪,找準誘因解決它

  • 農事操作:

栽植密度:定植時期密度要適當,過稀,浪費空間,過密,植株之間互相擁擠,不利於葉片光合作用。一般來說,支架栽培行距要在85cm左右,株距要在25cm左右,當然密度也是因栽培方式、栽培季節、栽培品種而異。春季栽培長勢較強的,要稀疏一點,夏冬栽培的要密集一些。

植株調整:在黃瓜生長過程中,需要做好摘心、打杈、疏花疏果這些措施來調整植株,以達到植株的最佳生長狀態。根瓜以上的側蔓要剔除大部分,保留少許,同時側蔓雌花節以上需要摘掉1-2片葉,主蔓有25片葉子以上時,也可摘心,促進坐果。另外,還要去掉雄花、卷鬚、病殘葉、老葉,將養分都留給新葉、雌花、瓜條。黃瓜必須適當採收根瓜(植株下部第一條瓜),否則容易造成養分不均衡,上部的瓜條很難吸收到足夠的養分。

黃瓜葉片穿孔,是怎麼回事?原來是“它”來訪,找準誘因解決它

通風排水:高溼是誘發黃花細菌性角斑病的重要原因,所以降低溼度是必不可少的。這個溼度包括空氣溼度和土壤溼度,空氣溼度很大時,如果是大棚種植的黃瓜,可以在中午適當通風,夜間溫度較高時,可以整晚通風。澆水選擇在晴天,澆完閉棚2h,雨天不要澆水。土壤溼度很大,一般是澆水過多造成的,建議採用鋪地膜,再用滴灌的措施,既能有效控制溼度,還能保水保肥,減少病蟲害。

黃瓜葉片穿孔,是怎麼回事?原來是“它”來訪,找準誘因解決它

種植結束後:土壤環境消毒要及時

  • 清理病殘體:在前一茬收穫後,應該及時清除病葉、病株等病殘體,雜草也一起清理掉最好,再將這些病殘體和雜草帶到較遠的地方深埋或者燒燬,防止病原菌隨著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休眠。
  • 土壤深翻和消毒:休棚後,要及時深翻土壤,讓其疏鬆透氣。另外,可以利用燻蒸法給土壤消毒,將多菌靈或者福爾馬林稀釋後灌入土壤中,再進行深翻拌勻,悶上一個星期,藥劑會慢慢擴散,就能達到殺菌消毒的目的。注意,待藥劑揮發後再進行播種,否則容易產生藥害。還可以利用太陽紫外線殺菌,在高溫天氣,給土壤覆上地膜(增溫),悶上半個月,可以殺死土壤中的各種病菌。
  • 不要連作:另外,不要連作或者與其他易感染細菌性角斑病的葫蘆科蔬菜(大部分瓜類,例如絲瓜、南瓜、西瓜等)種植,可與非瓜類蔬菜輪作2年以上,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的病原菌基數。由於不同植株從土壤中吸收各種養分的數量和比例各不相同,所以還能均衡土壤養分,調節土壤肥力。
黃瓜葉片穿孔,是怎麼回事?原來是“它”來訪,找準誘因解決它

第二,病害發生期要早發現,早治療


一般病害都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黃瓜細菌性角斑病容易在澆水後高發,所以澆水前就可噴藥預防。後期發現了,也要做到及早治療,發病初期就要噴藥,否則一旦遇上高溼天氣,或者通過灌溉水、農事操作傳播,會造成大面積爆發,再噴藥也會損傷慘重。另外,不要長期單一使用一種藥劑,多種藥劑交替使用,提高藥劑使用效果,避免產生抗藥性。

常用的治療黃瓜細菌性角斑病的試劑:噻森銅懸浮劑、琥膠肥酸銅可溼性粉劑、氧化亞銅分散粒劑、氧氯化銅懸浮劑、氧化亞銅分散粒劑、絡氨銅水、氫氧化銅可溼性粉劑、噻菌茂可溼性粉劑、琥膠肥酸銅可溼性粉劑等,,每7d噴一次,連續噴3次,根據發病情況,酌情增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