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想要萬世一系,卻二世而亡,為何中國歷史上總是在改朝換代?

隱愚者


第一,王朝內亂。皇帝孩子多呀,誰都想當皇帝,可哪有那麼容易。一個個小皇子剛出生就被各大勢力惦記上了。誰能扶持新皇子登基誰就能高出個頭來,封建王朝表面風平浪靜,實際上各大勢力在建國之初就暗潮湧動,就算有些個思想高尚的官員天生高潔與世無爭,幻想著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但別個可不這樣想,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封建王朝隨著建國越久勢力越多,打架嘛,遲早的事。所以大多王朝都滅於內亂。

第二、封建土地。建國之初,因為剛打完架,人少了地就多了。這時國家通常休養生息,百姓也能夠安居樂業,這些農民只要能吃飽就不會挑事的,誰不想老婆孩子熱炕頭啊。但隨著封建王朝經濟復甦,各大勢力搜刮民脂民膏,越來越多的土地被集中在少部分人手裡,就是地主,農民就成了封建王朝最底層的“奴隸”,時間越長,“奴隸”就越多,當然有些個大能說:“奴隸”是不可能當”奴隸”的,這輩子也不可能當“奴隸”的,只有靠搶才能維持了自己的團隊……當再也沒有願意當“奴隸”的時候,這個封建王朝也就瞬間瓦解了。

第三,冷兵器。古代武器不先進,封建王朝的兵馬都是些刀槍棍棒,是個打鐵的都能做的出來,花些個銀子就能全副武裝一個軍隊,造反太容易了,說句實話,就是這些個傢伙事兒拿到現在能幹啥?

第四,不思進取,安於現狀。當一個封建王朝發展到繁榮時期,那些上位者們的安全意識就逐步下降,天下太平,加之官員:國泰民安的歌功頌德,溜鬚拍馬。使君王夜郎自大。豈不知天外有狼,流著哈喇子多想吃這隻肥的不能再肥的羊羔兒。


瀧修


感謝提問,這個問題引起了我的深思,我來回答。

導入語:古代中國最早的王朝可以追溯到夏朝,夏朝存續約470年,最後的朝代是清朝,清朝存續296年。從夏朝到清朝的近4000年的時間裡,王朝更替頻繁,天下大勢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究其原因,個人認為主要是由文明之初的思想基礎決定的,思想決定行為,而思想是由對歷史發展的總結而來的,具體的發展背景請看下文。

1、公天下

三皇五帝之後,華夏已誕生國家形式的萌芽,大小部落為了協同發展,一起應對天災人禍,公推天下共主來帶領大家一起走向美好明天。堯帝、舜帝和禹帝就是被大家公推出來的,俗稱公天下

2、家天下

堯舜禹時期雖有國家的雛形,但是基礎依然是部落聯盟,各個部落都有一定的自治權和話語權,禹帝就出身於實力強大的有崇氏部落,這個部落相傳是黃帝的嫡孫顓頊帝建立起來的,堪稱根正苗紅的黃帝后裔。禹帝的父親鯀是顓頊帝的兒子,鯀繼任有崇氏部落首領後,殫精竭慮,憑藉著顓頊帝打下的基礎,將部落的實力提高到同時期部落裡的頂尖水平。鯀正是仰仗著部落實力,多次挑戰堯舜二帝的權威,妄圖自己當上共主。

鯀最後因為鬥爭失敗和治水失敗被舜帝所殺,但是鯀有一個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好兒子大禹,大禹憑著治水之功德最後當上了天下共主。

待到禹帝需要為後繼之君的人選時同樣依據傳統準備選擇德行兼備的皋陶的,可惜皋陶還沒來得及當這個共主就去世了,禹帝自感在位時期得皋陶幫助甚大,就想立他的兒子伯益。伯益雖有禹帝的期許,但是他的實力遠遠比不上繼承了大禹部落的啟,啟是禹帝的兒子,順理成章繼承的是禹帝的部落。伯益自身德行也沒有他的父親好,很多原來依附他的部落紛紛投奔了啟。最終啟憑藉著強大的部落實力和祖孫幾代人積累的民望當上了共主,並建立了古代第一個王朝---夏朝,自此公天下變為家天下,父子相傳

3、商滅夏

禹帝在任共主期間,為表彰一直以來給自己鞍前馬後的契,將他封在商地,契出身和禹同樣高貴,他是堯帝的弟弟,帝嚳的兒子。當時的商地貧弱,契嘔心瀝血之下才讓商地有了些基礎,建立了商部族。商部族經過14代人的發展是越來越強大, 而此時的夏王朝已經在連續幾代統治者的昏庸殘暴之下日漸式微。夏朝最後一位君主桀擔心商部族此時的首領湯重複自己的先祖啟的故事,就將湯囚禁起來,可惜湯逃掉了。自此之後,湯越發謙和,對人對事也越發公道,隨之而來的民望也越來越高。最終湯依仗強大的商部族和自身的民望取代了夏朝,建立了商朝。

4、周滅商

商朝在紂王昏庸之下,國力持續下滑,最終被實力強大的西岐取代,周武王姬發建立了周朝。周朝在周幽王等一系列昏庸無道的君王的統治下國力一日不如一次,天下陷入春秋戰國的亂世年華,此時思想家孟子針對前朝發生的這一系列事情提出了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的思想觀點,這種觀點雖不受君王所喜,但是依然得到很多人認可。

5、秦滅周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後的歷代周王仍然沒有多大的起色,民望持續走低。各路諸侯紛紛崛起,最後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統一天下,建立了秦朝。但是秦始皇急於求成之下,嚴重透支國力,加上一個混賬兒子做二世皇帝,最終秦朝在一聲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下走向了滅亡。

結語:從夏朝的建立到秦朝的滅亡都在向世人傳遞一個思想,得民心者得實力,實力強者為王。正是這種思想奠定了王朝更替的基礎。

參考文獻:

《史記》

《左傳》

《中國通史》

感謝閱讀,敬請您留下寶貴意見,一起溝通曆史!


鄂G遊天下


是人性決定的。

人是30年河東輪迴轉,王朝是300年週期成敗。

貌似是朝代的更替,

哪一點都是人性的善惡使然。


(拼老命打天下的皇一代)



1、人性中積極向上、開拓進取的不滿足精神,往往體現在開國君主身上。

作為第一代拓荒鬥爭者,他們身上有許多成功經驗值得學習。


2、後來的守成之君,大多好逸惡勞、貪圖享樂,

惰性越加嚴重,進取心越加淪喪。

他們沒有創業開疆的鬥志和壓力,卻有豪奢極欲的資本。

像今天某些二代三代。


(不玩到死不罷休的皇子孫)


3、人性中貪婪暴戾、固執偏見的秉性,往往體現在末代幾任君主身上。

他們已經嚴重脫離了人民,即不知百姓疾苦,

又沒有能力改變現狀,還要固執地端起高高在上的架子。

從裡到外的負能量,敗亡已成定局。

只有苟延殘喘,等待著下一個輪迴的到來。


(可憐又可恨的皇終結者)


朝代如此,人生也一樣。

努力奮鬥、積極向上,就走上坡路。

好逸惡勞、貪圖享樂,就走下坡路。

窮奢極欲、固執暴虐,就等著玩完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