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秦國、秦朝和秦始皇對中國和中華民族的歷史貢獻

一是實現國家真正統一,並在全國人民心中建立、樹立了大中國大中華統一觀念。

春秋戰國時期,各個戰國,有自己的朝廷,自己的官員,自己的軍隊,自己的文字,自己的度量衡,各自為政,是一個小國,人民的國家意識已經形成了幾百年,大秦帝國的統一,嚴重影響到了各地方小國的朝廷利益,影響了貴族的利益,影響了人民狹隘的愛小國情感,所以小國被滅,當時的人心理充滿了仇恨,所以有人因國亡跳河投江自殺,不足為奇。 全國統一後,這些六國殘餘勢力、貴族反對的是統一,所以不會因為統一而高興,也不會心甘情願的為統一的大秦帝國去建設,而是一直蠢蠢欲動,伺機造反。這種恨秦國統一的仇恨需要發洩,就好比人們商君變法,人們從無拘束的習慣中轉變到法制社會,違法者受到法律制裁在哪個時代就有無法抹去的仇恨,所以,商君情願犧牲自己,來消除人們的仇恨。時間久了依法治國思想就在秦國生根發芽,茁壯成長,人們都習慣了法治。秦國統一六國,這種仇恨也需要發洩,這次犧牲的不是一個人,而是犧牲了大秦帝國。秦朝雖消失在歷史洪流中,但留下的大一統思想和祖國基本疆域保留了下來,這種祖國大一統思想紮根在每一箇中華人女的心中,成為我們的祖國統一觀。隨著時間的推移,後來的大漢帝國,祖國大一統思想不斷茁壯成長,各朝各代不斷髮展,現已成為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

大秦帝國統一後,秦始皇為了國家統一後不再分裂,派蒙恬北征匈奴,派屠睢南征百越,屠睢的副將就是趙佗。公元前221年,屠睢奉命率50萬大軍,南征南越、西甌,分五路討伐,在押運軍糧的路上中毒箭病亡,秦始皇派任囂接替。而任囂就對統一國家、開疆拓土不但沒有意識,而且心懷鬼胎。

可秦始皇在民族融合上,全力支持任囂和趙佗,趙佗到龍川(今龍川縣佗城鎮)上任後,採取“和輯百越”的民族政策,並上書秦始皇要求從中原遷居50萬的居民至南越,加強漢越的民族融合,始皇帝全力支持,因為這對國家統一、民族融合是有利的。

當大秦帝國出現危機時,任囂認為秦始皇統一國家、開疆拓土是無道,在死之前,讓趙佗接任他的位子,並指示趙佗擁兵自稱為王。征服南越的秦軍是秦軍主力,在秦國內,留下的都是拼湊的雜牌軍。屠睢沒有異心,而任囂和趙佗卻有擁兵自王之心,要知道50萬大軍,在秦統一前的戰國,一箇中等國家也沒有50萬的軍隊,只有大國才有這麼多軍隊,在戰國一個國家如擁有50萬軍隊足可稱霸一時。公元前206年,任囂病亡,趙佗即向南嶺各關口的軍隊傳達了據險防守的指令,並藉機殺了秦朝安置在南海郡的官吏們(當時南越設有三個郡,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換上自己的親信。秦朝滅亡後,公元前204年,趙佗起兵兼併桂林郡和象郡,在嶺南建立南越國,號稱“南越武王”。漢朝時,漢派出使者,趙佗向漢稱臣,使南越國成為漢朝的一個藩屬國,還好沒有成為漢朝南邊的敵對勢力。

在當時,有的將軍、還有百姓沒有國家統一的意識。國家統一的意識是自秦朝統一開始的,是一點一點在人們心中建立起來的,不是生來就有的。為國家統一而戰,有的將軍可能還有不同的意見,只是不敢說罷了。一旦遠離朝廷,擁兵自重,自立為王就很有可能,更不要提國家危亡之時,他出手相助了。國家任命到地方的官員,這些擁兵自重的重臣都會殺掉朝廷官員,自立為王的,比現代的軍閥更可恨,因他自立為王,拿著朝廷的軍隊為自己建國,分裂祖國。

所以,大秦帝國統一的國內形勢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統一條件最複雜、最艱難、最困難的,天時、地利、人和都是極不利於統一的,因為你要統一的是一個個成立了幾百年的國家。

秦朝統一後,雖只有十幾年時間,但成就是輝煌的,秦朝時間短的原因是複雜的,在秦朝的時候,沒有現代先進的生產力,沒有現代諸多的詞彙,比如那時還沒有為國奉獻這個詞,所以要把國家統一這麼大,並守好是特別不容易的。因為當時生產力相對低下,所以建設國家更是不易。所以秦始皇經常親自巡視邊疆,車馬勞頓,日理萬機,最終秦始皇積勞成疾,享年只有50歲。我們乘坐現在交通工具出差或旅遊都覺辛苦,更何況乘坐硬輪子的馬車走在崎嶇不平、坑坑窪窪的野路上,秦始皇完全可以選擇呆在咸陽宮中,之所以要在國境線上巡視,就是為了國家統一,不再分裂,人民再遭分裂戰爭之苦。所以他勤勉治國,為國家統一大有作為。

秦朝的建立,是在秦國幾百年君、臣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秦孝公等歷代明君、商君、無數將軍、大秦勇士和秦國人民的幾百年努力下,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終於實現了大一統帝國,結束了戰國並雄的局面,結束了人們愛各自小國的思想,在全國人民心中首次建立了大一統思想。自始,全國人民開始有了大一統思想,這個大一統思想在中華民族及人民的心裡生根發芽,茁壯成長,形成了一種統一祖國的思想,全國人民並以此為正義正確的思想,並紮根在每一箇中國人心中,平日不起眼,當祖國危難時,全國人民緊密團結在一起,為祖國奮鬥,為祖國犧牲,在祖國大一統的方面,是從千古一帝秦始皇開始的,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大一統思想,依法治國思想,統一的文字的思想,書同文,車同軌使人們在生活習慣中認識到中華大地上的人都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國大且強,才不易被欺,國家才有了戰略縱深,不至於滅國滅種。並結合儒家思想不斷完善,勤勞致富,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早日實現。

二是嶄新國家體制的建立。

春秋戰國時期,周室的分封制國家體制諸多弊端暴露出來,諸國相互征伐,周室軟弱無力管理,給各地人民帶來災難,利於分裂而不利於國家統一和政令暢通。

中央集權的郡縣制是一種制度創新,首先中央集權的郡縣制,消除了諸侯國生存的可能,國家體制上消除了大中華分裂的可能,更不會從國家體制上造成全國各地人民產生狹隘的愛地方小國意識,在國家意識上,讓全國人民認識到只有一個國家意識,這個國就是大中華,愛國就愛大一統帝國,沒有其他,在全國人民心中建立起大中華不能分裂。如果分封制,還繼續分封齊、楚、燕、韓、趙、魏諸國,不就又回到戰國,不就又回到群雄逐鹿了嗎,各地人民的國家意識又要分裂了嗎。所以,中央集權的郡縣利於祖國統一,兩千多年來,至今,都是祖國統一的好體制,省相當於郡,縣和秦時的縣一樣。

國家大一統意識一旦形成,誰想搞破壞,分裂祖國,都沒有那麼容易。誰想消滅這個國也沒有那麼容易。無論對於中國還是對於世界,都是一樣的。大秦帝國一統天下,不容易,了不起,結束了戰國幾百年征伐,統一了祖國,統一了各地人民的國家意識,建立了大一統意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