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鞏的名氣並不大,為何他卻能躋身唐宋八大家之列?

小刀刀說史


曾鞏一生,成就很多。尤其是在文學創作上,尤為突出。他積極參與歐陽修詩文革新運動。他散文內容廣泛,義理精深,節奏舒緩,感情醇厚,氣質內潛;主題明確,說理有條不紊;精於煉句,語言淨潔,尤善用排比句、對偶句。《宋史·曾鞏傳》稱他為文章上下馳騁,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經》,斟酌於司馬遷、韓愈,一時工作文詞者,鮮能過也,又稱其文“紆除而不煩,簡奧而不悔,卓然自成一家”。《宋史·曾鞏傳》還稱他“性孝友,父亡,奉繼母益至,撫四弟、九妹於委廢單弱之中。宦學昏嫁,一出其力”,既是一個奉父母以德的孝子,又是一個兼顧弟妹於艱難之時的好兄長。

曾鞏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積極參與者,宋代新古文運動的骨幹。接受了歐陽修在古文創作上的主張,他在古文理論方面主張先道後文,文道結合,主張“文以明道”。他的散文大都是“明道”之作,文風以“古雅、平正、沖和”見稱。其文風則源於六經又集司馬遷、韓愈兩家之長,古雅本正,溫厚典雅,章法嚴謹,長於說理,為時人及後輩所師範。曾鞏為文,自然淳樸,而不甚講究文采。

曾鞏文章的特色在幾個不同的方面。首先是論事之文寫得紆餘委備,委婉曲折。其次,曾鞏文章雖質樸少文,然亦時有搖曳之姿,縱橫開合。贈序之文,尤有特點。再有,善於記敘,其特點是條理分明,無不達之意。還有長於記敘、不多寫景,例如《醒心亭記》、《遊山記》等。但也有極刻畫之工,如《道山亭記》。《墨池記》和《越州趙公救災記》熔記事、議論、抒情於一爐,深刻有力,通情達理。他的書、序和銘也是很好的散文。當西昆體盛行時,他和歐陽修等人的散文,一揖雕琢堆砌之風,專趨平易自然。

曾鞏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元豐類稿》和《隆平集》傳世,從他傳世的文集來看,他的興趣主要在於史傳、策論一類的應用文。尤其是他從事史書編纂工作多年,對史傳碑誌的寫作較有研究。對他有關應用文的理論進行研究和總結,對現代應用文的發展有指導意義。


曾鞏的散文作品中,其名篇大都屬於記體散文,如《墨池記》、《學舍記》等。而後人在編選散文集時,曾鞏的記體散文入選篇目一直居高不下。如茅坤的《唐宋八大家文鈔》,其在《南豐文鈔引》中雲:“予錄其疏札狀六首,書十五首,序三十一首,記傳二十八首,論議雜著哀詞七首。嗟呼!曾之序記為最,而志銘稍不及,然於文苑中當如漢所稱古之三老祭酒是已,學者不可不知。”

一鞏記體散文的語言特色是質樸尚議。北宋時期,浮靡文風的西昆體和險怪艱浬的太學體都曾一度成為文人們爭相學習的對象,就連文壇領袖歐陽修也曾用力學習過駢文。但是隨著政治革新的需要,這種文風越來越無法承擔起社會變革的重任。宋仁宗嘉祐二年,歐陽修利用主貢的機會,大加痛斥太學體的士,身體力行的在創作中提倡簡約自然的文風,曾鞏作為師從於他的弟子必然會參與到這樣的創作中去。曾鞏讚歎上古的經典不僅用簡單凝鍊的語言準確記錄事情的始末,並且這其中精微細緻的深意和細節也傳達的滴水不漏。他對這些精簡語言的推崇正體現出曾鞏對簡約文風的追求。

曾鞏總是被人稱為“醇儒”,劉熙載《藝概》就這樣評價道:“曾文窮盡事理,其氣味爾雅深厚,令人想見碩人之寬。”曾鞏的散文,很少有激烈的情感表達,這一點自然與他語言上多議論的特點有關,但在字裡行間常讓人感到是曾鞏自己對情感的一種剋制。古文運動將載道的重任加到散文的身上,這使得情感在散文中的表達空間變得有限,加之曾鞏自身對儒道的推崇,更使得的他的散文中正平和,在情感上表現出一種理性冷靜的特徵。

曾鞏的主要成就在文,亦能詩。存詩400餘首,其詩特點是比較質樸,雄渾超逸,含義深刻,略似其文,格調超逸,字句清新,但有些也存在宋詩言文言理的通病,但為文所掩,不受重視。他不但善賦體,也有詩長於比興,形象鮮明,頗得唐人神韻。他的各體詩中以七絕的成就最高,精深,工密,頗有風致。如《西樓》《城南》《詠柳》等寫景抒情的佳作。就“八大家”而論,他的詩不如韓、柳、歐、王與蘇軾,卻勝於蘇洵、蘇轍。詞僅存《賞南枝》一首。其詩文曾被選譯成英文,在國外發行。

曾鞏的思想屬儒學體系,他贊同孔孟的哲學觀點,強調“仁”和“致誠”,認為只要按照“中庸之道”虛心自省、正誠修身就能認識世界和主宰世界。在政治上他反對兼併政策,主張發展農業和廣開言路。他在任地方官時,以“仁”為懷。

曾鞏在王安石變法期間主張在不失先王意旨的前提下,對法制作必要的改革。在行動上,他能夠維護新法,在齊州為官時,能力行保甲之法,使州人安居樂業。他師承司馬遷和歐陽修,主張“文以明道”,把歐陽修的“事信、言文”觀點推廣到史傳文學和碑銘文字上。他強調只有加強道德修養,才足以發難顯之情,寫“明道”之文。


曾鞏重視興教勸學,培養人才。他培養了一批名儒,陳師道、王無咎、曾肇和曾布受業於他。曾鞏治學嚴謹,每力學以求之,深思以索之,使知其要,識其微。 在撫州居所側建有“興魯書院”,並親自定學規、執教席,推動撫州學風。在南豐“子固公園”,有曾鞏幼時讀書處──讀書巖、曾文定公祠、仰風亭、思賢堂,縣博物館亦建在其內。

曾鞏一生用功讀書,極嗜藏書,從政之便,廣覽博收。家裡藏古籍二萬餘卷,收集篆刻五百卷,名為《金石錄》。著作有《元豐類稿》、《續元豐類稿》、《隆平集》和《外集》等。他都加以校勘,至老不倦。《列女傳》、《李太白集》和《陳書》等都曾經過他的校勘。任職於史館時,埋頭整理《戰國策》、《說苑》兩書,他訪求採錄,才免於散失。他每校一書,必撰序文。並校訂《南齊書》、《梁書》、《陳書》三史。在編校古書時所作的目錄序,如《戰國策·目錄序》、《烈女傳·目錄序》、《新序·目錄序》等


西風悍馬


 “唐宋八大家”是主持唐宋古文運動的中心人物,所謂古文也就是針對六朝時期華麗無物的“駢體文”而言,“駢體文”往往講究華麗的詞藻、工整的對仗、優美的文字等,但是卻不能表達具體的思想內容。唐宋八大家,他們提倡言之有物的散文,反對六朝的浮麗文體,給予當時和後世的文壇以很大的影響。

  由此,可以看出:入選“唐宋八大家”必須是唐宋時間古文運動的中心人物,范仲淹雖然也有很不錯的古文,比如《岳陽樓記》,但是他與上列的八位人物相比,在古文運動方面的成就遠不如他在詩詞方面的成就,也就是說,他不屬於古文運動的中心人物,還沒有成為當時古文運動的領導層的人物,因而,後來的朱右、唐順之、茅坤等都沒有將范仲淹列入“唐宋散文八大家”之列。

曾鞏然沒有“ 唐宋八大家”有流傳久遠,膾炙人口的詩作,但是他才華橫溢,有很多好作品,名氣很大。

在這個名單中,感覺曾鞏確實是最不顯達的一位,難怪有人感覺他是“來湊數的”。但是,曾鞏真的是來湊數的嗎?

要釐清這個問題,我們要從何謂唐宋八大家這個概念入手。所謂唐宋八大家,又叫唐宋古文八大家。兩晉以後,駢文風氣大盛,古文大衰,文章幾乎無語不偶、無文不駢,而在內容上,又多寫兒女情態,風花雪月,無病呻吟,走向了形式主義的歧途。

在這種文章勢頹的情況下,唐朝以韓愈、柳宗元為代表的文章大家,發起了聲勢浩大的古文運動,他們主張用散句單行形式寫散文。

並以這種散文逐漸代替了駢文,這場運動持續推動,到了宋朝,這場運動在歐陽修、三蘇和王安石等人的接力下,達到高潮,故蘇軾對韓愈有“文起八代之衰”的千古讚譽。

釐清這個問題之後,再來了解一下曾鞏在這場古文運動中的作用和地位。在北宋,歐陽修是當時當仁不讓的文壇領袖,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之所以能夠成就如日中天的文名,就得益於歐陽修的大力推薦。而曾鞏,則是歐陽修的學生,而且是歐陽修最認可的學生。

到了明清之後,便有了以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等八人為主的《唐宋八大家文鈔》,他們的名聲就更大了,於是就有了“唐宋八大家”這一讚譽式的稱謂。而曾鞏列於其中,絲毫也不遜色。


請問填寫什麼龍飛鳳舞


問:曾鞏的名氣並不大,為何他卻能躋身唐宋八大家之列?


答:這個問題,十二曾經提到過,這裡再回答一下,首先“曾鞏的名氣並不大”這句話就有問題。這只是現代人的錯覺,因為書本里沒有學到,就覺得曾鞏名氣不大。這是荒謬的。


在回答問題之前,先看一個數據。2016年,在中國嘉德2016春季拍賣會上,曾鞏隨手寫的一封書信《局事帖》,以1.3億元起拍,1.8億元落槌,最終以2.07億元成交,被華誼兄弟傳媒董事長王中軍收入囊中。而這封信只有124個字,平均一個字高達167萬元。《局事帖》是曾鞏唯一存世書法作品,在之前2009年拍賣會,這封書信就已經露過面,拍出1.08億元,成為國內中國書法首次破億的作品。


然後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需要知道“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散文八大家”,旨在散文上貢獻巨大。他們八人分別是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歐陽修、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等八位散文巨匠。其中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歐陽修、三蘇等四人是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鞏是臨川文學的代表人物。


“唐宋八大家”的稱謂最早出現於明初朱右選韓、柳等人為《六先生文集》,因並三蘇為一家,所以實際是“八先生文集”。明中葉唐順之所纂的《文編》中,唐宋文也僅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說,選輯了《唐宋八大家文鈔》共160卷,此書在舊時流傳甚廣,“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隨之流行開來。


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宋古文運動的中心人物,他們提倡散文,反對駢文,給予當時和後世的文壇以深遠的影響。


最後接下來咱們再來說說曾鞏的名氣大不大,為什麼能入選。


首先蘇軾當年應試文章本為第一,因歐陽修堅信其為自己的學生曾鞏而作,為避嫌故擢為第二,由此可見曾鞏的文章可與蘇軾比肩。此為其一。


其二,曾鞏是宋代新古文運動的重要骨幹,在古文理論方面主張先道後文,文道結合。文風源於六經,又集司馬遷、韓愈兩家之長,平實質樸,溫厚典雅,為時人及後輩所師範。王安石說:“曾子文章眾無有,水之江漢星之鬥。”蘇軾認為:“曾子獨超軼,孤芳陋群妍。”朱熹也推崇他“予讀曾氏書,未嘗不掩卷廢書而嘆,何世之知公淺也。”


其三,曾鞏十分重視興教勸學,培養人才。在撫州居所側建有“興魯書院”,並親自定學規、執教席,推動撫州學風。


其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我們說了唐宋八大家實為唐宋散文八大家。曾鞏的一生,成就很多。尤其是在文學創作上,尤為突出。他積極參與歐陽修詩文革新運動。他散文內容廣泛,義理精深,節奏舒緩,感情醇厚,氣質內潛;主題明確,說理有條不紊;精於煉句,語言淨潔,尤善用排比句、對偶句。《宋史·曾鞏傳》稱他為文章上下馳騁,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經》,斟酌於司馬遷、韓愈,一時工作文詞者,鮮能過也,又稱其文“紆除而不煩,簡奧而不悔,卓然自成一家”。

不知這樣的曾鞏名氣不大嗎?這樣的曾鞏不能入選唐宋八大家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