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陵縣洣泉書院:從此紅軍二合一 猶如蛟龍出海去

炎陵縣洣泉書院:從此紅軍二合一 猶如蛟龍出海去

洣泉書院。

株洲日報記者 黎世偉 通訊員/陳麗君

【概況】

4月21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炎陵縣洣泉書院門前,來了20多名高舉鮮豔紅旗、身穿紅軍軍服、胸掛黨徽的“紅軍戰士”,他們在此聆聽當年發生的革命故事,重溫入黨誓詞……他們是來自上海一家企業的黨員代表,在炎陵開展為期2天的體驗式參觀。

洣泉書院始建於宋代,原名烈山書院,系磚木結構三進兩廂式建築。1928年4月,毛澤東率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來到酃縣(現炎陵縣),團部設在洣泉書院。毛澤東在洣泉書院親自部署、指揮了接龍橋戰鬥,掩護南昌起義部隊和湘南農軍向井岡山轉移,從此朱毛兩支紅軍合二為一,打開了革命新局面。

該書院現已成為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被中央黨史研究室確定為全國革命遺址精品點,是我市唯一獲得精品點確定的單位,被井岡山幹部學院正式列為現場教學點。

【故事】

毛澤東在此指揮接龍橋戰鬥

4月18日,記者來到洣泉書院,推開厚重的大門,一種歷史的凝重感撲面而來,踏著有些年代的石階,環視古樸的建築,耳畔彷彿又響起接龍橋“隆隆”的炮聲,讓我穿越到近一個世紀前那段艱難歲月。

進入洣泉書院,文物部門一負責人指著天井後面一間講堂說道:“當年毛澤東在這裡部署指揮了著名的接龍橋戰鬥。”在這間古色古香的講堂裡,該負責人講述了當年發生在這裡的歷史故事。

1928年4月中旬,洣泉書院突然來了一支穿著灰色軍服,揹著長槍、短槍,手持梭鏢的隊伍,他們是毛澤東率領的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前來接應朱德、陳毅率領的南昌起義和湘南起義部隊。幾天後,毛澤東突接報告,朱德的部隊正由茶陵往酃縣方向而來,湘敵吳尚第八軍張敬兮團和羅定帶領的攸茶挨戶團正尾追而至。

毛澤東立即召集幹部會議,決定在酃縣城西的接龍橋處設伏,阻擊這支尾追部隊。毛澤東將部隊分別埋伏在接龍橋兩側的天河山、湘山上,扼守這條通往井岡山的要道。

當時,毛澤東率領的紅軍第一團只有一、三兩個營編制,而敵軍有一個正規團及兩個地方民團。由於紅軍搶佔了制高點,21日下午,經過7個多小時激烈戰鬥,紅軍以少勝多擊潰敵軍,完成了掩護朱德、陳毅部隊安全向井岡山轉移的任務。

隨後,朱毛紅軍在酃縣十都萬壽宮實現了歷史性的第一次會面,從此紅軍隊伍不斷髮展壯大,酃縣成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各地掀起紅色旅遊熱潮,來洣泉書院旅遊的人逐年增多。

【路線】

1.從株洲出發,京港澳高速—衡炎高速—炎陵西或炎陵東下—進入位於縣城的洣泉書院。

2.從株洲沿蓮易高速—武深高速—衡炎高速—炎陵西或炎陵東下—進入位於縣城的洣泉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