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陽市遠近聞名的紅色收藏和傳播者——王秋生

王秋生,男,生於1930年8月,溧陽市竹簀鎮西芮村人,溧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退休黨員。他就是,我市遠近聞名的紅色收藏和傳播者。

溧陽市遠近聞名的紅色收藏和傳播者——王秋生

37年來,王秋生老人共收集毛澤東像章和肖像,兼集旅遊門券、人民幣、糧票、布票等各類藏品7.8萬多枚(張、冊)。他還是中國收藏家協會優秀會員、中國夕陽紅門券收藏研究會顧問,並先後獲得了常州市道德模範、溧陽市優秀共產黨員、十佳文明市民、道德模範等榮譽稱號。

溧陽市遠近聞名的紅色收藏和傳播者——王秋生

今天,我們來聽聽TA的故事

花光所有積蓄,卻成了精神上的“富翁”

王秋生,1952年參加工作,195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原任溧陽縣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場管理股股長。1981年11月1日,王秋生退休,按理說退休後工資待遇不差,安享晚年在情理之中,然而,為報黨恩,王秋生於1983年8月8日,創建了由毛澤東孫子毛新宇親筆題字的“溧陽霞晴集藏館”,以收藏毛澤東像章為主,踏上紅色收藏之路。

37年來,王秋生老人花費了所有的積蓄和退休工資近40萬元,用於紅色收藏事業和宣傳祖國統一大業。為了自己心愛的集藏事業,他一直省吃儉用,節衣縮食,平時的主菜是土豆、胡蘿蔔,用他自己的話說,一天花不了五元錢。王秋生老人沒有一件光鮮的衣服,還喜歡懷舊,總拿現在的生活與他當年幫長工時比,內心感到挺滿足的。

王秋生老人除了感黨恩報黨恩,還很有善心善舉。平時經常接濟非親非故的孤寡老人和貧困戶。聽說政府要增加退休工資,錢還沒拿到手,他就把兜裡的數千元錢救濟了孤寡老人。有人曾對他說:“老先生,你雖然沒有積蓄,但這些藏品挺值錢的,賣了錢可能立馬就成了百萬富翁。”王秋生老人回答:“這些藏品是挺值錢的,而且越久越值錢,這一點不錯,但我不會把這些藏品變賣成錢,所以我永遠不可能成為百萬富翁。”

2007年8月8日,在78週歲生日之際,王秋生老人以黨員的名義,把自己傾盡心血集藏的近萬枚毛主席像章,捐贈給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成為紀念館永久珍藏的精神財富。這一義舉彰顯了一位老黨員的人生追求和人生感悟。

“我不是為了發財,更不是為了出名,是要把這些珍貴的具有歷史紀念意義的紅色文物收藏起來,保存好、保護好,讓更多的人瞭解歷史。這些收藏品體現著紅色精神,要讓更多人在觀賞藏品中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王秋生老人的一席話,充分展現了他在平凡的人生經歷中,有著不平凡的自我作為;在淡泊名利中,以共產黨人的孜孜赤情鑄就著人生的豐碑。

只上了3年學,卻出了4本書

“我從小就跟著父親幫長工,13歲才開始唸書,只念了3年,1年念兩級,小學畢業時考取了省溧中,但苦於家裡窮,再念不起書……”王秋生老人說起自己當年的讀書經歷。而就是這樣文化基礎的老先生.....

2007年編著了《豐碑》。書中有毛澤東手跡、命令、通電、書信13份,抗日戰爭老照片141張,其他圖片11張,上將以上軍中豪傑肖像99張,紅色旅遊門券349枚等。此書出版後,贈送給社會各界人士,並送進校園作為愛國主義教材。

2009年編著了《赤情》。該書以盼祖國早日統一為主旨,記錄了在2008年這個悲喜交集的年份中,他歷時48天,跨越20多個城市,行程1.5萬公里,以一個老黨員的赤子之心宣傳祖國統一大業的歷程感悟。

2011年出版了《霞情》。2011年,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出資6.6萬元,為王秋生出版大型畫冊《霞晴》。該畫冊分7個章節介紹了毛澤東像章鑑賞、毛澤東像章圖案設計,以及王秋生在全國義展和“盼望祖國統一”活動的實錄等。

2013年編著了《感恩》。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2週年,毛澤東誕辰120週年之際,王秋生又著書《感恩》回顧其數十年紅色收藏以及組編40多個專題在全國開展“光輝歷程”巡迴義展的苦夠樂透的經歷。

誠然,這4本書與作家名家所著之書相比,會有層次之別,但它們的確出自當年只讀過3年書的老翁之手,是一位老黨員赤誠的心血結晶。目前,這4本書已全部捐贈給社會各界。王秋生老人用夕陽的光輝染紅了晚霞,一抹絢麗永留人間。

現在,王秋生老人正在籌劃編寫第5本書《人生》,講述他由於這輩子苦出身、幫長工、吃苦頭,到1949年4月溧陽解放回村當民兵、當民校教師、當治安保衛,直至後來在前馬供銷社、城郊供銷社、溧陽工商局工作的經歷,追溯他要報黨恩的根源。

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卻有感人肺腑的故事

王秋生已是90高齡的老人,縱觀他的一生,牢記黨的宗旨,工作積極進取向上,感恩報黨報國,做人做事誠信踏實,在平凡中彰顯不平凡,永葆共產黨員的本色。

王秋生是在1957年8月入黨的,還曾被授予“優秀共產黨員”光榮稱號。在紅色收藏義展方面,他曾榮獲20多次全國榮譽證書……這些雖算不上驚天動地的壯舉,但在王秋生老人身上,他的諸多不尋常的事蹟深深打動著人們。

2008年,王秋生自費到祖國大西北宣傳奧運,到西部簽名,“盼祖國早日統一”。在這期間,老人經歷了西北地區風霜雨雪變化無常的天氣,遭遇較大的地震餘震十多次,幾次在睡夢中被旅社管理人員敲門叫醒跑出屋避震……這對當年已年近八旬的老人來說,需要多大的信念、毅力和勇氣。

據王秋生老人講述,以前為了尋覓毛澤東像章,他騎自行車風裡來雨裡去,頂烈日冒嚴寒,騎爆了100多條車胎。從事收藏以來:

★ 他先後到過9個省39次舉辦毛主席像章義展,其中萬枚展覽11次,千枚展覽28次;

★ 他收藏旅遊門券3萬多枚,其中269個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門券齊全,65次在全國展覽;

★ 從1999年起,他在18個省(市)舉辦了“盼祖國早日統一”展覽;他保存的20多本簽名冊,有全國各地的黨政要人和普通群眾數萬人簽名……

★ 多年來,人民日報、新華日報、新疆日報、中國老年報、每日僑報等全國50多家媒體先後報道過這位老黨員的愛國感人事蹟。

重走長征路,紅色收藏和傳播永遠在路上

30多年來,王秋生踏遍紅軍長征經過的省市,有的地方甚至數次前往。2008年4、5月間,79歲高齡的他跨越甘肅、陝西、青海、四川等省的20多個城市,行程1.5萬公里,用時48天親訪長征路,差點丟了性命。

說到自己“長征路”上的事,王秋生最難忘的就是去會寧。2008年4月14日,在蘭州尋訪紅色景點幾天後,他決定去會寧,他說,“那是三軍會師地,一定要去看看的。”蘭州離會寧約有200公里,王秋生老人回憶,當地人看他年紀大,勸他不要去,因為路太難走了,當地人都很少去。可他鐵了心,叫了輛出租車就出發了。

一路山路,汽車沿盤山小路攀爬,不時有急轉彎。出門時天氣晴朗,沒一會兒就變了陰天,還下起了暴雨,伴著電閃雷鳴,汽車劇烈顛簸,一邊是懸崖峭壁,一邊是萬丈深淵,抬頭就看到皚皚白雪,不斷有雪塊砸在車窗上,道路漸漸染白,非常寒冷。原來,汽車經過的是一片終年不融的雪山。好在折騰3個多小時後安全抵達會寧,看到三軍會師紀念塔,昏昏沉沉的王秋生頓時興奮起來,拍照、參觀、與當地人聊紅軍故事。為節省時間,他中午就啃了幾塊餅,晚飯也沒吃,回到蘭州已是晚上10點多。王秋生說:“只有親身體驗過,才真正懂得長征的艱難、偉大。”

“這是紅軍布,有七八十年了,是一個素不相識的人送給我的。”王秋生老人拿出一匹藍綠色紗布,長3.3米,寬0.8米,看起來已有些年頭。2006年4月8日,王秋生去四川尋訪紅軍長征地,在四川省大邑縣安仁鎮廣場辦毛主席像章展覽。得知王秋生這麼大年紀自費辦展、走長征路,一名參觀者很感動,拉著他來到自己家,送了他一匹布。這名參觀者叫蔣青春,是當地一家酒業公司的負責人,比王秋生小10多歲。蔣青春當時說,這匹布是父親留給他的。上世紀30年代,紅軍住在他家,就用這種布做軍衣。有一次軍閥打過來,紅軍匆忙撤離,後勤兵將一捆布落下,父親趕緊撿起收好,去世時囑咐他一定要好好收著。王秋生老人說:“現在這匹布,我當寶貝一樣保管著,不僅因為這是紅軍布,也包含著來自陌生人的一片赤忱。”

2008年5月20日,王秋生歷經多次餘震,一路輾轉來到革命勝地延安,在那兒待了4天。延安是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地勢不平,不停地上山下山,王秋生走上一段路就氣喘吁吁。“毛主席的窯洞在山頂,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盞油燈就是他的辦公場所,真艱苦。當地人說他最愛下山到老百姓家中訪問。”王秋生老人告訴記者,他每天跋涉尋訪老紅軍、走訪老百姓,聽他們講紅軍故事。在時年91歲的老紅軍曹志謙家中,當了解到王秋生20多年的紅色宣傳事蹟後,曹老很激動,拄著柺杖陪王秋生參觀、親自給他講解,還給他留了簽名。

走訪的30多年裡,王秋生住最便宜的旅館、吃最便宜的飯,一路自費舉辦展覽。為重走長征路,開展紅色宣傳,他傾其所有。王秋生老人說:“剛退休時,我每月工資35元,現在有5000多元。我小時候討飯,解放後有了工作,現在年年還漲工資,我很感恩。好日子來之不易,我要好好宣傳,讓大家都記住、傳承下去。”

溧陽市遠近聞名的紅色收藏和傳播者——王秋生

溧陽市遠近聞名的紅色收藏和傳播者——王秋生

去年以來,王秋生老人因為身體原因不能出遠門了,耳朵也聽不太清了,但對於他的紅色收藏和傳播事業,老人說:“永遠在路上!”

來源:溧陽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