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不多種植大豆?

609108429


我國是大豆的需求大國,預計今年大豆的需求量達到1.2億噸,而且我國卻是出現了農民不願意種植大豆的怪現象,其實這不屬於一種怪現象,農民種地也需要有利益的驅使。如果沒有種植的利益收入,農民也不願意去種地,農民種地不僅僅是為了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更多的是為了種地能獲得更高的收入來維持家庭的正常開支。但是我國是一個養殖大國,對於大豆的需求量非常的大,當然也是大豆油的消費大國,大部分食用油都是大豆油,這就是為什麼大豆需求量多的最主要原因。



我國每年大豆的產量僅僅在1700萬噸左右,特別是近兩年我國為了鼓勵農民種植大豆,實行了大豆振興計劃,籌資35個億元來鼓勵農民種植大豆,提高大豆的種植補貼,特別是今年又增加了山東,四川,安徽,江蘇等8個省份的大豆種植區域來擴大大豆的種植面積,預計今年大豆的種植的面積增加了近1000萬畝而且補貼達到了270元/畝。相信我國在推廣大豆的種植計劃,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會逐步緩解我國依靠進口大豆來滿足國內大豆需求的基本現狀。



為什麼農民不願意種植大豆呢?其實道理還非常的簡單,就是大豆的種植收入特別的低,儘管大豆的價格目前在2元/斤左右徘徊,但是大豆每畝的產量非常的低,一般在300~400斤之間,如果說重茬種植大豆的話,也僅僅在200斤/畝左右,所以大豆的產量非常非常的低,這就是農民不願意種植的最主要原因。除去大豆的種植和收穫的成本,可以說大豆每畝的收入也就二、三百元錢。如果說種植玉米或者是小麥或者是水稻等其他的農作物,收入至少在800元/畝左右,當然這必須排除自然災害現象的發生。



國際大豆的價格非常的低,也使得我國大豆種植戶不願意種植大棚的最主要的原因。外國的轉基因大豆的產量相比較,我國的大豆的產量要高很多,外國平均每畝的大豆產量在500~600斤之間,甚至又出現了每畝產千斤大豆的記錄,這就是外國為什麼願意種植大豆的最主要原因,而且外國的種植大豆基本上是規模化、機械化、科學化種植,種植成本相當的低,加上外國的農業補貼又非常的高,所以外國農民願意種植大豆,畢竟大豆的管理的方式和投入的成本相對來說非常的低。外國的大豆到我國的價格也僅僅在1.3元/斤左右的行情,遠遠的低於我國的大豆價格,一些企業願意進口外國的轉基因大豆,也不願意收購我國的本土大豆的最主要原因。



總之,我國種植大豆政策上是給予了充足地扶持,而且實行了大豆振興計劃,鼓勵農民擴大種植大豆,進而解決我國依靠外國進口轉基因大豆的瓶頸產業的狀況,因為我國每年進口大豆9000萬噸左右,大豆消費需求量90%以上依靠進口,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我國不願意種植大豆的主要原因就是大豆的產量非常低,使得農民種植大豆的每畝的收入非常低的最主要原因,畢竟農民種地也是需要有更好的更高的收入。但是近兩年我國在俄羅斯 阿根廷等一些國家租賃了很多的土地來種植大豆,盡大可能地解決我國大豆依靠進口的狀況。


三農一姐


中國為什麼不多種植大豆?

首先,我們先看弄明白為什麼要進口那麼多的大豆。有人說是入世放開國內農產品市場的承諾,也有的說是國內需求逐漸增加,也有的說國外的進口大豆比較便宜、進口大豆壓榨出油率高,如此等等,都有道理。進口大豆在近20多年的發展演變下,充當了很多的屬性,比如剛需、金融工具、貿易談判工具等等,當然,要說最根本的,還是和需求有關,這也是最近幾年來,因為國內大豆消費量的不斷增加,年進口大豆的數量達到八九千萬噸量級的主要原因。而消費的途徑,除了油脂的需求之外,這兩年的非洲豬瘟也讓大家進一步明白了,飼料原料(豆粕)需求的龐大。

其次,為什麼我國不多種植大豆呢,像小麥、稻穀那樣,自給率很高?我國是人口大國,長期以來解決溫飽問題始終是頭等大事之一,到現在,口糧也要保證絕對安全。所以,在很長時間以來,我國農業種植結構中,像小麥、稻穀、玉米等這些單產水平高、口糧屬性比較明顯的品種,受到的重視程度比較大,最近十幾年來在政策扶持上也是傾斜的,比如託市收購、臨儲收購等等。另外,我國耕地面積有限,統計局公佈的糧食播種面積每年差不多在17億畝左右,其中小麥、玉米、稻穀這三大谷物品種的面積就佔到了將近15億畝,這樣才能保證穀物基本自給,大豆的面積這兩年在大豆振興計劃的扶持下,才回升到了1億畝多點,再增加的空間有限。

綜上所述,考慮到國內大豆的需求特點,和國產大豆的非轉屬性,未來隨著人們消費結構的優化升級,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通過大豆振興、拉大大豆和玉米的生產者補貼等方式,增加國產大豆的面積,是能夠取得一定成效的,但糧小咖認為通過國內生產來大幅度提高大豆的自給率,在目前的糧食消費結構模式下,很長時間內還是做不到的。


糧小咖


曾經我國是大豆淨出口國,高峰時年出口量達到百萬噸,而從1995年開始由淨出口國轉變為淨進口國,2000年以後大豆的進口量可以說大幅度增長,原來年進口量只有幾十萬噸,而到了2000年就突破了1300萬噸。加入WTO後,大豆的進口量更是上升了一個臺階,2017年大豆的進口量達到9554萬噸,創下了歷史紀錄,2018年大豆進口量有所減少,但其進口量也達到了8803萬噸;2019年前10個月,大豆累計進口量為7069萬噸,月均進口量超過700萬噸,與2018年相比減少了8.1%,累計進口金額超過1930億元,同比降幅為10.8%,這主要得益於振興國產大豆的實施,使得國產大豆產量有所提升,目前大豆的進口比例超過85%。為何國內不多種植大豆?微塵微視界對此有以下幾個觀點。



一、國產大豆生產成本偏高

大豆在我國的種植歷史比較悠久,基本上從南到北都有種植,但基本上面臨著一個共性問題,那就是國產大豆的種植成本明顯偏高。原來很多地方種植大豆的地塊相對較小,機械化程度偏低,對人工過於依賴,導致綜合成本比較高。如果大豆的收購價只有1元/斤,那麼種植大豆就沒有錢賺,弄不好還會虧本,近些年種植大豆的機械化程度有所提升,但農藥、化肥等費用增長明顯,漲幅超過30%,與進口大豆相比,在價格上不具備優勢。國產大豆種植成本偏高,農民種植大豆的積極性明顯降低,這也使得很多人轉向其他農作物種植。

二、國產大豆單產量偏低,種植效益不明顯

大豆跟玉米一直以來放在一起比較,特別是在東北地區,很多農民種植的農作物不是大豆就是玉米,但這些年很多農民寧願選擇種植玉米,而不願選擇種植大豆,這主要是因為大豆的種植效益不明顯。當前國產大豆的單產量偏低,畝產量能夠大豆400斤就很不錯了,很多時候因天氣因素導致大豆結莢率偏低,有時甚至不結莢,畝產量低於200斤也是比較常見的。在種植成本增加的情況下,國產大豆的產量偏低,而且市場行情也不是很明朗,很多時候低於2元/斤,即使產量按400斤/畝,那麼畝產值僅為800元,除去各項開支,產生的利潤可以說太少了,久而久之願意種植大豆的農戶就少了。



三、耕地資源無法滿足大豆市場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

原來大豆消費沒有挖掘出來時,國產大豆的產量可以自給自足,但隨著國內消費量的提升,國產大豆的產銷缺口就非常明顯了,國產大豆的總產量不足2000萬噸,近幾年基本上在1500萬噸附近徘徊,而國內大豆的消費量居高不下,近幾年維持在1億噸以上,這也是大豆進口量明顯增長的主要因素。如果把進口的8000多萬噸大豆全部轉為國產大豆,實際上國內的耕地資源是無法滿足的,哪怕把玉米的耕地面積全部來種植大豆,也無法產出這麼大的量。2018年開始,在我國東北地區,開始執行國產大豆振興計劃,僅黑龍江一個省份,玉米轉種大豆的面積就超過1000萬噸,但大豆的總產量並沒有大幅度提升,2019年大豆進口量大概率要超過8000萬噸。

四、扶持力度偏弱,進口大豆價格優勢明顯,對國產大豆帶來較大沖擊

目前種植大豆,只有在東北地區才有大豆生產者補貼,在國產大豆振興計劃未實施之前,相關的扶持不是那麼明顯的,哪怕加上相關的補貼,綜合收益也不是很高,這主要是因為相關的扶持力度偏低。進口大豆之所以優勢較為明顯,一方面是單產量偏高,另一方面是各種扶持較多,比如耕地、農機等,各種扶持資金加起來的數額都超過大豆本身產生的價值,這也使得進口大豆在價格上優勢明顯。現階段進口大豆佔比較大,我國雖然是大豆消費大國,但大豆的定價權不在自己手裡,低價進口大豆衝擊市場較為明顯,對國產大豆形成較大壓力,難有多大的上漲空間。



總之,大豆依賴進口的現狀短期無法改變,至少三五年都不會有明顯變化,80%以上的大豆依然需要進口,當然隨著振興國產大豆的不斷實施,相關方面的扶持逐一落實,國產大豆的市場佔有率有望逐步回暖。這需要多個角色共同努力,比如說科研人員要加快研究成果的落實,想辦法提高大豆的產量與品質,特別是出油率方面;在扶持措施方面,要提高扶持獎勵,把資金下發給實際種植的農戶,讓農民能夠得到實惠;同時要控制好農機、農藥、化肥等價格,讓其在合理範圍波動。只有多方面共同努力,國產大豆的種植面積和產量才能有所提升。

以上為微塵微視界對為何我國不多種植大豆問題的理解。如有不妥之處,歡迎多多指導交流。

微塵微視界


中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對於大豆的需求量當然也是在世界的最前列,我國每年所消耗的大豆總量在1.2~1.5億噸左右。而我國自主種植的大豆產量僅僅不足2000萬噸,所以每年從國外進口的大豆至少佔據全年所需總量的80%~90%左右,今年我國從國外進口的大豆總量接近1億噸。作為一個人口大國,我國每年需要的大豆類製品以及大豆油數量是相當驚人的,但是卻過度依賴進口。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為什麼中國不多種植一些大豆呢?

其實原因非常簡單,歸根結底是因為種植大豆不賺錢。我國的國土面積雖然廣泛,但是人口眾多,平均到每個人手上的土地是相當有限的。由於土地過於分散,加上個人所擁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有限,所以很難靠種植來維持生計,更不可能賺大錢。農民擁有土地大多數是用來種植糧食,當然是什麼賺錢種什麼。雖然說我國的糧食價格非常低廉,包括玉米和小麥以及水稻,每畝地所賺的錢可能也就400~500元左右,好一點的七到八百塊錢左右。

但是如果種植大豆的話,可能經濟效益會更低,因為大豆的產量非常的低,每畝的大豆產量只有兩到三百斤左右,一斤大豆按收購價格兩元來計算的話,那麼每畝所產的經濟收入是600元左右最高,如果除去生產成本的話,可能到手的利潤也就200~300元之間。一畝地如果所產生的經濟收入只有兩到三百元的話那是相當差的。所以說並不是農民對大豆有歧視,而是因為種植大豆確實利潤有限,還不如種糧食還好一點。

最近這幾年由於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我國開始實施大豆振興計劃,鼓勵農民進行大豆種植,而且對於大豆種植的補貼是所有農作物種植的補貼最高的。這種補貼力度在我國明顯起到了作用,目前我國的大豆種植面積增加了將近1000萬畝。大豆的產量也增加了不少,不過目前大豆依然還是需要大量從國外進口。國外進口的大豆很多都是轉基因大豆,而且他們的產量比較高,種植成本低,實現機械化比較高,因此價格非常的低,很多的企業以及一些大豆製品公司,都願意從國外以相對較低的價格購買大豆。



所以我國的大豆種植其實壓力還是比較大,因為生產成本相對較高,沒有辦法與國外的大豆種植相媲美,而且產量也遠遠沒有,國外的高生產成本又比國外大很多,所以競爭沒有任何優勢種植出來的大豆,可能也因為價格太高,沒有人願意上門收購,因此農民很多都不願意種植大豆。


少三番


問:中國為什麼不多種植大豆?

大豆的用處有很多,除了豆製品和製作大豆油,還有很大一部分用於製作牲畜飼料,每年的大豆消耗量是一個驚人的數字,按說這麼大大豆的消耗量,國內大豆種植產量也會很高,不過現實情況卻恰恰相反,國內大豆產量不足,絕大部分大豆還要依賴於國外進口。很多朋友不僅有了疑問,我們國土面積遼闊,農業技術也十分發達,為何大豆卻不能自產自足呢?阿坤認為中國不種植大豆原因有以下幾點。

我是阿坤,專注三農!點擊關注更精彩。

原因一:國內畝產量跟不上

像我們豫北平原地區,以前大豆是主要作物之一,不過由於土地貧瘠,技術落後以及品種等原因,產量卻只能達到二三百斤,以致於產量遠遠趕不上需求量,再者種植大豆收益較低,算上種植投入藥物,種子,肥料這些成本,種植大豆的收益就趕不上種植其他作物。

原因二:國內大豆不佔優勢

美國是我國大豆主要的出口國,每年從美國進口的大豆量,佔全國大豆消耗量的1/3左右。

中國大豆和美國大豆從產量方面相比,不佔有任何優勢,中國大豆基本是非轉基因大豆,而美國所種植的大豆90%以上為轉基因大豆,轉基因大豆產量更高,出油性更高,更加適合做大豆油的原料。除了品種沒有優勢以外,土地種植面積也不佔優勢,儘管美國土地面面積小於我國,但他們能夠產糧食的土地卻大於我國,除了滿足國內糧食的需求以外,有條件種植其他作物出口。

原因三:美國對大豆種植戶補貼大

相對於其他大豆種植國,美國大豆出口價格十分低廉,這和美國對大豆種植戶補貼巨大分開。美國政府為了保證,國內基礎作物在國際上更有優勢,降低國內基本生活花費,每年會對糧食種植戶很多補助,讓他們以較低的價格售出,再給予一定的補貼,保證他們的利益。

這樣的話,其他國家大豆種植戶,沒有了價格優勢,只好選擇種植其他作物。

總之阿坤認為以上三點,是中國為什麼不種植大豆的根本原因,國內大豆種植戶無法獲得可觀的收益,只能種植其他作物,國外大豆不僅質量高,價格也相對較低,國內的大豆消費量,可以通過進口來滿足需求,就沒有種植大豆的必要性了。


阿坤鄉野說


有以下幾點原因:

1,由於中國加入的WTO,我們必須放開大部分的市場,這樣國外市場才能也相應的放開。即中國加入世界貿易體系。2,由於進口大豆成本低,得率高,所以國內的壓榨企業(無論外企,國企,民企都叫國內壓榨企業)更原因買進口大豆。

3,國產大豆更適合用於食用。由於進口大豆成本低,所以把國產大豆用於油脂壓榨是虧的。因為虧錢,所以不如種其他的。4,既然國產大豆不能抗衡進口大豆,那麼可以考慮利用政府行為禁止進口大豆進口嗎?不能,這是違反WTO規則的,而且中國沒有足夠的土地種植大豆替代這些進口大豆。實際上,轉基因政策已經是一種貿易壁壘了,阻止了進口大豆向食用大豆延伸。這就是對國產大豆的保護。

5,這樣國產大豆產業就垮了嗎?顯然不是。如前所說,國產大豆最好的出路是食用大豆,因為是非轉基因的。做的好不好是從業者素質問題,是政府導向的問題。沒有什麼產業是靠扶植可以發展起來的。這是違反經濟規律的。6,中國的糧食安全怎麼辦?中國的糧食安全現在保的是主糧,即水稻、小麥、玉米。大豆不叫糧食。糧食安全的意思是底線,即在配給制度下可以保證最低水平的熱量攝入。大豆代表的是油脂和肉類。或許我們國家的人口有現在的一半左右,我們可以實現糧食完全自給自足吧。






旭東生活記事VLOG


早期,那是在六,七十年代,還是大集體的時候,農村還比較愛種大豆的,也是挺多的,隨著時代的發展,到了八十年代初期,村裡多多少少有幾戶種大豆的,進入九十年代,農民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因為種植大豆產量少,價格低,收入也低,還是很費力的,還不如種植玉米省時省力,方便快捷一條龍,還可以利用農閒的季節,去打工賺點零花錢,買豆油也挺合適的,到現在村裡根本沒有一家種植大豆的,誰家都是無利不起早的,沒有利益誰會種它啊,為什麼農民種植的糧食不值錢呢?反而一到市場上價格都貴了,說句實話,農民種地有點寒心啊,如果是小家小戶的種地,只能維持一個有飯,不會餓著,如何談到叫生活,根本談不上,就是叫生存罷了,現在的社會,農村種地投入大,收入低,看看這幾樣貴的,比如,種子貴,化肥貴,農藥貴,人工貴,這些去掉了,還能剩下多少呢???所以在農村種植大豆根本就老不到了,








把微笑送給你61329856


大豆在中國普遍種植,在東北、華北、陝、川及長江下游地區均有出產,以長江流域及西南栽培較多,以東北大豆質量最優。在安徽皖北也有幾十萬畝大豆。

現在種植大豆產量不高,不如種植玉米等其他作物收入高。

皖北區域連續三年大豆產量低於預期,產量一二百斤,大豆產量低於300斤就無錢可掙,甚至虧損。

大豆產量不穩是個很大的問題。

所以現在種植大豆的地區減少很多。





草田


中國為什麼不多種植大豆?

農作物-大豆、玉米的種植是根據收益、種植條件等因素綜合考慮的結果,也是與實際的需求關係有密切的聯繫。大豆在我們國家種植面積也比較廣泛,東北、華北、西北、華中地區均有種植。


有人會問:我們的本地大豆的年總需求量接近一億噸,而實際的本地國產大豆年總產量才1500萬噸左右,自給率才10--15%,這意味著下游市場所消費的大豆主要靠進口國外的大豆來解決需求問題(進口國外的大豆比例接近85%),在這種局面下為什麼我們不增加大豆的種植(輪種)面積來解決問題呢?

實際單純的考慮增加種植面積比較單一,有一定的片面性。比如種植成本是否考慮過?其它農作物(比如玉米、小麥、水稻等)是否考慮過?


我們的大豆種植面積雖然存在,但機械化種植程度低,導致我們所種植收穫的大豆成本偏高。同時大豆的產量比較低,每畝才四、五百斤左右,根據當前出售的市場價1.85元/斤計算,一畝地的收益才七八百元。由於機械化作業率低,而實際的一茬大豆種植成本(耕種、種子費、施肥管理澆水費、收割費、保管以及流通費等)接近1000元,從種植的經濟帳考慮,基層的農民朋友不願意主動種植大豆。

另外,東北地區是大豆的主要產區之一,為了鼓勵當地的居民輪種大豆,東北地區推出了大豆輪種補貼,通過提高大豆的輪種補貼辦法來提高大豆的產量,可以說近兩年效果不錯,大豆的產量相比較大幅度提高。由於大豆多年的價位在2.0元/斤以內,且大豆的產量並不太高,一些基層的農民朋友大面積種植大豆是為了獲得大豆的輪種補貼,並非從自身方面主動的去增產大豆。


第三,大豆的下游需求主要來自於大豆的深加工企業,現如今大豆的深加工企業以外資居多,這類的企業熱衷於用國外的大豆,對本地的大豆的競爭力降低。實例:進口國外的大豆到港口價約3000元/噸,本地的大豆價位普遍高低國外大豆。

以此上述三個方面綜合考慮,反應了我們的大豆本地產量與總需求相比還處於較低的份額。有自身種植收益不高的因素,也有外部因素。

上述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批評指正。文字原創,圖片來之網絡!!謝謝


小希時間


眾所周知的是每年我國需要從外國大量進口大豆,根據2018年海關總署的進口量統計,大豆進口數量是7年多來首次下降,即使是首次下降全年大豆進口數量也達到了8803.1萬噸,其中從美國進口的黃豆數量佔了差不多60%,所以這麼大的進口量讓大豆成為了中美貿易談判中對美反制的重要利器。那麼為什麼我國要進口這麼多數量的大豆,不能達到大豆的自給自足麼?

首先是我國耕地面積限制,目前國家劃定了18億畝的耕地紅線,這些耕地首先要保證我國的主糧安全,也就是要保證水稻、小麥農作物的種植面積,如果全部進口數量的大豆都有國內自己種植的話,那麼差不多最少需要4-5億畝的耕地來耕作,隨著人們對大豆需求越來越多,以後將沒有耕地用來種植人們的口糧,所以為了保證國內人口的口糧安全,只能限制大豆的耕種面積。

再有就是很多國內的農民也不願意種植大豆,以前在東北地區,大豆是農民種植的主要的農作物,但是大豆的產量平均畝產在120多公斤,但是同樣面積種植玉米的話產量能達到1000公斤,雖然黃豆的價格比玉米的價格高了一倍多,但是平均畝產量差了6-7倍,所以相對來說還是種植玉米的收益高,這樣的結果導致了人們種植大豆的熱情越來越低。

還有就是我國的種植的大豆在成本和出油量上照比外國進口的大豆差距很大,外國種植的大豆在政府補貼和農場化運作的過程中,成本價格控制的很低,即使是在我國加徵關稅的情況下,價格仍低於我國的大豆銷售價格。並且外國進口的大豆比國內的大豆出油率高,所以國內的壓榨企業都喜歡進口的大豆原料。

所以從以上三個方面看,我國的耕地面積限制的原因,以及產業機構調整以及我國大豆的價格品質等因素決定了我國的大豆品種無法做到自給自足,只能通過進口外國的轉基因大豆來滿足國內的榨油和飼料企業需求。

中國為什麼不多種植大豆?歡迎大家交流,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