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险的重疾险有哪些优势?

职场谈天阔


近几个月由于疫情的原因,很多原本打算赴港投保的朋友颇受影响,改为观望态度。

香港保险到底有什么优势?这次从产品角度和大家讨论讨论。


香港保险有什么优势呢?


1、 保障疾病种类多,保障范围全面。

重疾险必保国家规定的25种重疾,大陆和香港都一样。区别就在于25种之外各公司自行拟定的疾病。
香港保险普遍保障种类更多,范围更广,且对重疾的定义更宽松。
癌症的等级分为四期:I期原位癌、II期原发癌、 III期远端转移癌症、IV期末期癌症。大陆保险定义的癌症需要生长+扩散,并对人体组织产生浸润,介于III、IV期之间。而香港保险对癌症的定义更宽松,只需要确认癌细胞不受控制的生长即可达到理赔条件。

这就意味着香港保险对癌症能够做到早筛查早确诊早赔付;虽然大陆保险很多也能保到原位癌了,但在其他疾病上的定义与香港保险还是有差距的。比如:急性心肌梗塞、冠状动脉搭桥术等。


2、 同类产品费率更低
香港保险的费率普遍比大陆保险要低,同等保额价格更便宜,同等保费赔付更多。
一部分香港返还型重疾险、还具有理财分红功能,会将累计分红加在保额中,也就是传说中的“保额会长大”。虽然大陆也有返还型保险,但相比于消费性重疾险,坑比较多,不建议购买。

香港不面向大陆消费者出售纯保障、价格低的消费性重疾险。所以消费性重疾险还是得在大陆买。


3、 退返保费现金价值高
大陆消费者在香港普遍买的都是保至终身的产品(可能保险代理人推荐的原因),所以不存在满期的情况,但是中途可以随时退保返还现金价值。香港保险退保时所返还的现金价值一般高于大陆保险,消费者损失更小。

假设购买20万基本保额的重疾险,80岁退保,香港保险能够拿回现金69.5万,大陆保险则是中档39.3万、高档53.4万。以此例来算,香港保险高出内地保险的中档回报77%和高档回报30%。


4、香港重疾险理赔形式更灵活
早期大陆的重疾险出险时,保险公司给予一次性赔付,保险合同终止;但香港的重疾险,理赔形式更多样,比如它有早期重疾(得了病但还算不上重大疾病级别)可预支部分保额,保险合同继续。

其实大陆现在重疾险推出的轻、中症保险金,已经弥补了这部分差距了。



去香港投险有什么劣势呢?


1、跨境结算较为麻烦

因为外汇管制,购买香港保险,不管是续交保费还是收理赔款都比较麻烦,需要在香港开立一个银行账户。


2、需要亲自赴港购买缴费。
交易只能在香港进行,需要本人亲自赴港,18岁以下的孩子可为父母代投。若要在香港银行开户后利用网银,安全有待考虑,且需支付一定的手续费。

而大陆已经有了很多互联网保险,可以在线投保、智能核保,还有电子保单等,在家就能完成投保,十分便利。如果真的遇到困难需要帮助,当地的保险代理人甚至可以上门服务。


3、需要考虑货币汇率风险
如果买的是国外的长期储蓄型保险,其价格是以美元标价的,需要承担一定的费率风险。

比如2008年底英镑兑人民币汇率为1:12;而2018年的只有1:8.7; 十年间下跌了1/3。



4、保险合同不受大陆法律保护。

在香港订立的保险合同并不受大陆法律的保护,而是受香港法律的管制。万一出现纠纷,适用的是香港的法律,要在香港提起诉讼。


结论:无绝对必要到香港购买保险


近几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大陆保险业发展迅猛,特别是寿险保费逐年递增,寿险产品换代更快。不管是从政策、监管、产品、服务等角度,都取得了明显的改善,而且更符合中国大陆人的消费习惯和需求。



大陆消费者赴港投保逐年下降

得益于特殊的经济地位,香港保险行业比大陆启动更早、发展更成熟、规模更宏大、发展环境更好。
根据瑞士再保险公司的Sigma报告,2016年香港寿险市场保险密度(人均保费)超过43000元。香港保险密度排名亚洲第一,全球第六;保险深度排名亚洲第二(仅次于中国台湾),全球第三。
而从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比较,大陆远低于香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外资保险公司在香港这弹丸之地相互竞争,大浪淘沙,进化出许多性价比很高的产品。而彼时大陆保险陷入了“代理人误导”的舆论困境中,所以大陆消费者纷纷赴港投保。
大陆赴港投保人数自从2010年起就不断攀升,至2016年到达顶峰,占所有香港全年新保费的39.3%。
从新保单的保单数统计,大陆消费者购买重疾险的数量最多,持续上升,2018年占比为62.1%,远高于2017年,展现出香港重疾险对大陆消费者较强的吸引力;其次为终身寿险,占比29.5%,较2017年同期有明显下降。
从2018新单保费统计,大陆消费者购买终身寿险的保费最多,2018年上半年占比为57.6%,与2017年同期相若;其次为重疾险,占比13.6%,较2017年同期有明显升高;万用寿险排名第三,占比12.7%。

但是从2017年起,大陆消费者赴港投保不管是从保单数还是保费都逐年下降。保费减少约35%,占比下浮10%。再加上今年近5个月的香港动乱,想必情况更加糟糕。



大陆保险行业飞速发展


在中国保监会的不断努力下,大陆保险行业日益规范、蓬勃。中国银信宝发布了2018年度保险公司服务评价结果,在此我们仅关注一下行业平均数据:

可以发现:
  • 大多数人都能成功获赔:获赔率超过98%。
  • 整体投诉率不高:10万张保单只有3件投诉,10万人次用户只有1件投诉。
  • 呼叫服务有响应:97.40%电话接通率。
  • 出险支付时效:这里是指申请赔付之后多久能够获赔,全行业平均赔付时间少于2天。
保险公司已经那么努力了,值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中国保监会逐步开发了大陆市场,德国安联集团也与近日获批,成为首个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的外资保险公司。想必广阔的中国保险市场和积极开放的政策,会激发更多保险主体活力,从多个层面丰富中国保险业生态,带来更多的变化。

开心保保险


香港保险重疾险早些年比大陆重疾险便宜很多,理赔条件也会更宽松。

但是近两年来大陆的重疾险已经赶上来了,大陆很多公司都有网红产品,比香港保险保的种类更多,赔付更高,性价比更合适。

如果想把个人资产转化成美元资产的可以在香港投一些重疾险,年金险。如果没有这种需求现在已经没有必须去香港买保险了。只需要在国内对比选择最合适您的保险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