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帝國有兩大史詩軍功:西漢霍驃騎封狼居胥,另一個你知道嗎?

在我國浩瀚的歷史長河中,關於對外作戰,有兩個至高無上的榮譽!

一個發生在西漢,叫封狼居胥,成語典故的主人公是霍去病;

一個發生在東漢,叫勒石燕然,成語典故的主人公叫竇憲;

我們很多人都知道,並熟悉“封狼居胥”的霍去病霍驃騎。

大漢帝國有兩大史詩軍功:西漢霍驃騎封狼居胥,另一個你知道嗎?

十七歲隨軍出征擊匈奴於漠南,用輕騎兵快速突襲戰術,開中國閃電戰之先河,斬獲敵人2028人,俘虜單于的叔父羅姑比,勇冠全軍,以一千六百戶受封冠軍侯。

十八歲封侯,千年史冊唯霍驃騎一人矣!

19歲封驃騎將軍,三徵河西,開疆拓土,將河西走廊納入大漢版圖,“失我焉支山,令我嫁婦無顏色。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這樣流傳千古的民歌才是他最好的寫照。

21歲進大司馬位,統帥三軍,縱橫漠北,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封狼居胥,歷代兵家最高祭禮為霍去病始。

李白有詩《胡無人》雲:“漢家戰士三十萬, 將軍兼領霍嫖姚。”

也是在這首詩裡,有了那句萬古長青的“胡無人,漢道昌。”

大漢帝國有兩大史詩軍功:西漢霍驃騎封狼居胥,另一個你知道嗎?

但是,在我大漢帝國四百零年的歷史風雲中,除了“封狼居胥”之外,“勒石燕然”也是一段讓人熱血沸騰的故事。

在大約兩千多年前,東漢帝國的將士們一路高歌北伐,出塞三千多里,重創北匈奴,嚇得北匈奴單于連夜遁逃。將領竇憲與將士們登上燕然山,在山上立刻石碑,從此之後,在中國成語中又多了四個字—勒石燕然。

東漢漢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北匈奴因為貴族爭奪單于之位而發生了內亂,親漢的南匈奴屯屠何單于,看到北匈奴內部大亂且連遭災荒,認為這是統一匈奴的大好機會,請求漢朝出兵討伐北匈奴。

大漢帝國有兩大史詩軍功:西漢霍驃騎封狼居胥,另一個你知道嗎?

於是,東漢朝廷便任命竇憲為車騎將軍,兵分三路,向北匈奴發起總攻,三路大軍開始朝涿邪山進發。

第二年,也就是永元二年(公元90年),竇憲、耿秉、南匈奴左谷蠡王師子,南匈奴單于屯屠河,南匈奴左賢王安國,這三路大軍在涿邪山會師。

竇憲與北匈奴單于在稽落山作戰,大破匈奴敵軍,敵軍潰敗,北單于趁夜遁逃。竇憲乘勝追擊,一直追到私渠比鞮海,此地已經距離邊塞將近三千里了。這一戰,共斬殺北匈奴名王以下將士一萬三千多人,俘獲馬、牛、羊、駝百餘萬頭,北匈奴歸降大漢的前後約有二十多萬人。

於是竇憲、耿秉等人登上燕然山(今蒙古杭愛山),中護軍班固刻石作銘,記述漢軍的威德和豐功。隨後竇憲派出了軍司馬吳汛、梁諷,攜帶金帛去招降北單于,然後班師回朝。

大漢帝國有兩大史詩軍功:西漢霍驃騎封狼居胥,另一個你知道嗎?

至此之後,勒石燕然也和封狼居胥一樣,成了古代將士夢寐以求的最高榮譽。

值得一提的是,永元三年(公元91年),竇憲認為北匈奴在上次受到南匈奴的打擊之後,以及極度虛弱,於是決定趁這個機會將北匈奴徹底消滅。同年二月,竇憲派左校尉耿夔、司馬任尚率軍出擊,漢軍將北匈奴單于所部包圍在將北單于部包圍於金微山(即今阿爾泰山似在今新疆阿勒泰附近地區),漢軍發起攻擊,大破北匈奴軍,此戰漢軍斬首5000餘級,俘獲北匈奴單于的母親。北匈奴單于逃走後不知所蹤。耿夔率軍出塞5000多里才班師回朝,這是自漢代出兵以來,最遠的一次進軍。帝國封耿夔為粟邑候,以表彰其功績。

說到封狼居胥,即便是不怎麼了解人漢朝歷史的人都會很快就會聯想到霍去病,這也是理所當然的,畢竟封狼居胥的壯舉是霍去病的完成的;但是提到勒石燕然時,很多人則會感到茫然,只有為數不多的人知道是竇憲所完成的,同樣作為漢民族顯赫的武功,勒石燕然被人遺忘在角落裡。

這主要是因為竇憲雖然在軍事方面擁有傑出的才能,完成了勒石燕然壯舉,但是竇憲卻仗著自己傑出的軍事才能所帶來的功績以及他外戚的身份專權跋扈,這使得竇憲被當時以及後來的人們認為是東漢外戚禍國亂政的罪魁禍首,所以後世對他的評價很低,甚至根本就不提他,那知道勒石燕然的人自然也就不多了。

但是,雖然竇憲人品飄忽,功過參半,但不可否認勒石燕然一役對於東漢帝國有著多麼重要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