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秦朝會有那麼多六國貴族造反,而劉邦的漢朝卻沒有?

在中國歷史上,結束數百年大混亂而驟然一統的大約只有秦帝國和隋帝國了,然而無一例外的是,秦帝國和隋帝國在統一後不到一代人的時間內,就爆發了全國性、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最終導致了帝國的覆滅。

為什麼秦朝會有那麼多六國貴族造反,而劉邦的漢朝卻沒有?

而再次統一的漢帝國和唐帝國卻鑄就了中國歷史上的輝煌,被稱為盛世漢唐。當然,實際上也並不是沒有人反對他們,但是明顯對帝國的統治沒有太大影響。

這彷彿是歷史的魔咒,然而實際上,從秦漢之際來看,是可以找出規律的。

一、秦過分利用民力,而漢與民生息

如果說六國貴族造反是因為要重建諸侯國,而民眾為何又甘心為他們利用而造反呢?其實很簡單,過不下去了!而百姓過不下去了的原因是,秦濫用民力,農業生產跟不上。

秦自商鞅變法之後,中央政府的權威空前擴大,皇帝發現可以驅使百姓做很多事,這便是徭役。

當秦統一之後,人口更多了,而可以做的事也就更多了,秦始皇和秦二世發現用這些人幹活還是很爽,於是他們開始膨脹了。

北方需要修長城抵禦匈奴?好,讓帝國的百姓來修就是了。

郡縣制需要公文傳遞,需要建立馳道?建!

秦始皇陵工程還沒完成?加徭役!

還想建阿房宮?再加徭役!

為什麼秦朝會有那麼多六國貴族造反,而劉邦的漢朝卻沒有?

秦始皇陵修了幾十年,長城被譽為世界奇蹟,阿房宮工地最後竟然拉出來70萬刑徒軍,說明這些都是十分浩大的工程。而當時統一之下的秦帝國,也不過幾千萬人,而常年都有幾十萬乃至幾百萬的勞動力在為皇家修建這些工程,那麼誰來負責農業生產呢 ?廣大的百姓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呢?既然活不下去,那就只能造反了。

事實證明,後來造反的人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受不了徭役的那些人。比如,首倡起義的是被徵發的漁陽戍邊的貧民陳勝吳廣,劉邦的起義軍初期依靠的是徵發的徭役,逃入芒碭山的那部分。

而漢在這面就十分在意了,漢帝國以黃老之法治民,與民生息,無為而治;同時,漢帝國還多次降低百姓的賦稅與徭役,儘量給予百姓合理的負擔。

實際上百姓的要求很簡單,有一口飯吃,有衣穿有地方住。而漢帝國的相對寬鬆的政策和輕薄的賦役,給了艱難生存的百姓生存的希望。而他們有了生的希望,也就不會冒著生命危險去造反了。

所以,秦是自己給自己掘了墳墓,而漢相對比較愛惜民力。而六國之人正好借百姓之力,造反重建六國。

為什麼秦朝會有那麼多六國貴族造反,而劉邦的漢朝卻沒有?

二、秦的政策不適應國情,而漢注意團結各階層

除了過分使用民力,秦的施政方針政策沒有及時轉變、過於先進不適合當時國情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第一個是軍功制度沒有及時轉變:從商鞅變法到秦統一六國,秦一直實行的是軍功爵位制度,這種制度對於軍功獎勵措施多,同樣懲罰措施也非常多。而普通民眾想要獲得爵位,獲得地位,全靠打仗。換句話說,秦帝國的政策一直像是一個初級版的軍國主義帝國。

這樣的政策對於戰國時期尚未統一的華夏來說非常好,它保證了秦軍超強的戰鬥力和源源不斷的兵員。但這個政策也有一個弊端,那就是一旦停下戰爭的車輪,這些依靠軍功的人就會迷失方向,社會就會增加很多不安定因素,而恰恰這群人手中有權力、有武器。

而我們沒有看到秦帝國在統一後有轉變調整政策來管理好軍功貴族這一階層,讓他們保持對帝國的忠誠和安穩的生活。

第二個是郡縣制:可能有人會說了,郡縣制是一項成功的制度發明,具有先進性,為何要他也是導致造反的原因之一呢?

為什麼秦朝會有那麼多六國貴族造反,而劉邦的漢朝卻沒有?

郡縣制本身沒有問題,但是秦帝國實行的時候很多處理過激了,沒有照顧到當時的實際情況。其一,秦帝國任用秦人為主,沒有大量收錄六國的士子、貴族、地方實力派為秦政府所用,幫助秦政府團結地方。而在分裂的情況下這一階層在民眾那裡擁有很大的發言權,他們對秦帝國的不滿最終讓起義的烽火遍地都是。

其二,秦帝國沒有足夠的籌碼來維繫地方郡縣官吏對於帝國的忠誠。郡縣制實行的時候,我們同時看到,地方官吏中,很少看到秦帝國的宗室、功臣等等對於帝國有很大忠誠的人,而恰恰當起義的烽火傳來時,很多秦帝國的地方官吏都背叛了帝國。在當時的交通條件下,僅僅憑藉上下級和帝國的懲罰制度是很難維繫地方的忠誠的。

在後人來看,秦帝國的軍功制度、郡縣制度都是很具有進步意義的制度,但在當時看來,當時的國情、民智、統治力還沒有到那個地步,而秦帝國的這些先進的制度就像是一個超時代的藝術品一樣。法制過於規矩而不具備人情味,使得秦帝國的施政沒能團結更多的人,反而得罪了軍功階層、地方實力派、六國貴族還有那些奔走於功名的士子們,而這些人,大多成為了後來造反的組織者和領導者。

而接替秦統治華夏的漢帝國十分注意團結他們。首先,察舉制更多的團結了追求功名的士子;而地方三老的設定又使得地方實力派感受到了尊重。這些人充當了帝國團結各階層的潤滑劑,使得漢帝國能團結更多人,而造反的人自然也就少了。

為什麼秦朝會有那麼多六國貴族造反,而劉邦的漢朝卻沒有?

三、秦的六國貴族大多死於起義,沒有生存到漢朝

前兩個原因可以說明六國貴族為何造反的問題,那麼漢朝時沒有六國貴族造反了呢?因為大部分有點權勢的六國貴族都死於秦末的戰爭,沒有能活到漢朝。

六國貴族在被秦軍秋風掃落葉之後,不歸順秦帝國的貴族自然就被幹掉了,剩下不合作的也就逃亡了,勢力自然也沒剩多少,比如張良、項氏這種。

這些人看到秦帝國在起義的烽火中風雨飄搖,自然忍不住跳出來。陳勝吳廣時期的重建的六國除了陳的親信大將,便是這些六國貴族了,比如田氏、魏氏、韓氏、趙氏等紛紛出來重建國家。范增在總結陳勝的失敗理由的時候,還有一條說是因為沒有立六國貴族。可見當時的這個趨勢是多麼潮流,也可知他們大多都跳出來了。

而這一批,大多在章邯和項梁對戰那一段時間,被幹掉了。包括魏咎、田儋。而本來勢力就沒剩多少,現在自然更加薄弱。

當然,在項羽打敗章邯主力的時候,這些六國貴族又出來了,魏豹、田市、韓成、趙歇等六國宗室以及一些小貴族等等,也包括被項氏扶立的熊心。然而,項羽實際上是不怎麼買他們的賬的,楚懷王熊心被項羽溺死、韓成被項羽殺死、田氏家族被項羽殺得七零八落,六國貴族又被幹掉了一批。

為什麼秦朝會有那麼多六國貴族造反,而劉邦的漢朝卻沒有?

到了楚漢戰爭時,魏豹、趙歇、田廣等再次被韓信和周苛等人誅殺。

本來就勢力孱弱的六國貴族被清洗了三次,剩下的大約只有田橫這種了,他們大多沒能活到漢朝建國的時候,就連項羽分封的新貴族,也大多沒能活到漢朝建立的時候。

四、秦和漢: 期望值和幸福感

如果僥倖沒死,到了漢朝,這些人的期望值也就變了,幸福感當然也就隨之變化了。

如果一個人的生活水平一直保持在一個水平,那麼他或許也就漸漸習慣了;如果忽然有一天,他的生活水平降低了一半,那麼他一定會很不滿;但如果保持低生活水平很久,忽然又恢復了原來80%的生活水平,那麼他又將會變得很滿足了。

這就是戰國時期、秦、漢時期的很多百姓的生活現狀。

當很多人從戰國到了秦帝國,大部分六國貴族和在各諸侯國有一些地位的人在秦帝國的統治下失去了原來的特權,他們的不滿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因此六國貴族一煽動,很多人自然也就揭竿而起了。

但是當很多人過慣了秦帝國時的苦日子,現在漢帝國給了他們相對有保障的生活,雖然回不到特權時代,但好歹也不會活不下去,那麼絕大多數人也就不會有太大的不滿了。

為什麼秦朝會有那麼多六國貴族造反,而劉邦的漢朝卻沒有?

也就是說,由戰國入秦,他們的期望值很高,但得到的很少,因此幸福感很低。但由秦入漢,他們的期望值降低了很多,但得到的比原來還多,因此他們的幸福感也就很強了。

這就是為什麼秦朝時候有很多六國貴族造反而漢朝沒有的原因了。對於一統的朝代,不止秦朝,還有隋朝,驟然統一,難以消化幾百年的分裂,自然會有很多造反的人,而當漢唐承接前帝國的時候,進行二次消化,總結經驗,自然也就能夠穩固帝國的統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