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爺們更爺們,比武將還武將的北宋“宦官名將”

宦官,最初作為為皇家灑掃庭院的家奴,由於他們靠近皇帝的特殊身份,往往能獲得干預政事的權力。縱觀中國宦官史,東漢的宦官誅殺外戚,矇蔽聖聰;唐朝的宦官掌控禁軍,廢立天子;明朝的宦官把持司禮監,與內閣分庭抗禮,其他歷代的宦官雖沒有這麼大的權力,也基本通過靠近皇帝,分享皇權而實現自己的榮華富貴,唯有一個朝代例外,就是北宋。

北宋的宦官是宦官中的“奇葩”,其他朝代的宦官“最高理想”都是通過掌控(矇蔽、討好)皇帝而掌握中樞權力,號令地方,而北宋宦官中的“野心家”無不渴望征戰沙場,建立軍功,青史留名。我們通過《水滸傳》瞭解的北宋權宦童貫就是其中佼佼者,其一生南征北戰,收復四州,攻打西夏,平定方臘,伐遼喪師,掌兵權二十年,是北宋唯一被封王爵的宦官。其實除了童貫外,北宋的宦官將領並不少,以以下三人功勳最著。


比爺們更爺們,比武將還武將的北宋“宦官名將”

童貫


竇神寶

比爺們更爺們,比武將還武將的北宋“宦官名將”

竇神寶

竇神寶出身於宦官世家,嶄露頭角是在宋太宗滅北漢的戰役中,在攻打太原城時“擐甲登城,中流矢”,可見其勇猛。

在幷州監軍期間,多次主動出城襲擊賊寇,“前後破砦三十六,斬千餘級,大獲鎧甲、牛馬、橐駝,因築三砦”。之後屯住夏州,岌伽羅膩等十四族叛亂,神寶率兵大破之,焚其廬帳,斬千餘級。竇神寶奉命出使河東,兩次平定牛家族叛亂,大破牛家族二十八部,俘獲九位叛軍頭領。

党項李繼遷入寇,竇神寶又帥軍增援,“襲破其堡砦,焚帳幕,獲人畜數萬計。”至道元年(995年),李繼遷又進攻靈武,竇神寶堅守圍城一年多,期間還發生地震,持續二百多天,終於擊退敵軍。

竇神寶一生金戈鐵馬,為北宋邊境安定做出了貢獻,《宋史》評價他“蒞職精恪”,是宋朝宦官將領的楷模。

秦翰

比爺們更爺們,比武將還武將的北宋“宦官名將”

秦翰

秦翰也是宋初內臣名將,其軍事生涯起於對遼滿城之戰,在戰中立有戰功,之後在歷次對遼的戰爭屢建奇功。

党項李繼捧與李繼遷在夏州叛亂後,李繼隆率軍討伐,秦翰任監軍。李繼捧大懼,欲請和。秦翰擔心李繼捧逃跑或頑抗,便乘驛馬先行一步至夏州,行緩兵之計,假傳詔命安撫李繼捧,等宋軍到達,秦翰又說服李繼捧出城迎接大軍。夜裡,李繼遷發動突襲,企圖吞併李繼捧的人馬,李繼捧見勢不妙,單騎逃回夏州,被宋軍生擒。

其後在宋遼檀淵之戰中,秦翰任駕前西面排陣鈐轄,謹慎佈防,任勞任怨,盔甲不卸達七十餘日,“檀淵之盟”簽訂後仍繼續留守檀州一個月。

鹹平三年(1000年),益州王鈞稱帝叛亂,秦翰奉命討伐,史載“(秦翰)親督眾擊賊,中流矢不卻,五戰五捷,遂克益州,上手札勞問。”

秦翰之後或是在對遼前線,或是坐鎮西陲西征党項,經歷大小戰事數之不盡,戰功赫赫。秦翰長期忠心守邊,勞苦功高,便升遷其為皇城使、入內都知。

秦翰一生在西、北為國守邊三十多年,在軍中威望卓著,其去世後禁軍有不少人泣不成聲,真宗也潸然淚下。秦翰死後重增彰國軍節度使,真宗命翰林學士、文壇名宿楊億為其撰寫墓誌銘。楊億因為秦翰樂善好施,家無餘財,上表拒收秦家的酬資,雖未得朝廷同意,而時人皆贊之,可見秦翰聲望之隆。

李憲

比爺們更爺們,比武將還武將的北宋“宦官名將”

李憲

李憲活躍於宋神宗時期,為攻取西夏,熙寧六年(1073年),王韶上書請求收復河湟之地,“斷西賊右臂”,宋神宗准奏,並委派李憲前往督師,與王韶協力進兵。不幾日,北宋大軍便攻佔河州(今甘肅臨夏),拓地一千多里,招撫人口三十多萬,連河州羌酋木徵之妻亦被俘虜,史稱“河州之役”。

不甘失敗的西夏再次進攻河州,李憲率所部在河州城外死戰,後又使計抄西夏後路焚其氈帳,終大敗敵軍,之後連戰連捷,賊首木徵率殘部請降。

之後李憲經營西北,大破党項隆吉卜部,招降吐蕃董氈部,而且裁減西北十分之六的冗費開支,緩解了西北財政,可謂經制有方。

元豐四年(1081年),西夏發生政變,國勢混亂,神宗發起了五路伐夏之役,希冀一戰滅夏,由於各路互不統屬,各將爭功,被西夏斷絕糧道,最終失敗。各路將領都遭貶斥,唯李憲推諉責任,神宗也念其經營西北多年,功大於過,赦其無罪。

哲宗即位後李憲被劉摯彈劾失勢,後鬱鬱而終。哲宗親政後,賜其諡號為“敏恪”,後又改諡“忠敏”。


宋朝宦官中以軍功知名的並不僅僅這三人,《宋史.宦官列傳》載入青史的北宋宦官共43人,其中領兵立邊功者達27人。為何宋朝宦官如此熱衷於軍功,宋朝宦官為何能建立如此多的軍功?我認為有一下五點原因:

首先,宋朝是在五代十國的廢墟上建立的,晚唐宦官亂政殷鑑不遠,宋朝統治者對宦官都抱有強烈的戒心。據洪邁《容齋隨筆 四筆》卷一六記載,宦官在入內內侍省和內侍省升遷官階最高至內東頭供奉官為止,再遷官則應轉歸吏部,改注外任差遣,宦官轉出後,升遷官階多依武臣之例。一方面不用年長資深宦官在內廷供職,限制了宦官弄權,另一方面也使宦官出掌武事提供了依據和機會。

其二,宋朝祖訓“與士大夫治天下”,以“重文輕武”為國策,資深宦官轉入武臣序列,可以利用文臣壓制武將的國策來壓制宦官,而且資深宦官職務任免由內廷轉入外廷,其敘遷也不能由皇帝一言而決,文官可以干預宦官官職的升遷,以防宦官做大。

其三, 出於對五代十國武將專權的恐懼,北宋君臣對武將的防範與猜忌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所以皇帝經常將宦官派到軍隊中作為監軍,比如秦翰曾作為李繼隆監軍,李憲曾作為王韶監軍。宦官畢竟是皇帝的身邊人,隨著時間推移,宦官受到的信任越來越大,皇帝賦予監軍的權力也越來越多,監軍常常可以代替主帥做出軍事決策,這也為宦官插手軍事指揮權提供了溫床。

其四,既然高階宦官的敘遷轉移到了武臣序列,那宦官獲得升遷的捷徑便是軍功,所以有志於升遷的宦官具有很強烈的博取軍功傾向。

其五,整個北宋時期國家雖然大體安穩,但邊境地區戰亂不絕,北方對遼的戰爭,西北對西夏党項的戰爭貫穿了北宋的整個歷史,內地的叛亂也層出不窮,比如益州王鈞之亂、貝州王澤之亂、安南叛亂、北宋末方臘之亂等等。這些戰爭為宦官博取軍功提供了大量絕佳的舞臺,這些戰爭中,在作戰第一線的宦官數以千萬計,如此多的基數,總會有一些有軍事才能的宦官脫穎而出,慢慢造就了北宋“宦官名將”的威名。


隨著“靖康之恥”的發生,北宋被埋葬,有鑑於童貫、梁師成、楊戩弄權禍國,南宋君臣重申了對宦官的限制,不僅不準宦官管軍,也不用宦官監軍,北宋宦官名將的風采也漸漸被歷史掩埋,不復存在了。


如果您覺得我的文章尚可一觀,請給我點個贊,如能關注,不勝榮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