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歷史上文人輩出,但武將稀缺,是為什麼呢?

嘉興歷史上為什麼只出文人,武將稀缺呢?

嘉興歷史上確實沒有什麼出名的武將,但文人出的真不少。其實不僅是嘉興,杭嘉湖地區都是如此。甚至有人說,“五四”後,中國文壇的半壁江山都是杭嘉湖紹出來的。魯迅、周作人、戴望舒、俞平伯、夏沔尊、郁達夫、徐遲、柯靈等大家都是來自杭嘉湖紹地區,單嘉興一地,就薈萃了茅盾、王國維、豐子愷、吳世昌、朱生豪、徐志摩、金庸、穆旦等名家。好不容易出個蔣百里,是軍隊中人,也是軍事理論家和教育家。

近代,陳省身、黃昆、程開甲、錢正英等一批傑出人物也蜚聲海內外,為國家的強盛和民族的復興作出了重要貢獻。據統計,截至目前,“嘉興院士”共有51位,其中包括祖籍在嘉興的43人、求學地在嘉興的6人、工作地在嘉興的2人。在這51人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32人,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9人,目前尚健在的共25人,在全國地級市中名列前茅。

嘉興歷史上文人輩出,但武將稀缺,是為什麼呢?

我們再往前推,唐德宗時期的宰相陸贄,南宋的第二任皇帝宋孝宗趙昚,明朝嘉靖年間的權臣陸炳都是嘉興人。清代海寧的陳家更是出了舉、貢、進士至二百數十人,位宰相者三人,官尚書、侍郎、巡撫、布政使者十一人。被譽為“一門三閣老,六部五尚書”。乾隆帝六下江南四次住在陳家。

嘉興歷史上文人輩出,但武將稀缺,是為什麼呢?

那麼嘉興為什麼會出這麼多文人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分析分析:

①地理環境

嘉興地處平原,四季分明,平川廣野,河道密佈。自古以來就是魚米之鄉,人民生活安逸。吃得飽,穿得暖,接下來要做什麼?當然不是那個啥,而是要讀書。光宗耀祖,光耀門楣都需要讀書來實現。特別是古人,更把讀書視為唯一有前途的“職業”。正應了那句古話,“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②歷史文化氛圍

嘉興屬於吳語體系,自古以來文化氛圍濃厚。周邊杭州,蘇州,紹興,湖州也都是文人輩出。商品經濟發展的比較好,自然反過來促進了讀書人的產出。加上南宋時期,國家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南遷,更是為嘉興打下了文化烙印。到了近現代,各種新思潮通過周邊大城市湧入嘉興,年輕人更是發奮讀書,以救國救民為己任。這不是說說的,是真的有很多年輕人去這麼做了。“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是周總理兒時的名言,也是嘉興子弟的名言。讀書人基數大,才能湧現出這麼多教授和名家。這和踢足球一樣,中國人多,但踢球的人少自然出不了什麼人材。只有基數大了,才有可能出人材。

③性格溫和

嘉興人大都性格溫和,比較內斂,而且不用為生計而到處奔波。所以嘉興人靜的下心來讀書。文人們大都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和思鄉情節。金庸先生的作品中就經常提到嘉興。比如《書劍恩仇錄》中的陳閣老就是海寧陳家的佼佼者。官授太子太傅、文淵閣大學士,做過禮部尚書和工部尚書。他與乾隆之間的民間故事被金庸先生髮揮的淋漓盡致。再比如《射鵰英雄傳》中,江南七怪和丘處機約戰在嘉興煙雨樓,江南風光繪聲繪色的躍然於文字間。至於漫浪主義色彩的文人就不用多介紹了吧,你是人間四月天,我是天空的一片雲。

嘉興歷史上文人輩出,但武將稀缺,是為什麼呢?

嘉興人,勤勞而智慧。雖然在別人眼中嘉興男人懼內,性格偏軟。嘉興女人柔弱,多愁善感。但我們始終恪守著前人的精神,在這一方水土繁衍生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