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历史上文人辈出,但武将稀缺,是为什么呢?

嘉兴历史上为什么只出文人,武将稀缺呢?

嘉兴历史上确实没有什么出名的武将,但文人出的真不少。其实不仅是嘉兴,杭嘉湖地区都是如此。甚至有人说,“五四”后,中国文坛的半壁江山都是杭嘉湖绍出来的。鲁迅、周作人、戴望舒、俞平伯、夏沔尊、郁达夫、徐迟、柯灵等大家都是来自杭嘉湖绍地区,单嘉兴一地,就荟萃了茅盾、王国维、丰子恺、吴世昌、朱生豪、徐志摩、金庸、穆旦等名家。好不容易出个蒋百里,是军队中人,也是军事理论家和教育家。

近代,陈省身、黄昆、程开甲、钱正英等一批杰出人物也蜚声海内外,为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复兴作出了重要贡献。据统计,截至目前,“嘉兴院士”共有51位,其中包括祖籍在嘉兴的43人、求学地在嘉兴的6人、工作地在嘉兴的2人。在这51人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2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9人,目前尚健在的共25人,在全国地级市中名列前茅。

嘉兴历史上文人辈出,但武将稀缺,是为什么呢?

我们再往前推,唐德宗时期的宰相陆贽,南宋的第二任皇帝宋孝宗赵昚,明朝嘉靖年间的权臣陆炳都是嘉兴人。清代海宁的陈家更是出了举、贡、进士至二百数十人,位宰相者三人,官尚书、侍郎、巡抚、布政使者十一人。被誉为“一门三阁老,六部五尚书”。乾隆帝六下江南四次住在陈家。

嘉兴历史上文人辈出,但武将稀缺,是为什么呢?

那么嘉兴为什么会出这么多文人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分析:

①地理环境

嘉兴地处平原,四季分明,平川广野,河道密布。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人民生活安逸。吃得饱,穿得暖,接下来要做什么?当然不是那个啥,而是要读书。光宗耀祖,光耀门楣都需要读书来实现。特别是古人,更把读书视为唯一有前途的“职业”。正应了那句古话,“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②历史文化氛围

嘉兴属于吴语体系,自古以来文化氛围浓厚。周边杭州,苏州,绍兴,湖州也都是文人辈出。商品经济发展的比较好,自然反过来促进了读书人的产出。加上南宋时期,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迁,更是为嘉兴打下了文化烙印。到了近现代,各种新思潮通过周边大城市涌入嘉兴,年轻人更是发奋读书,以救国救民为己任。这不是说说的,是真的有很多年轻人去这么做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是周总理儿时的名言,也是嘉兴子弟的名言。读书人基数大,才能涌现出这么多教授和名家。这和踢足球一样,中国人多,但踢球的人少自然出不了什么人材。只有基数大了,才有可能出人材。

③性格温和

嘉兴人大都性格温和,比较内敛,而且不用为生计而到处奔波。所以嘉兴人静的下心来读书。文人们大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和思乡情节。金庸先生的作品中就经常提到嘉兴。比如《书剑恩仇录》中的陈阁老就是海宁陈家的佼佼者。官授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做过礼部尚书和工部尚书。他与乾隆之间的民间故事被金庸先生发挥的淋漓尽致。再比如《射雕英雄传》中,江南七怪和丘处机约战在嘉兴烟雨楼,江南风光绘声绘色的跃然于文字间。至于漫浪主义色彩的文人就不用多介绍了吧,你是人间四月天,我是天空的一片云。

嘉兴历史上文人辈出,但武将稀缺,是为什么呢?

嘉兴人,勤劳而智慧。虽然在别人眼中嘉兴男人惧内,性格偏软。嘉兴女人柔弱,多愁善感。但我们始终恪守着前人的精神,在这一方水土繁衍生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