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宇“蟬翼”掀起柔性風暴,蘋果加入戰局

柔宇“蟬翼”掀起柔性風暴,蘋果加入戰局

出品 | 創業最前線

作者 | 龍老師

對喬布斯影響很大的《禪者的初心》一書指出,擁有堅定的產品哲學,產品氣質往往也與眾不同。

柔性風暴的源頭是“柔宇科技”,一家專注柔性電子技術的企業。柔宇雖然有一個“柔”字,但氣質卻是剛毅的。因為他們不僅僅在做根源性創新,並且有通過柔性產品改變世界的信仰。

任何偉大的事業開頭總是最艱難的,柔性星球作為一個理想,也莫能或免。但作為消費風向標的雙11的一些動態,似乎在預示著一次由柔性產品矩陣帶來的蝴蝶效應,正在“柔軟”的揮動翅膀。

近期據外媒的報道稱,作為全球消費電子風向標的蘋果公司也正在研發可摺疊手機,可能將於2022年面世。如果僅僅從這一點上來,柔宇已經大大領先。而更細節的報道顯示,蘋果之所以要三年後才推出摺疊屏手機,是因為防止摺痕出現和使屏幕更耐用的技術還在研發中,而柔宇的摺疊屏手機,似乎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

1、柔性矩陣初成

迄今為止,消費電子行業對於柔性顯示產品的期待是毋庸置疑的,但在產品的實用性開發上,也是顯而易見的謹慎和遲滯。

我們看到的絕大多數柔性屏都出現在單品的手機、電腦設備上,而且基本都是以概念機,或者準概念機的形態發佈的。

也正因為這種遲滯,人們在潛意識裡總認為,柔性的時代距離現實還很遙遠。

事實上,兩年前,柔宇就已經在發佈了全球首款摺疊屏手機,今年則推出了新一代升級換代產品。在今年雙11期間,柔宇以矩陣式的形態,連發三款能夠協同的柔性設備,給業界的信號則顯然比較強烈——這不僅豐富了柔性設備的應用維度,而且也讓人對於這一生態的構建,增加了信心。

柔宇“蟬翼”掀起柔性風暴,蘋果加入戰局

圖 / 手機之家

這三款產品中的重點,是柔宇發佈的第二代柔性手機FlexPai 2,它的突破點在於解決了柔性設備的耐用性和穩定性問題。

此前,柔性屏手機出現“摺痕”或者“斷裂”的負面消息不少,如2019年就有海外媒體報道,三星Galaxy Fold摺疊屏手機在僅僅使用一天後屏幕就損壞了,簡直是大型翻車現場。

而FlexPai 2在屏幕和鉸鏈方面實現了大幅升級,屏幕穩定性更高,同時屏幕能達到類鏡面平整度,長時間使用不會出現摺痕。

柔宇“蟬翼”掀起柔性風暴,蘋果加入戰局

這其中的科技點在於,在柔宇科技自主研發的超低溫非硅製程集成技術(ULT-NSSP)和智能力學仿真模型加持下,第三代蟬翼全柔性屏可承受約180萬次彎折,彎折性能大幅提升。

另外,有觀察者認為,“手寫”一直是一個充滿爭議的領域,三星、蘋果的大屏手機和平板電腦都配備有手寫筆,但似乎除了少數創作類專業人士外,並沒有成為殺手級應用。

但柔宇RoWrite 2智能手寫本,有可能改變這種狀態。

通過柔性技術的應用,RoWrite 2智能手寫本無論是外觀上,還是書寫的擬真度方面,甚至包括422g的重量,都是最切合“把輸入體驗,通過柔性技術迴歸經典筆記本”的產品哲學的一款產品。

柔宇“蟬翼”掀起柔性風暴,蘋果加入戰局

它可以實時數字化你的任何手寫手繪內容,而且配合上終端軟件,這些數據永久保存在設備裡和雲端,更可以編輯、分享至各類社交軟件,也可以在各種APP裡進行管理。

這樣一款柔性技術的落地應用,它的價格落在700元上下,親民的價格足以觸及大眾市場。相比之下,無論是蘋果Pencil或者妙控鍵盤,價格都高於它,且無法獨立使用,更不要說在柔性環境下使用。

這意味著柔宇的消費者可以用很高性價比的水準,拓展一種全新的輸入方式甚至是工作方式。

此外,這次雙十一的柔宇三件套裝也包含剛發佈的耳機產品RoPods,三款產品之間已經可以構成一種輕商務的解決方案——比如,你可以在高鐵或飛機上用RoWrite 2隨手書寫靈感;而這些內容,可實時同步至FlexPai 2手機上,通過FlexPai 2巨大的摺疊屏進行瀏覽、編輯和查找;而給這個輕商務組合增添娛樂色彩的,則可能是RoPods耳機與FlexPai2的配合使用。

柔宇“蟬翼”掀起柔性風暴,蘋果加入戰局

圖 / 手機之家

柔宇推出“一組”產品而不是“一款”產品的意義在於,它們試圖展示,柔性技術並不是只有一種應用形態,而是有許許多多的形態和組合,進而能給整個消費電子產業帶來創新契機和靈感。

而這隻小小的蝴蝶即將扇起一次“柔性風暴”。

2、業界渴求的創新突破點

毫無疑問,2009年的iPhone發佈到今天的智能手機的滲透率達到頂峰的十年,是“觸控”與“所見即所得”大行其道的十年,而2020年就是基於前者的創新已到頂點,但後續創新開始出現乏力的轉折年。從某種意義看,蘋果開啟摺疊屏手機的研發,也是看好了柔性技術可能是未來消費電子的重要方向。

不過,誰才是下一代創新的接棒人?我們不要魯莽地得出結論,而要進行理性的分析。

決定一個電子設備應用形態的三要素是:計算能力、顯示形態、輸入/輸出方式。

在計算能力這一端,半導體行業已經跑到了前面。隨著手機SOC芯片的強大,現在的手機芯片裡集成的晶體管數量已經可以和PC處理器媲美了,也就是說,拇指蓋大的手機芯片已經可以用來運行大型3D遊戲、圖片渲染、高清視頻播放、圖片設計和辦公,甚至是娛樂。

柔宇“蟬翼”掀起柔性風暴,蘋果加入戰局

圖 / 攝圖網,基於VRF協議

輸入輸出能力也不成問題,除了藍牙鍵盤、觸控筆之類的硬件解決方案之外,人類實現的最大的一個突破是,在AI加持下的語音輸入/輸出已經達到了商用級的水平。

因此,真正限制電子產品去實現更高級功能的,是屏幕的大小。

目前,基於非摺疊屏的手機,最大尺寸也不過在7英寸以內,這是人單手可以握持的極限,但這麼大的一塊屏幕上,是無法實現沉浸式娛樂或者重生產力工作的。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看到了大量的過渡性方案,比如可以連接手機的藍牙顯示屏和鍵盤鼠標,或者直接留出手機插口的輕薄筆記本。看來,電子設備的從業者也意識到,顯示的大小才是關鍵,這一切的努力都集中於一點——即在消費者有需求時,可以把屏幕拓展得更大。

但是,這類方案無不有一個問題存在——基於非柔性顯示的設備無法摺疊,體積和重量也都“喜人”,所以這類“超便攜顯示擴展設備”的弊病在於,真正算起來其總體的重量、體積和擁有成本,並不會比使用者攜帶一臺iPad或者輕薄筆記本少太多,所以這類需求在沒有顯示技術的突破前,只能是一個“偽風口”。

正是因為柔性顯示技術遲遲沒有突破,導致手機和消費電子產品的形態基本已經固化,沒有新的技術突破,全球的手機消費都在放緩,所以更需要能夠顛覆性體驗的產品出現。

看來,柔性顯示是唯一一個有可能做出重大突破的方向。目前,所有的主流廠商,蘋果、三星、華為和PC大廠如聯想等,都已經推出了概念型的摺疊屏產品,這個潮流可以說是未來已來。

但是,在柔宇之前,全世界的柔性顯示都是跟著三星的方案走。

而三星方案的內在缺陷,使得柔性屏手機長期成為一種概念型產品,無法落實。

其中最核心的原因,第一是成本高,第二是壽命短,特別是摺疊過程,讓消費者“心驚膽戰”。

但柔宇的非硅超低溫技術解決了關鍵性難題,即柔性屏的耐用性問題。這種核心要素的突破,使得柔性產品普及解決了最後一公里的問題,所以,柔宇是有機會成為“後智能手機”時代技術革新先鋒的。

3、改變世界的力量 就在柔性技術

如果說,電子產業的發展過程,就是從人適應技術,到技術適應人的一個歷史變遷,那柔性顯示,無疑是物理世界對於人類迄今為止最具有親和力的一次“示愛”。

在計算機發明的最早期,人類只能通過用紙帶打孔顯示的2進制語言和機器交流,科學家楊振寧也曾和本文作者表達了50年代使用IBM大型計算機時的痛苦。

但隨著PC時代的降臨,鍵盤和鼠標改善了人機交互,而喬布斯則把觸碰這種形態的生命週期帶入高峰。

柔宇科技創始人劉自鴻則認為,技術正在變得不斷去“遷就”人的使用習慣,這一點意義非常重大,他說:“人機交互技術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過去是人適應機器,今天已經是機器在不斷地適應人。今天即使是年紀很小的小朋友,不需要很高的學習成本,就能夠輕而易舉地通過‘划動’‘觸摸’這樣簡單的動作,完成對觸摸屏的操作,照片、視頻或者玩遊戲。”

柔宇“蟬翼”掀起柔性風暴,蘋果加入戰局

對於柔性顯示技術,劉自鴻大膽的預測:“如果在我們今天的生活中,有更多各種形狀的物體,能夠通過柔性顯示、柔性傳感這樣的柔性技術變得更加智能化、可交互,我們能夠操控的設備數量將會指數級地增加,人機交互界面將會變得真正的無處不在,我們的生活也會變得更加便捷高效,我們相信那才是真正萬物互聯的到來”。

這句話裡的關鍵詞,是“設備數量將會指數級增加”、“人機交互界面將會真正無處不在”和“萬物互聯的到來”。

對於設備製造商來說,“指數級增加”可以說是它們的關鍵詞,畢竟,隨著上一代智能手機的創新窮盡,指數級增加的細分市場已經消失殆盡。因此,對於產業來說,找到下一個指數級增加的柔性市場,意味著繼續這個行業的輝煌。

對於柔宇的幾百家合作伙伴來說,他們關心的是柔宇的技術,使得以前的產品具有交互界面,從而獲得“生命”。

這裡面,有把柔性顯示屏做在時裝女包上的LV,有希望進一步節省客艙空間但不犧牲娛樂系統體驗的Airbus,有希望讓汽車內的顯示屏可以配合流線型的車身的主機廠……甚至還有可以貼在皮膚上的智能健康硬件、可以隨意捲曲的電子海報、可以裝在運動鞋上計算步數和配送的運動鞋……

柔宇“蟬翼”掀起柔性風暴,蘋果加入戰局

從這個角度說,柔性電子並不只摺疊屏這一種形態,特別是當柔宇已經把柔性屏做到超級薄,而且還配套開發了大量的柔性元器件後。可以想象,未來從手機、平板電腦、電視這些電子產品的開發,再到醫療、信息、能源、國防等多領域發展,柔性電子都將一展身手。

不僅僅是柔宇需要這個世界作為舞臺,更是世界需要柔宇來驅動創新。

寫到這裡,不由想到劉自鴻的一次很精彩的發言,他說:“我們也相信,曲線、柔性的表面,會構成這個世界的另一可能。我們也希望能夠跟大家共同去創造一個柔性的星球……所有的表面都可以是屏幕,所有的觸摸都可以是一種交互,所有的書寫都可以被記錄,所有的連接都可以是萬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