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濟醫院多學科合作“雜交手術”清除患者體內五枚“定時炸彈”

人民網上海4月22日電(董志雯)近年來,隨著影像學技術的提升和市民對體檢認識的提高,肺部磨玻璃結節的檢出率越來越高。臨床上,經常可見檢出肺部磨玻璃結節後焦慮的病患與家屬,更別說一次檢出多發磨玻璃結節的情況了。

40歲的王女士在一次例行體檢中發現“雙肺多發磨玻璃結節,考慮早期惡性腫瘤”,這一結果令王女士如臨大敵。近日,經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胸外科與介入科協同完成的一臺“雜交”手術,醫生們僅用3個小時,為患者順利清除五枚“定時炸彈”,患者於術後3天順利出院。

仁濟醫院胸外科與介入科協同完成了一臺“雜交”手術,僅用了3個小時,為患者治療雙側5枚考慮為早期惡性腫瘤的磨玻璃結節,

王女士去年底體檢中發現“雙肺多發磨玻璃結節”後,慕名來到仁濟醫院胸外科,找到趙曉菁主任,趙主任安撫王女士焦慮的情緒,建議理性對待,三個月後複查比對後再做決定。3月底,王女士再行胸部CT檢查,趙曉菁對5枚磨玻璃結節都進行了三維重建,判定較為嚴重的是右上肺後段的一枚,考慮為微浸潤腺癌到浸潤性腺癌之間的病變;其餘四枚純磨玻璃結節均考慮為浸潤前病變——原位腺癌。

對浸潤前病變的結節的常規診療方案中,趙曉菁主任一般不主張手術治療。因為大部分患者經過長期的隨訪觀察結節並不會有進展。王女士4枚成型的磨玻璃結節分散於左上肺的4個部位,如果手術切除的話肺功能損失較多,得不償失。

雖然,趙曉菁對王女士進行了悉心的勸導,但是王女士焦慮的“心病”還是難以消除。為了讓王女士安心,同時也減少手術帶來的肺功能的破壞,趙曉菁想到了介入消融治療。經過與腫瘤介入科池嘉昌副主任醫師的充分交流與討論,一套完整的手術方案應運而生。

手術前,池嘉昌醫生在CT室細心地對王女士左上肺的4枚磨玻璃結節逐一進行消融,沒有出現氣胸等併發症,王女士也沒有明顯不適感,遂被轉入手術室。趙曉菁主任僅耗時半個多小時就完成了王女士的單孔右上肺後段的切除,術中術後的病理都如術前預料的一樣——微浸潤腺癌。術後3天,王女士便順利出院,出院時王女士高興地表示她終於可以擺脫磨玻璃結節的陰影了。

趙曉菁主任表示,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對於肺部結節的診斷越來越精準,治療方式越來越微創且多樣。臨床上發現的多發磨玻璃結節,傳統的治療方案以手術+隨訪為主,一些患者因忌憚手術的創傷,多采用雙側分期手術或手術治療某些較嚴重的結節,其餘結節隨訪。隨著介入消融技術的成熟,它可能成為未來肺磨玻璃結節的一項重要補充治療方案。此次雜交手術的成功標誌著今後既可以同期治療所有考慮有癌變的磨玻璃結節,又可以減少患者的手術創傷,更好的踐行“微創”的意義,為多發磨玻璃結節的患者帶來福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