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里“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究竟是什么意思?

日月风


这个世界是很冷酷的。\r【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常圆。】\r天地没有情感,视万物如草扎的狗,任其自我发展,自我生灭。圣人效法天地,对百姓也如此。\r天地不仁,反映了老子一贯的辩证思想。 反者道之动,不仁才是大仁。天地不仁,公平对待万物,无所偏私,老百姓才有活路。若是天地厚此薄彼,偏爰王公贵族,则百姓无以立足于天地间。百姓不能立足,就要造反,王公贵族也就没有活路,最终导致天地不宁,连天地也存在不下去。\r世上有些父母无底线地溺爱之女,无原则地包容子女,这样的子女长大以后,反而极端自私,不知道何为爱,对父母永远只知索取,不懂感恩。这样的父母,既害了女,更害了自己。这也是不懂天地不仁,圣人不仁的道理。\r仁即是爱。没有爱,也就没有恨,百姓也就可以自由地生活于天地间。所以不仁也是无为,无为的应有之义。\r由于天地不仁,圣人不仁,天地靠不住,圣人靠不住,人唯一能靠得住的就是自己。这让人不禁想\r起距离老子2500年后的《国际歌》所唱的: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r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自有天地以来就是如此。个体面对天地,唯一能做的,就是做一个强者一个胜人者力,自胜者强。坚强是一个人最后的避难所。这也是天地对人的要求。天地不仁,圣人不仁,天地、圣人让人己主自己的命运。这就是老\r子的观念,道家的观念。\r所以,《阴符经》说:\r宇在平手,万化生乎身。\r所以,葛洪在他的传世名著《抱朴子》里更是一语中的:\r我命在我不在天。\r不必埋怨人情冷暖,不必抱怨世态炎凉,没有什么成功是天上掉下来的,没有什么荣耀是上天赐予\r的,一切都在于自己的努力,都要靠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去努力争取。\r有人一遇挫折,就怪天怪地怪父母,唯独忘了怪自己。这样的人是不合天道,没有出路的。\r作家木心这样评价老子的“天地不仁”:\r他看破两大神秘:一是天,就是宙;二人,就是生命。天,宇宙,是不仁。人,生命,是刍狗。这是李耳观察到最后,咬咬牙做出的判断。\r这个观察过程一定很长,所以我相信老子真的很老。如果以年龄排行,全世界哲学家恐怕李耳先生寿年最高,思想境界也最高,如果改“老子”为“高子”, 也中肯。\r.....\r老子恨这个世界,觉得犯不着留什么东西来给后世,他又爱这个世界,要把自己的思想落成文字,给后来的智者。他的精神血统的苗裔明了他的痛苦,他的同代人没有一个配得上与他谈谈,他彻底孤独了二百多年。\r但他要在未来中找朋友, 找知音,于是有《道德经》。从文体看,他不是写给“刍狗”们看的,\r而是写给与他同等级的人。\r木心说老子恨这个世界,我不同意。老子说:“我有三宝 :一日慈,二日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老子虽然知道天地不仁,不仁,但他终究爱这个世界,所以才乐意在西去函谷关之时应关尹喜之邀,留下五千言。他只是写给懂的人看,这一点我同意木心。老子的语言极简单,含义极玄奥。每个字你都认识,每句话你似乎也都懂,但又完全不懂。\r天地不仁,因为天地致虚,能容万物,所以天地不老,永无穷尽。人若能效法天地,超越于爱恨情仇之上,虚怀若谷,无所不能容,则必能如天地一样,欣欣向荣,长生久视。\r天地不仁,是因为天地的使命在于化生万物,在于守中。人也当向内用功,一心一意,守住自己内\r在的精神追求,而不要有过多的欲望和杂念,如此才能如同道一样,“一 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r\r天地不仁,是因为天地之间犹如案龠,虚而不屈,动而愈出,人也如是。人争一气,佛争一柱香。这口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没有这口气,就没有动力。





割麦子书


天地不仁,天地为什么要不仁?

圣人不仁,圣人又怎么会不仁?

在上天与大地的眼里。

看见的是宇宙万物的生灭变化。

比如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飞禽走兽,蚊蛾卵虫,风云雷雨,尘埃气味,诸般万象森罗,人类也只是其中的一物。

天地有道而无心,无心则无仁慈。

天地归属于自然,在自然眼里,无论是风和日丽还是狂风暴雨,本无差别。

如果要用刍狗(用草扎的狗)来比喻,那么在天地的眼里,万物(包括人类)和刍狗是一样的。

在圣人(孔子、孟子等)的眼里。

看到的是人类苍生的不平等和人性的善恶

比如尔虞我诈,阴奉阳违,弱肉强食,豪宅土屋,骑马走路,奸佞邪恶,诸般善恶贫富,连刍狗也成为其中一类,随着使用它的人的身份不同而变得不同。

圣人无道而有心,有心则生仁慈。

圣人归属于人类,在人类的眼里,无论是善良正义还是名利权益,都有差别。

如果要用刍狗来比喻,那么在圣人的眼里,百姓和刍狗在祭坛上下是不一样的。

天地代表者万物,天地仁即万物仁;

圣人代表者百姓,圣人心即百姓心。

天地仁慈,万物生长,五谷丰登;

天地不仁,天灾地震,洪旱无粮。

圣人仁慈,国泰民安,和谐富余;

圣人不仁,人祸民难,百姓受苦。

天地仁慈,茅草会变成刍狗被供于祭坛;

天地不仁,祭坛上的刍狗如同茅草。

圣人仁慈,贫苦如草的百姓会身份提高;

圣人不仁,身份高的百姓也会成为茅草。





南山禅月


你好,这是《道德经》道经第五章的内容,今天我们以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中的情节,来探讨一下它的含义。

《道德经》第五章原文及释义: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音chu)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音tuo yue)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无所谓仁爱,把万物当做刍草扎成的狗(让它们自生自灭);圣人无所谓仁爱,把人民当做刍草扎成的狗(让他们自生自灭)。天与地中间,不像风箱(橐龠)吗?中间虽然是空的,但不会枯竭,鼓动起来产生更多的气流。人们说话太多,反而会字断理穷,不如把话藏在心中。

老子认为应当遵循发展规律,统治者不要“滥施仁爱”,让万事万物自然发展生长。

诸色人等在这片古老秦川大地上的来来往往:

罂粟带来的巨大收益,鼓舞了白嘉轩,也鼓舞了白鹿原的乡亲,三五年间,原来耕种小麦、玉米的平原和河川的优良土地,都被种植成了罂粟,白鹿原往日的粮食集市被烟土市场代替了。

清帝退位后,白鹿原谣传白狼出没,流言四起,白狼恐怖的爪印出现在原上农户的猪圈、窗台、牛棚.....牲畜被害,人心惶惶。老百姓自发的巡逻放哨,灾祸临头、悲怆激昂的气氛笼罩着白鹿原,老百姓的心被揪紧了。

愚弄老百姓的保障所,趁乱核查白鹿原的土地和人口,按土地目数和人头收缴印章税,抗拒不交者,处以革命军法。白嘉轩与贺德敖等老百姓暗中组织乡亲,去县城交农具,逼迫当局罢免了县长。

军阀更甚于土匪,他们在白鹿原横征暴敛,反复征粮,白鹿原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苦。共产党趁势发动农民协会,着手建立地方组织。农协风暴席卷白鹿原,地主恶霸乡绅的恶行被揭露,直逼国民党地方组织。“四.一二”后,国共分裂,农民运动失败,国民党重新执掌白鹿原地方组织。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滋水县的县长撤换了四任,这是自秦孝公设立滋水县以来破纪录的事,乡民们甚至搞不清县长们的名和姓就走马灯似的从滋水县消失了。”

大自然的惩罚出手了,旱灾来了:

相对于原来出现在五、六、七月的伏旱,这年的干旱从春末夏初就开始了。太阳俯瞰着大地,热浪舔舐着白鹿原,土地裂开了口子,池塘、旱井、洼地、小溪里面的水在短时间内消失殆尽,一批批被侥幸的撒下包谷、豆子都成了酥酥的粉末.....千里苍凉,满目灰白。

四月的干旱一直持续到腊月,一场大雪不期而至,半年时间没有见过一滴雨的大地,贪婪的拥抱着、热情的嗜吸着,大雪稍一接触地面就风干了。像干旱的夏天一样,这年冬天,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干旱、极冷。

这一年是白鹿原历史上少有的极端干旱,大自然凛然的惩罚永远镌刻在几代人的记忆中!

旱灾引起年馑,年馑抽打着人性:

肆虐的旱灾中,最先倒下的是家畜、田间各种小动物,一批树木倒下了;接着是一个一个老人、孩子离开了人世,然后是一家一户的绝种,最后是一个家族一个家族的灭绝。

卖儿卖女者有之,相易食子者有之,卖地卖房者不计其数,借机报复坦露嘴脸者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有之.......也有少数富家地主尽显仁义之举,慷慨解囊襄助穷人。

年馑抽打着人性,更多人的礼义廉耻、仁义道德在饥饿中泯灭,一些人的道义、善良在暗淡的日子中得到了升华!

结语:

亲爱的朋友,人与自然、统治者与被治理者的关系,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给出了相处之道,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在生活中迷失、学习、领悟、醒悟,我想,你应该有答案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