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不完”的廈門呂嶺路施工何時結束?行道樹還能回來嗎?

臺海網4月30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道

“挖了填,填好沒幾天又重新挖……沒完沒了了。”

“這條路一年到頭就沒見停歇過,東家挖完西家接著來……”

21日,在廈門本地某知名網絡社區,一個題為《修不完的呂嶺路》的帖子,引起多名網友共鳴。

無獨有偶,本報熱線968820近期接到多起市民投訴,反映呂嶺路“拉鍊路”問題。特別讓市民痛心的是,伴隨著路面施工,一些綠化帶消失不見,一些枝繁葉茂的大樹被連根挖走。

施工何時結束?被挖走的樹還能回來嗎?本報記者進行調查。

【問題1】

“拉鍊路”反覆施工 現場管理無序

圖片

4月1日,呂嶺路必利達大廈樓下人行道正在施工。

江頭消防中隊門口、呂嶺路與金尚路交會處、惠和石文化公園門口、嶺兜路口……連日來,記者多次走訪發現,從呂厝到環島東路,呂嶺路沿線隨處可見施工區域。

江頭附近一名商家告訴記者,江頭消防中隊門口附近路段,破路施工的現象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先是江頭電信大樓附近破路施工,緊接著是長安大廈附近。”該商家說,現在,嘉興園小區周邊破路施工尚未完全結束,長安大廈附近的路面又再次破開。

早在2015年,本報就曾對我市道路反覆破路施工進行追蹤報道,呼籲解決由“信息孤島”帶來的“行政孤島”問題。相關部門也承諾,將嚴格審批破路施工申請,能夠合併的施工儘量合併在一起。但在呂嶺路,“拉鍊路”的問題始終未能解決。

公開報道顯示,近5年來,呂嶺路至少經歷過三次較大規模的破路施工,除此以外,局部施工難以計數。間隔短、路面新、反覆挖,是人們普遍的感受。網友“可口可熱”在《修不完的呂嶺路》一帖中提到:“地鐵2號線江頭站門口新改沒多久的柏油路,現在又開始打洞。”網友“CcVicFly”跟帖說:“有些地方新修的柏油路,行車量也很少,第2年就挖了。”22日記者走訪看到,地鐵2號線江頭站附近確實又開始施工了,新修的人行道旁,嶄新的柏油路面被挖開了一段。

“多數施工有其必要性,但是,為什麼不能科學規劃,一次施工解決多個問題?”市民黃先生說,新修的路面又開挖,既浪費資源,也影響交通。

重複施工帶來噪音、揚塵、市容市貌等一系列問題,也讓沿線居民和商家頗為頭疼。根據市民反映的情況,記者現場走訪發現,泰和花園附近,破路後的大片碎石、泥土未見覆蓋,挖開的路面與機動車道間也沒有施工圍擋;泰和花園公交站旁,正在施工的人行道堆壘著大量地磚,行人在其中穿行;蔡塘至古地石路段的中分帶裡,圍欄七歪八倒……

>>回應

計劃6月底完工 短期內不再破路

圖片

4月1日,呂厝天橋附近路面正在施工。

針對呂嶺路反覆破路、長期圍擋施工的問題,市市政園林局解釋說,作為地鐵2號線行經路段,呂嶺路沿途共建設有7個站點,從2014年底開始進場施工,到去年底地鐵2號線開通運營,其間曾多次進行地鐵站點及綜合管線遷改等施工。地鐵施工期間,為保證道路通行,隨路管線及地鐵導改等施工完成後需臨時恢復路面,然後再結合提升改造內容,按照永久工程予以路面恢復,因此部分路段存在反覆破路情況。

目前呂嶺路正在進行的就是地鐵2號線沿線市政改造及景觀提升工程(島內段)。據市市政園林局介紹,該項目總體計劃於今年6月底完工,屆時路面交通將全面恢復正常。市市政園林局同時表示,本次提升改造綜合了各權屬單位的意見,統一設計、一併施工,完工之後短期內呂嶺路不會再破路。

對於市民反映和記者走訪中發現的施工管理問題,代建單位市政建設開發有限公司也表示,將會與施工方溝通,加強管理。

【問題2】

行道樹變得稀疏 林蔭道被攔腰截斷

圖片

4月17日,公路徵費中心站附近的側分帶中泥土裸露著。(本報記者 張江毅 攝)

讓市民揪心的,還有那些消失的行道樹。

4月上旬,市民李先生髮現裕鑫古玩城門口的一排行道樹間留下4個空蕩蕩的樹坑,原本的大樹不知去向;泰和花園往線務局方向本來有兩條栽滿樹的綠化帶,現在卻只留下多個土坑。

對於呂嶺路的行道樹,不少市民很有感情。家住附近的陳先生說,一些行道樹至少有十幾年樹齡,有些甚至與呂嶺路“同齡”,眼看這些大樹被挖走,十分可惜。

公開報道顯示,早在2011年,我市就提出,將推廣把人行道、自行車道設在林蔭道上的做法,全面補植行道樹,將85%以上道路建成林蔭道。報道稱,按照考核生態園林城市的指標,林蔭道應該是綠化覆蓋率達到90%以上的道路或人行道、自行車道。9年過去了,廈門不少道路的綠化景觀得到顯著提升,就在不久前,我市被正式命名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但就呂嶺路而言,大家的普遍觀感是,最近路上的行道樹變稀疏了。

連日來,記者走訪發現,整條呂嶺路上,行道樹減少的情況在泰和花園、線務局、金尚路至蔡塘段、軟件園二期等路段尤為明顯。曾經,兩排行道樹樹冠相連,讓呂嶺路的輔道變成賞心悅目的綠色長廊;如今,在不少路段,這樣的林蔭道被攔腰截斷,大煞風景。特別是在江頭至蔡塘路段,路邊補種的小樹與周邊枝繁葉茂的大樹形成強烈反差。

變化不止發生在最近。百度全景實景地圖顯示,2014年6月,呂嶺路蔡塘廣場路段的人行道綠化帶和中分帶裡綠樹高大聳立、連綿成蔭;2016年10月,中分帶裡的大樹消失不見,變成光禿禿的小樹苗;2017年4月至今,中分帶只能看到一排低矮的小樹。

>>回應

因側分帶取消及道路改造 永久遷移119株喬木

圖片

百度全景實景地圖顯示,2014年6月,呂嶺路蔡塘廣場路段人行道綠化帶和中分帶裡綠樹成蔭。

針對市民關注的施工影響道路綠化問題,市政建設開發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按照設計方案,呂嶺路需永久遷移119株喬木、99株灌木,其中72株喬木的遷移是由於泰和花園公交站至金尚路口路段的側分帶(市政道路中機動車道兩側與非機動車道之間的綠化分隔帶)取消,其餘喬木主要因為呂厝橋下增加二次過街區以及雲頂中路、洪蓮路路口車道拓寬改造而遷移。遷移苗木需要向市市政園林局等相關部門報批,遷走的苗木將會就近利用,或作為綠化儲備苗木使用等。

而因為長勢較差或現場施工等原因,還需要臨時遷移43株喬木,多數位於金尚路口至雲頂路口路段。臨時遷移的位置,將會在施工結束(6月30日)前補種苗木。

上述方案的設計單位市政工程設計院稱,取消側分帶是為了提高通行效率。因為建設需要,地鐵江頭站和後埔站範圍內的側分帶此前已拆除,且受用地影響,無法按現有側分帶斷面進行恢復;經過專家評審會多次論證和研究,為了提高呂嶺路(成功大道-金尚路段)的交通通行效率和安全性,故取消該路段剩餘的側分帶。

中分帶將補種125株美人樹 地鐵站周邊增加940株喬木

市政工程設計院同時表示,雖然側分帶取消導致樹木減少,但其他地方還會補種。在市政工程設計院給本報發來的道路斷面設計圖中,側分帶取消的成功大道口至金尚路口路段將會增設中分帶,補種125株美麗異木棉(俗稱“美人樹”);7個地鐵站點周邊將增加綠化面積約24900平方米、喬木約940株,主要種植美人樹、臘腸樹、黃花風鈴木、臺灣欒樹、澳洲火焰木、秋楓等。此外,地鐵站點範圍內因施工遷移的植株也將進行補植。

蔡塘廣場路段的綠化變化發生在本輪市政改造及景觀提升工程之前,有知情人士透露,上述變化可能也與改善交通和行車安全有關。

【觀點】

科學規劃施工 避免大破大立

儘管每一次破路施工和綠化調整,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都能給出看似合理的理由。但不可否認的是,一次次零敲碎打的施工本身就有悖“改善交通”的初衷,而一棵棵鬱鬱蔥蔥的大樹在施工中被挖走,或永久地消失不見,或換回低矮稀疏的樹苗,更是對城市景觀的傷害。

今年市兩會上,市人大代表呂韶風提出“關於加強科學規劃及施工,減少市政道路重複改造的建議”。她認為,對市政景觀提升必須從嚴約束、把控改造範圍和質量。要加強科學規劃和施工,避免大破大立,注重小修小補,從而減少重複改造帶來的浪費和負面影響。

一些關注城市建設的人士也向本報表示,一味挖樹拓路,或許並不是解決交通問題的好辦法。“一些設計單位一提到改善交通,馬上就想到砍樹,彷彿恨不得把城市變成一個大停車場。”上述人士說,其實,一個路口拓寬,往往只是把堵點轉移到下一個路口;交通問題的解決,不應以犧牲綠化為代價,而是要統籌兼顧、綜合施策。

“應該以植樹造林的思維進行城市綠化、規模種植……使以人工環境為主的城市充滿自然美感。”呂韶風說,如果環境不健全,生活水平再高也美中不足,因此,應該讓嚮往自然和保護園林綠化成為一種文化意識和對生存環境的質量追求。

事實上,廈門很多道路的設計,都充盈著這樣的文化意識和質量追求。火紅的鳳凰木、粉紫的大花紫薇、絢爛如霞的三角梅,營造出“車在路上走、人在畫中游”的意境。“高顏值的生態花園城市”是對廈門城市景觀和生態理念的最高褒獎,而對每一條道路綠化的精心設計、對每一棵樹的精心呵護,都是這個褒獎的生動註腳。

“廈門的園林綠化工作、對樹木的保護意識都走在全國前列。”市政協委員明豔林對本報說,廈門市民對樹木有著很深的感情,“十年樹木”,一棵大樹長成是很不容易的事,“相關單位在建設規劃過程中如果要對樹木進行調整,一定要加強和市民的溝通、保護市民關心城市綠化的熱情,積極吸收市民好的建議。大家一起努力,讓廈門變得更美、更宜居。”

為了保留一棵大榕樹,環島路優雅地拐了個彎——易中天將這段佳話寫在了《讀城記》裡。呂韶風認為,這正是“家園”之感的體現。廈門人曾經用心對待這座城市的建設,現在依然要繼續。

(本組文/圖 記者 柯笛(除署名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