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要見的不是“她”,而是《今日頭條》

每天都讓我惦記的不是“她”而是今日頭條,今天我說說

#我和頭條的故事#

大約是18年3月份我在手機裡安裝了今日頭條app,後來因為工作的原因,整整一年的時間沒有再光顧《今日頭條》。

在今年的3月開始我從重新打開了《今日頭條》,起初用頭條是為看新聞,後來慢慢的開始喜歡上“她”,緣由是《今日頭條》主頁上都是我喜歡的養花和養魚的內容,後來發現它是根據你的喜好來推送文章,逐漸的養成了在頭條看文章的習慣。

我經常在頭條上看到一些感興趣的內容,就想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時才發現需要註冊、實名認證才可以發表文章,於是按照頭條的規則註冊了自己的賬號,從此《今日頭條》成了我每天必看,生活裡再也沒離開的軟件。

第一次經歷的挫折

在《今日頭條》裡我第一次聽說“自媒體”這三個字,而且開始學習做自媒體人,學習寫作。

我的第一個頭條用戶名叫“混世魔王”之所以用這個名原由自己的個性,自己是個比較放縱的自由主義者。

在四個優質文章通過領域創作者過程中,由於自己寫作的隨意性,和剛接觸寫作,寫作水平所限一度陷入了困境。

自己喜歡養花、養魚、養狗、養鳥也積累了一些經驗,所以選擇了生活領域,生活領域都包括哪些?發什麼樣的文章屬於領域垂直?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我。

經過不斷的摸索,我試著寫了一些養花和養魚的經驗,非常幸運的是在一個月的期限內第20天我過了4個優質文章順利成為《今日頭條》生活領域創作者。

向下一個目標優質創作者努力

這個目標讓我吃盡了苦頭,也感覺到自己的能力與所奮鬥的目標相差很遠。

我曾經困惑過,迷茫過,一千多篇文章,五百多萬的閱讀量,究竟哪裡出了問題,為什麼我過不了優質創作者。

在寫作進入困境的時候,我試圖用改變自己的領域轉成情感領域創作者,希望在這個領域裡能夠有所改變。

我開始不斷的閱讀學習同領域優質賬號的文章,我發現自己寫的東西確實有很大的差距。

《今日頭條》給我帶來了什麼?

到如今使用頭條6個月了,《今日頭條》給我帶來了什麼呢?

我還沒有成為優質創作者,也沒有開通什麼收益,圖文原創也沒有通過。

然而現實生活中我在《今日頭條》學到了比這些更重要的東西,做事情的嚴謹,一改以往做事隨意“混世魔王”的作風,遇到困難在過去就會選擇放棄,而如今我會選擇再試試,在工作中我會選擇再完美一些。

這些習慣在以後的工作生活中對我的益處是無法估量的。

每天都要見的不是“她”,而是《今日頭條》

#我和頭條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