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加上《清史稿》和《新元史》,是不是就是二十六史?

王超行俠仗義


從司馬遷編撰《史記》開始至清朝張廷玉編撰《明史》結束,共產生了二十四部官方認可的史書,被成為二十四史。後世有的人也加上《新元史》、《清史稿》,並稱為二十六史。結合後兩部史學著作的編撰情況民,筆者不是很贊同二十六史的說法。

1.二十四史的由來

二十四史的全稱是欽定二十四史,欽定就是皇帝確定的,哪個皇帝確定的呢?清乾隆皇帝定的。而二十四史的形成伴隨著朝代更替,後代修前代歷史的過程。雖然有私人修史,但官方也組織了編撰歷史,並且全部都得到了官方承認。也就說一部史書想成為二十四史之類的正史必須官方承認,這也是要維護曆書的“正”。後面兩部史學著作,《新元史》是經過當時的民國政府正式頒佈的,把《新元史》加入正史序列是合乎官方認可要求。而《清史稿》雖為北洋政府組織但未被官方承認,因此不能將其列入正式行列。

2.在《清史稿》並不是《清史》

《清史稿》之所以叫史稿是因為其本身未定稿,這種未定稿不能等同於《清史》。當時官方的想法是好的,希望修訂一部反映清朝歷史的史書,但清帝剛剛退位兩年多,許多參與者都是前清遺老,讓這些人來編撰曆書,他們在許多方面並不是站在民國立場,極力宣揚清朝統治。歷史的嚴謹性不強,加上負責編撰的趙爾巽知道自己時日不多,沒有時間完成清史,就草草的出了一個史稿。這個史稿並不是正史,且存在許多問題不符合正史體例,不能列入正史。還需要在史稿基礎上編撰《清史》。

3.《新元史》是否列入正史看實際需要

《元史》是明朝編寫的,是二十四史中成書時間最短的,加上元朝屬於少數民族政權,在文字整理翻譯上編撰著做的並不充分,使得史書存在很大的缺陷。後世對於《元史》認可度也不高,重修的意願很大,《新元史》就在這種情況下出現。《新元史》可以看做是《元史》的修訂,同時,也可以看做在整理《元實錄》基礎上新的編撰。這個看需要,二十四史也有同時寫同一朝代和時代的史書,比如《新唐書》《舊唐書》還有《新五代史》《舊五代史》。《新元史》列不列入正史序列看需要。

綜上,筆者認為《新元史》具備正史地位可根據需要列入補充進正史。《清史稿》則不具備正史資格,需要在此基礎上形成《清史》才能進入正史。個人傾向維持二十四史不變。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歡迎關注討論。


舍我談歷史



薛紅娟


無論是學術界或者民間都沒有“二十六史”之說,最常見的是“二十四史”之說,或者“二十五史”之說,那麼它們都包括哪些史書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

“二十四史”是古代二十四部記載我國曆史演化的正史史學鉅作。《二十四史》的內容可謂非常的豐富,它記載了歷代經濟、政治、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等各方面的事蹟,是研究我國曆史的寶貴資料,是我國的國學經典。它的記敘時間,從第一部《史記》記敘傳說中的黃帝起,到最後一部《明史》記敘到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止,前後記錄了4000多年。

  1. 《史記》——作者:西漢.司馬遷(130卷)
  2. 《漢書》——作者:東漢.班固(100卷)
  3. 《後漢書》——作者:南朝宋.范曄(120卷)
  4. 《三國志》——作者:西晉.陳壽(65卷)
  5. 《晉書》——作者:唐.房玄齡等(130卷)
  6. 《宋書》——作者:南朝梁.沈約(100卷)
  7. 《南齊書》——作者:南朝梁.蕭子顯(59卷)
  8. 《梁書》——作者:唐.姚思廉(56卷)
  9. 《陳書》——作者:唐.姚思廉(36卷)
  10. 《魏書》——作者:北齊.魏收(114卷)
  11. 《北齊書》——作者:唐.李百藥(50卷)
  12. 《周書》——作者:唐.令狐德棻等(50卷)
  13. 《隋書》——作者:唐.魏徵等(85卷)
  14. 《南史》——作者:唐.李延壽(80卷)
  15. 《北史》——作者:唐.李延壽(100卷)
  16. 《舊唐書》——作者:後晉.劉昫等(200卷)
  17. 《新唐書》——作者:宋.歐陽修、宋祁(225卷)
  18. 《舊五代史》——作者:宋.薛居正等(150卷)
  19. 《新五代史》——作者:宋.歐陽修(74卷)
  20. 《宋史》——作者:元.脫脫等(496卷)
  21. 《遼史》——作者:元.脫脫等(116卷)
  22. 《金史》——作者:元.脫脫等(135卷)
  23. 《元史》——作者:明.宋濂等(210卷)
  24. 《明史》——作者:清.張廷玉等(332卷)
  • 後面又有“二十五史”之說,加上《清史稿》——作者:趙爾巽等(529卷)或者《新元史》——作者:柯劭忞(257卷)就是整整的二十五部正史著作。如果非要說成二十六史也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