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遷脫貧,需夯實安居樂業這個根本

4月21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安康市平利縣老縣鎮錦屏社區考察調研。這裡安置了全鎮11個村的1346戶高山危住戶、地災戶和貧困戶,共4173人。在搬遷戶汪顯平家,習近平同一家老少圍坐在一起拉家常。他指出,移得出、穩得住、住得下去,才能安居樂業。要住得下去就要靠穩定就業,務工是主要出路。要實實在在做好就業工作,不能搞形式主義。(4月22日新華視點)

搬遷脫貧,搬遷是途徑、手段,最終是貧困群眾能夠脫貧。移得出、穩得住、住得下去,這些成效,才能讓貧困戶對新家“樂不思蜀”,才可以心無旁騖地去就業。安居和樂業,既互為因果,又相互促進,需要紮紮實實的讓搬遷的貧困群眾能夠在新家安居樂業。

搬遷脫貧,被證明是有效的脫貧辦法。但以往也存在一些教訓和問題。搬得出,但是卻住不穩。原因是搬遷群眾不適應新的居住環境,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持續的收入來源,沒有較為穩定的就業增收渠道。不能樂業,無穩定收入,即便是更好的居住環境,也難以維繫。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時再次關注搬遷脫貧,提出“移得出、穩得住、住得下去”,就是要讓搬遷脫貧“行穩致遠”,避免折騰貧困群眾。這是總結搬遷脫貧歷史經驗,也是為搬遷脫貧指明瞭根本遵循。

近些年來,搬遷脫貧的最堅強保障,就是充分就業。如貴州省安順市在易地脫貧中,把安置點建在工業園區,依託工業園區安置易地脫貧的群眾。如四川喜德等地把搬遷脫貧群眾土地入股增加貧困群眾財產性收益,以點對點、包車等形式支持貧困群眾到廣東、浙江等地務工,統籌公益崗資源形成就業兜底等,確保群眾穩定脫貧。河北省鼓勵搬遷脫貧大縣在安置區周邊佈局勞動密集型、生態友好型扶貧產業,建立健全配套產業園區(項目)的帶貧益貧機制,優先吸納搬遷群眾就地就近就業。

國家發改委3月初數據顯示,“十三五”規劃的易地扶貧搬遷建設任務已基本完成,有930萬貧困人口喬遷新居,走出大山和自然條件惡劣的地方,有920萬人通過搬遷實現脫貧,各地工作重心已從工程建設全面轉向搬遷群眾後續扶持。這其中重點之一就是構建完善有效地就業增收體系,讓貧困群眾能就業、穩增收。

作為三大攻堅戰之一的精準脫貧,是時代賦予的重要使命。幫助搬遷脫貧群眾,既要看今年脫貧攻堅成效,還要建立健全常態化的就業幫扶機制。授人以漁,通過建立系統科學的勞動技能培訓體系,拓展和豐富貧困群眾就業渠道,幫助貧困群眾發展致富產業、相對穩定的就業,才能保障脫貧成果的穩定和可持續。

“挪窮窩”“換窮業”。搬遷脫貧將書寫精準脫貧濃墨重彩的一筆。胸有愚公移山志,以踏實務實的“安居+樂業”雙舉措,真正讓貧困群眾受益於搬遷脫貧,在脫貧致富上有滿滿的收穫感。(張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