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 | 疫情時期買菜記

記得今年年初我們一家最後一次在外用餐是1月20號,春節前陪小孩去看畫展的路上,我們順便在一家餐館享用了美好的午餐。其後,從媒體上得知新冠肺炎疫情變得嚴重了。情急之下,我們決定取消旅遊行程,並趕緊買一些食物囤著好過年。

年前買菜,物品緊俏,價格略漲。一些經營蔬果的外地小攤販都提前關門回老家過年了,就連菜場的攤位也先後收攤歇業了。

那時我問菜場攤位老闆:“你們過完年什麼時候回來擺攤啊?”

“估計要到初七以後了。”

“你們都收攤了,我們可沒地兒買菜了。”

“不要緊,你們可以吃幾頓親戚飯,再消耗點庫存,差不多我們就回來擺攤了。”

親戚飯,沒想到過年的親戚飯全泡湯了。泡湯也好,一直想過個沒有油水填滿肚、不疲於走親戚的安靜年。2020年,這個願望竟然實現了。只是,我開始發愁接下來每天的每天該燒什麼,吃什麼。過年主婦無休,吃著這頓,就得想著下頓該吃什麼。

整個2月,全國都處於疫情高峰,外出採購,空氣中瀰漫著緊張的氣氛。人人自肅,佩戴口罩,保持距離。家附近有限的幾個還開著的賣菜點,排起了長隊。貨物本應該是充足的,但前來購物的人多了,且似要囤貨的架勢,貨架上的物品很快就被掃蕩掉不少。牛奶、麵條、麵粉、包子之類的主食出貨快,得眼明手快先下手為強。蔬菜是有的,但價格略有抬升。


記錄 | 疫情時期買菜記


豬肉從去年開始一直是貴的,雖然有一段時間改吃其他的肉類,但不久又開始想念起豬肉來。想到菜場那位賣豬肉的小哥,每次我去菜場買好蔬菜回過頭,他總是用期待的眼神望著我,暗示我“大姐,豬肉要買一些嗎?”過年時,難得他不收攤,繼續營業。於是,再貴的豬肉也就買了,而且小哥總是藉機會多秤一點肉給我。肉總歸要吃的,多了放冷凍櫃。

根據防疫政策,那段時期任何人從外地回滬後得主動登記並隔離14天,所以一些個體工商戶不是回滬後馬上就能重新開店的。在菜場的蔬菜小販都回來之前,誰家賣蔬菜,就是被爭搶的對象。於是,沒有回老家的賣肉小哥擺起了蔬菜攤,開不了課的培訓機構也在網上賣起了蔬果等食品。網約買菜得提前放進購物籃,設好鬧鐘一早開搶。

我家基本委託有力氣沒處使的孩爸外出採購,這是宅家閒來無事的福利之一。買菜一般去家附近的中型超市一站式購物,根據購物清單拿貨,缺一兩樣也不要緊。關鍵是每次扛儘量多的吃的回來就沒錯了。如果去菜場,那段時期必須在下午3點之前,3點過後菜場就打烊了。沿街的賣菜小店基本都還處於關門狀態,因為過完年後疫情嚴重了,店主回不了上海。

油米之類比較重的大件,我就基本在網上下單了。快遞不能進小區送貨的規定出臺後,辛苦孩爸跑腿做搬運工。通過電商採購日用品和鮮食,嘗試下來還是有時間保證的。天氣好的日子,看到各快遞公司在小區門外一字排開大大小小的包裹等待買家前來取貨,這陣勢是體現中國網購便利、物流快捷的最好證明。除了實體店,還有其他多種採購渠道,不愁物資跟不上。

宅家一段時間,主婦的確把能炒的菜都炒了一遍。這期間,因為下廚的時間很多,我的炒菜技藝和心得也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在翻新花樣這件事上,還是動了一番腦筋。管好一家人的吃飯問題,每家主婦的貢獻應該不小吧。


記錄 | 疫情時期買菜記


3月,國內防疫措施初見成效。各小店經營者結束回滬後的隔離期,陸續開張。社區又恢復了往日的煙火氣:餐飲店除了可以外帶,又新推出外賣熟食;包子店重開,又可以吃到新鮮做的熱乎乎的包子;餛飩店的單子上寫著:“好好吃餛飩,打好防疫戰。”

3月12日,世衛組織宣佈,新冠肺炎疫情進入全球大流行。中國的防疫工作重點轉變為內防擴散、外防輸入。全球開始搶糧囤糧,多個國家開始限制本國糧食出口。中國那麼多人,糧食夠吃嗎?新聞裡說了,咱們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表示,中國完全能依靠自種的糧食自給自足,不會出現“糧荒”。這不,家裡的大米所剩不多了,我剛在網上採購了大米,還不準只採購一袋,至少得2袋以上捆綁著買,看來糧食很充足啊。過年時關乎國計民生的貨物是充足的,現在在逐步復工復產的前提下,更不必擔心我們的吃了。


記錄 | 疫情時期買菜記


作者:小森

文中插圖均為筆者女兒的繪畫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