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 | 疫情时期买菜记

记得今年年初我们一家最后一次在外用餐是1月20号,春节前陪小孩去看画展的路上,我们顺便在一家餐馆享用了美好的午餐。其后,从媒体上得知新冠肺炎疫情变得严重了。情急之下,我们决定取消旅游行程,并赶紧买一些食物囤着好过年。

年前买菜,物品紧俏,价格略涨。一些经营蔬果的外地小摊贩都提前关门回老家过年了,就连菜场的摊位也先后收摊歇业了。

那时我问菜场摊位老板:“你们过完年什么时候回来摆摊啊?”

“估计要到初七以后了。”

“你们都收摊了,我们可没地儿买菜了。”

“不要紧,你们可以吃几顿亲戚饭,再消耗点库存,差不多我们就回来摆摊了。”

亲戚饭,没想到过年的亲戚饭全泡汤了。泡汤也好,一直想过个没有油水填满肚、不疲于走亲戚的安静年。2020年,这个愿望竟然实现了。只是,我开始发愁接下来每天的每天该烧什么,吃什么。过年主妇无休,吃着这顿,就得想着下顿该吃什么。

整个2月,全国都处于疫情高峰,外出采购,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人人自肃,佩戴口罩,保持距离。家附近有限的几个还开着的卖菜点,排起了长队。货物本应该是充足的,但前来购物的人多了,且似要囤货的架势,货架上的物品很快就被扫荡掉不少。牛奶、面条、面粉、包子之类的主食出货快,得眼明手快先下手为强。蔬菜是有的,但价格略有抬升。


记录 | 疫情时期买菜记


猪肉从去年开始一直是贵的,虽然有一段时间改吃其他的肉类,但不久又开始想念起猪肉来。想到菜场那位卖猪肉的小哥,每次我去菜场买好蔬菜回过头,他总是用期待的眼神望着我,暗示我“大姐,猪肉要买一些吗?”过年时,难得他不收摊,继续营业。于是,再贵的猪肉也就买了,而且小哥总是借机会多秤一点肉给我。肉总归要吃的,多了放冷冻柜。

根据防疫政策,那段时期任何人从外地回沪后得主动登记并隔离14天,所以一些个体工商户不是回沪后马上就能重新开店的。在菜场的蔬菜小贩都回来之前,谁家卖蔬菜,就是被争抢的对象。于是,没有回老家的卖肉小哥摆起了蔬菜摊,开不了课的培训机构也在网上卖起了蔬果等食品。网约买菜得提前放进购物篮,设好闹钟一早开抢。

我家基本委托有力气没处使的孩爸外出采购,这是宅家闲来无事的福利之一。买菜一般去家附近的中型超市一站式购物,根据购物清单拿货,缺一两样也不要紧。关键是每次扛尽量多的吃的回来就没错了。如果去菜场,那段时期必须在下午3点之前,3点过后菜场就打烊了。沿街的卖菜小店基本都还处于关门状态,因为过完年后疫情严重了,店主回不了上海。

油米之类比较重的大件,我就基本在网上下单了。快递不能进小区送货的规定出台后,辛苦孩爸跑腿做搬运工。通过电商采购日用品和鲜食,尝试下来还是有时间保证的。天气好的日子,看到各快递公司在小区门外一字排开大大小小的包裹等待买家前来取货,这阵势是体现中国网购便利、物流快捷的最好证明。除了实体店,还有其他多种采购渠道,不愁物资跟不上。

宅家一段时间,主妇的确把能炒的菜都炒了一遍。这期间,因为下厨的时间很多,我的炒菜技艺和心得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翻新花样这件事上,还是动了一番脑筋。管好一家人的吃饭问题,每家主妇的贡献应该不小吧。


记录 | 疫情时期买菜记


3月,国内防疫措施初见成效。各小店经营者结束回沪后的隔离期,陆续开张。社区又恢复了往日的烟火气:餐饮店除了可以外带,又新推出外卖熟食;包子店重开,又可以吃到新鲜做的热乎乎的包子;馄饨店的单子上写着:“好好吃馄饨,打好防疫战。”

3月12日,世卫组织宣布,新冠肺炎疫情进入全球大流行。中国的防疫工作重点转变为内防扩散、外防输入。全球开始抢粮囤粮,多个国家开始限制本国粮食出口。中国那么多人,粮食够吃吗?新闻里说了,咱们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表示,中国完全能依靠自种的粮食自给自足,不会出现“粮荒”。这不,家里的大米所剩不多了,我刚在网上采购了大米,还不准只采购一袋,至少得2袋以上捆绑着买,看来粮食很充足啊。过年时关乎国计民生的货物是充足的,现在在逐步复工复产的前提下,更不必担心我们的吃了。


记录 | 疫情时期买菜记


作者:小森

文中插图均为笔者女儿的绘画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