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影響1300萬保險業者的4大趨勢:每個都與你有關

後疫情時代,影響1300萬保險業者的4大趨勢:每個都與你有關

有觀點說,新冠肺炎疫情是近年來全球最大的黑天鵝事件,發生得猝不及防,又逐漸蔓延至全球。

也有觀點認為,新冠肺炎疫情表面看是黑天鵝,實際卻是灰犀牛,原因在於,其對於全球經濟版圖乃至社會政治格局都將產生長遠而深刻的影響,並非短期所能消除。

對於國內保險業而言,這種影響已經感同身受,而無論是暫時的影響還是長期的影響,勢必會傳導至國內1300萬保險業直接從業者。

注:根據保險業協會發布的《2018年中國保險行業人力資源報告》,截至2017年底,保險公司職工數118萬有餘;另據銀保監會中介部主任姜波披露的數據,截至2018年末,國內保險公司個人代理人800多萬,專業代理機構銷售從業人員334萬,經紀機構執業人員23萬,公估機構執業人員2萬。不考慮近兩年行業擴容帶來的人力增長,這意味著目前保險業直接從業人數約為1300萬左右。

宏觀經濟下行,成保險業發展最大的現實環境,且影響料將持續數年

一季度GDP增速“-6.8%”,這是國內經濟的真實反映,也是保險業發展所面臨大環境的真實寫照。

在經歷了40年的高速發展之後,保險業漸漸做好了GDP“中高速”發展的準備,但突如其來的疫情將期望值進一步壓低。宏觀經濟下行,絕大多數行業發展都將承壓,保險業也不能置身事外,一季度,這種壓力已經分外明顯。

按照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披露的數據,一季度保險業原保險保費收入是1.67萬億,同比僅增長了2.3%,增幅同比下降了13.6個百分點。其中,財產險增幅同比下降了7.7個百分點,人身險增幅同比下降了15.22個百分點。

儘管保險業同比增速依然高於GDP增速,但相較去年同期,增速已經大幅回落,預計二季度,隨著國內疫情負面影響大幅減弱,GDP增速以及保險業增速將強勢反彈,但受到國外疫情蔓延的持續影響,GDP增速仍將面臨巨大壓力,而這也將直接影響到保險業發展。

最直接的影響,客戶沒錢了。

經濟下行之下,對大多數行業造成巨大沖擊,抗風險能力弱的中小企業尤甚,而中小企業主往往是銀行、保險公司的主力客群之一,這類客戶的減少,對保險公司的影響顯而易見。

即便是工薪階層,經濟下行之下,失業率提升,收入增速勢必受到波及,也會直接影響其消費決策,畢竟保險並非剛需產品。

對於人身險公司負債端而言,儲蓄性質的年金險首當其衝,明顯不好賣了。

對於財產險公司負債端而言,多種業務類型也顯著承壓:

新車銷量嚴重下滑,新車保費增速受到嚴重影響,因為停駛,申請保單延期的車輛也明顯增加,一季度車險保費1939.38億元,同比減少2.74%。

經濟景氣度下降,工程保險、信用保險、貨物運輸保險乃至意外險等發展都嚴重承壓,甚至出現負增長。

社會違約概率顯著增加,保證保險賠付率明顯提升,一季度同比提升50%,保險公司不得不全面收緊此項業務。

新冠疫情正悄然重塑著保險公司的業務端,更重要的是,其今日對新單保費的影響,在未來還將持續,演變成對於續期保費的影響,在更長的時期內影響保險業發展數據。

市場利率中樞快速下行,保險公司投資端壓力倍增,利差損風險顯著加大

負債端本已艱難,但投資端面臨的壓力一點不比負債端少,甚至更加明顯,更加直接,市場利率中樞快速下行,保險公司投資端壓力倍增,利差損風險正顯著加大。

數據顯示,自2020年以來,央行已經先後三次實施降準:

首次降準在1月1日,央行決定於2020年1月6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釋放長期資金約8000多億元。

第二次降準是在3月13日,央行宣佈3月16日起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對達到考核標準的銀行定向降準0.5至1個百分點,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

4月3日,央行三度降準,決定對中小銀行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釋放長期資金約4000億元;同時宣佈將下調金融機構的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從0.72%下調至0.35%,這是央行2008年11月份以來首次降低超額準備金利率。

多次降準的目的顯而易見,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但不斷的降準之下,卻對於保險業投資端帶來巨大壓力。

尤其是疫情加劇了全球資本市場的動盪,有人說,2020年的資本市場是“魔幻現實主義”色彩的,股神巴菲特活了89年也僅見過一次的美國股市熔斷“名場面”,吃瓜群眾卻一連見證4次,原油期貨價格甚至跌至負值,更是前所未見。

這些做夢都想不到的場景真實的發生了,也真實地加劇了險企的投資端壓力。從上市險企一季報來看,這種影響已經開始顯現:

中國人壽,一季度總投資收益率下降1.58pct至5.13%,淨投資收益率達4.29%,同比小幅下滑0.02pct。

中國平安,一季度淨投資收益率3.6%,同比下降0.3pct;年化總投資收益率3.4%,同比下降1.7pct。

中國太保,一季度年化淨投資收益率為4.2%,同比下滑0.2pct;年化總投資收益率為4.5%,同比下滑0.1pct。

投資收益是影響險企利潤表現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從一季度的表現來看,全年淨利潤下滑已經無可避免。

投資收益下行也將影響保險產品格局,長期來看,儲蓄型產品收益率將進一步降低,為減少敏感性,險企也必將加大保障型產品銷售力度。

更重要的是,市場利率中樞的下滑將加劇保險公司的利差損風險。尤其保險產品具有一定逆週期屬性,在市場利率下滑的背景下,銀行理財等產品收益率快速下降,而儲蓄型保險產品相對收益率較高,這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險企負債端壓力,但也將進一步加劇險企投資端負擔。

現代生活方式被極大改變,險企被迫加速線上化,加大科技投入成長期趨勢

除了顯而易見的變化,新冠肺炎疫情對於保險行業更深層次的影響在於,其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有人說,在家時間如果持續一週,只能算一個實驗,但持續超過一個月後,其將開始制度化,深刻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

“互聯網女皇”瑪麗·米克(MaryMeeker)新近發佈的一份疫情趨勢報告,也稱“新冠疫情改變了我們的現代化生活方式,但我們對這種變化的理解才剛剛開始”。

報告稱,世界前20大經濟體實施社交距離政策,悄無聲息改變人們的生活:上班族——數字化網絡居家辦公、學生——網課、家庭娛樂/消費——互聯網娛樂/消費……

可以看到,在多數行業“苦不堪言”的同時,也有一些行業在以空前的速度在發展,包括科技、創新、醫療、資源共享等。

保險業也因為此次疫情,迅速重塑對於“科技”“互聯網”等的看法,在隔離期間被迫將全部業務轉至線上進行:線上晨會、線上培訓乃至線上增員、線上產說會等都熱火朝天。

這種影響也註定不是暫時的,而是長久的,深遠的,普華永道在近期發佈的研究報告《突圍升級,數字化助推後疫情時代保險行業渠道轉型》中明確提出:

新冠疫情期間,保險行業受到了多方位的影響,尤其是“開門紅”期間的多個主要渠道的銷售活動受到極大的挑戰。不過,即使疫情對保費收入的負面影響是暫時性的,此次卻暴露了保險公司在渠道依賴和營銷模式方面的深層次問題。我們認為,疫情過後保險業會加速變革的進程,重點體現在業務精細化運營和數字化建設聚焦兩個方面。保險公司應順勢化壓力為動力,從不同層次的策略上佈局,加快渠道轉型和能力升級。

積極開源節流,保險公司從增量市場加速轉向存量市場

疫情負面影響之下,除了積極適應新常態,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之外,保險公司正積極開源節流,尤其在開源方面:

加大健康險銷售力度。疫情影響之下,消費者風險保障意識覺醒,帶動健康險銷售提速,成為一季度行業不多的亮點之一。數據顯示,一季度健康險保費同比增長達21.5%,而同期行業的整體增速僅2.3%。

加大渠道增員力度。無論是銀保渠道還是個險渠道都在加速增員,個險方面的表現尤其明顯,截至3月末,6大上市險企中,除中國平安外,其餘5家銷售人力規模均顯著增長,宏觀經濟不景氣為行業增員創造了便利條件。

中國人壽206.8萬人,較上年末18.6%;

中國平安113.2萬人,較上年末-2.8%;

中國太保82.3萬人,較上年末3.1%;

新華保險50.7萬人,較上年末1.8%;

中國太平38.7萬人,較上年末14.7%;

中國人保38.5萬人,較上年末33.2%。

但疫情對於行業更深遠的影響還在於迫使保險公司加速從增量市場轉向存量市場——行業高速成長時期,保險公司最關注的是增量市場,然而當增速有所下滑,增量市場開拓難度加大,險企開始加大存量市場開發力度,新冠疫情的延續將進一步加速這一進程。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漸趨結束,然而其對於經濟,對於保險業,對於1300萬直接從業者的影響卻在剛剛開始……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