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傷害與暴力,再多的我愛你,都是謊言

最近好像總是能聽到壞消息,看新聞的時候也是既氣憤又傷心。去世、家暴、傷害是最近被頻頻提到的關鍵詞,今天又看到了北大女生的新聞……

那些加害者往往都會冠冕堂皇地打著愛的幌子,而實際上,面對傷害與暴力,再多的我愛你,也不過都是謊言罷了。

今天我們分享的6本書,每本書裡都有著一個遍體鱗傷的女孩,無論是20世紀30年代生於美國的米拉、50年代北歐的阿加特、當代的艾莉諾,還是2019年現實世界中的具荷拉,她們都分別遇到了來自丈夫、男友、父親、兄長的暴力,有肢體上的傷痛,亦有精神上的虐待。

她們有的成年後仍舊飽受回憶的折磨,有的試圖勇敢反抗卻難逃家庭的禁錮,有的五年後才下定決心說出那句“離婚”……

這6本書,並不是每一本都在完全地討論如何應對暴力,反抗暴力只是她們生活中的一個片段。

正如傷害往往悄悄散落在生活的各個角落,它可以輕易發生,造成的創傷卻不容易被抹去、治癒

從沉默到覺醒,從容忍到抗爭,從自我欺騙到自我救贖……每個遭受家暴的人,也一直在做出自己的選擇。我們也希望那些曾經被傷害過得女孩們能走出來,開始自己更加美好的生活。



《阿加特》

面對傷害與暴力,再多的我愛你,都是謊言


《阿加特》中的“我”是一位即將退休的心理醫生,他遇到了一位患有嚴重躁鬱症的中年女人——阿加特。

阿加特過得很不好,對她來說,“要是非裝出積極向上的樣子不可,我會覺得自己噁心。”

抑鬱到無法正常生活,阿加特的心結是她的成長經歷。

小時候她和妹妹經常被父親撫摸全身,因為父親是一位盲人,而這是他“看見”她的方式。

面對這樣的猥褻,阿加特的母親視而不見,“我認為我母親完全清楚他做了什麼,但是我搞不懂,她到底是對此毫不介意,還是實際上就是喜歡看我受折磨。”

面對傷害與暴力,再多的我愛你,都是謊言

△ 《白小姐》中遭受家庭暴力的小女孩

成長中來自父親的性暴力、母親的冷暴力,讓阿加特至今仍舊飽受折磨,她覺得自己就像一個雙腿斷掉的人看著別人嬉戲玩耍。

對每個童年遭受暴力的人來說,旁人的佯裝無視或饒有興趣的觀看,亦是一種心魔。當暴力停止後,傷害卻並沒有停止。


《艾莉諾好極了》

面對傷害與暴力,再多的我愛你,都是謊言


艾莉諾是一個普普通通、甚至有點無趣的女孩:她沒有手機,基本不上網;從不主動與同事聊天;沒有人會來拜訪她,除了社保局的、抄水錶的、傳教的……

艾莉諾是一個孤獨的、沉默的人,只需要很少很少的關注和照顧。直到突然有一天,一直難以擁有親密關係的她,確認自己喜歡上了一個搖滾歌手。

然而,當她和迷戀已久的歌手在一起後,卻發現,這個男友是一個爛人——打斷艾莉諾的手臂,讓她自己去醫院,並且要她說是自己摔斷的。

幸好,好心的護士告訴艾莉諾——真正愛你的人不會傷害你,和傷害你的人在一起是不對的。

面對傷害與暴力,再多的我愛你,都是謊言

一向獨來獨往、不擅長社交的艾莉諾,這一次勇敢地對暴力做出了反抗:讓爛人男友搬走,當他不肯時,打電話報警,並且換掉了門鎖。

在現實中,或許也有很多人像艾莉諾一樣,遭遇傷害的時候,並沒有意識到那就是暴力。這個世界,需要更多好心的護士、負責的警察,以及勇敢對暴力說不的自己。


《醒來的女性》

面對傷害與暴力,再多的我愛你,都是謊言

還記得《致命女人》中,那個一直穿著長袖的女鄰居Mary嗎?生活在上世紀60年代的她,時常僅僅因為和其他男人說了幾句話、跳了一支舞,就被打得遍體鱗傷。

來自家庭的暴力,從不是近些年才出現的,它像一隻無形的手,隨時會掐住女性的喉嚨。

在《醒來的女性》中,比Mary更早30年的米拉,一生都在經受這種暴力,她反抗過,卻逃不過來自“家”這個字的禁錮。

面對傷害與暴力,再多的我愛你,都是謊言

△ 《致命女人》中一直穿長袖的女鄰居Mary

米拉的父親是個“好男人”,因為他撐起了家庭,不喝酒,也不做壞事。但從結婚起,他就毆打妻子,米拉出生後,又開始拿米拉出氣。當米拉帶著一身傷,鼓起勇氣反問母親什麼時候能不再捱打的時候,得到了這樣的回答:“只要你還住在這家裡,你就得捱打!”

當米拉偷偷攢夠了錢,從家裡搬出去後,氣急敗壞的父親趕來,當眾扇了她一個又一個耳光,認為她背叛家庭、道德不潔。而牧師和工友們就在一旁看著,她啜泣著,試圖解釋,為自己辯護,卻無人伸出援手。

在字裡行間,最令人心驚膽戰的,並不是父親暴力的肆無忌憚,母親扭曲的逆來順受,而是旁人的冷漠目光,是“家醜”這個詞可以把暴行合理化的社會氛圍。

或許米拉的故事已經太過久遠,但她的努力反抗,也留給了我們一個思考:今天,“家”是否仍舊是“暴”的脫罪令牌?


《女性貧困》

面對傷害與暴力,再多的我愛你,都是謊言


這是一本講述日本女性貧困的紀實文學,日本NHK電視臺跟蹤採訪了許許多多掙扎在貧困中的女性:她們有的是單親母親,有的因為上一輩的貧困而無法繼續學業,有的陷入色情產業無法脫身……

而家暴,亦是她們許多人的共同經歷:

40歲的晴美為了遷就丈夫的工作調動,離職成為了家庭主婦,生完孩子後卻遭到了丈夫的精神虐待:“明明就是靠我養活”、“才沒有公司要你呢。”

十六歲的吉吉,因為無法再忍受繼父的性虐待,而選擇離家出走,因為無法打工,更無法擁有自己的單獨住所,她不得不變成“援交”少女。

面對傷害與暴力,再多的我愛你,都是謊言

在這些現實案例中,許多女性遭受了前夫的肢體、語言暴力,而社會卻沒有機構、沒有法規來保護她們,甚至大部分暴力的實施者沒有付出任何代價,有的離婚後連孩子的撫養費也不出。

儘管這些貧困女性仍掙扎著生活,仍舊會說出“如果前途有希望,再苦我也能堅持下去”這樣看似充滿希望的話,但或許,我們應該做的,是減少這種“勵志”事情。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面對傷害與暴力,再多的我愛你,都是謊言


有的時候,家庭暴力,不僅僅來自親密關係或父母,也可能來自你的兄長。

這本小說中的主人公塔拉,是個17歲之前從未上過學的女孩,後來,她靠自己的努力,一路讀到了劍橋博士,見識到了更廣闊的世界。

在她的原生家庭裡,父親不讓孩子們讀書,母親是永遠的沉默,而其中一個哥哥肖恩,總是熱衷於和塔拉開玩笑:鉗制她的雙手、拉扯她的衣服、或者惡狠狠地戳她的肋骨。

面對傷害與暴力,再多的我愛你,都是謊言

△ 《監護風雲》中,男人不僅打女人,也打孩子

儘管塔拉每次都疼得直流眼淚,她卻次次接受哥哥的道歉——那只是個玩笑。她說服自己很堅強,用這種自欺欺人的方式,模糊著這種暴力。直到一天,塔拉突然意識到:“難道他不知道他在傷害我嗎?他的快樂正源於對我的羞辱。羞辱我並非事出偶然或副作用。那是他的目的。”

面對暴力,害怕與恐慌之外,塔拉這樣的對家人暴力的“諒解”和“自欺欺人”,是許多人的反應。

而她的自我醒悟,也提示著每個人,沒有什麼理由是可以諒解暴力的


《小謊言》

面對傷害與暴力,再多的我愛你,都是謊言


這部小說是去年攬獲艾美獎的高分美劇《大小謊言》的原著,故事圍繞四個女性展開,有讀者評論說:“只有女人才能深刻體會到,那些看似平常的生活細節中蘊含的壓抑的痛楚。”

其中一個主角叫塞萊斯特,社交網絡上的她,和丈夫男才女貌,兒子乖巧,富足而安逸。可是,她眼中一閃而過的黯淡是什麼?

塞萊斯特風度翩翩的丈夫,是一個捏著鼻子給小孩講睡前故事的人,是一個會和善地和女服務員交談的人,也是一個夜晚對自己妻子拳打腳踢的人。

在狂暴過後,他又總是痛哭流涕地辯白、悔恨:他只是偶爾控制不住自己的負面情緒。

面對傷害與暴力,再多的我愛你,都是謊言

△ 《大小謊言》

塞萊斯特選擇原諒,她愛他,所以繼續著這段詭異的婚姻。

在五年中,她縱容著暴力入侵自己的日常生活,甚至她從無動於衷、百般容忍,學會了還手。

比家暴更可怕的,是自己對自己撒下的謊言:我很好,他很愛我,這些都只是意外。說出離婚的那一刻,塞萊斯特第一次親手擊碎了自己的光鮮亮麗,面對生活的真相。

從沉默到覺醒,從欺騙自己到抗爭、自我救贖……遭遇家暴的女性,也一直在做出自己的選擇。


互動話題

你或身邊的人遭遇過家庭暴力嗎?

你認為消除家暴,我們該做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