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種植如何實現高產?

茄子這一蔬菜是很多老百姓餐桌上的最愛,下面為大家介紹一篇茄子優質栽培技術要點。

茄子種植如何實現高產?

一、選地、施肥

茄子不耐澇,應選擇地勢較高的地勢栽培。粘壤土通透性差,若遇雨水多的年份,易漚根死秧,應該挖好排灌溝,平整土地,防止積水雨澇。另外,宜採用小高廂栽培,廂高20-45釐米,廂面寬100-120釐米,廂溝寬20-30釐米。茄子為深根性喜肥耐肥蔬菜,宜深耕重施基肥,畝施腐熟的有機肥5000公斤,磷酸一銨40公斤,硫酸鉀30公斤,均勻撒施,深翻平整;若肥源充足,每畝可撒施10000公斤以上的有機肥,並均勻撒施過磷酸鈣50公斤;若土壤有機質充足,也可以全部採用化學肥料,畝施大顆粒尿素10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硫酸鉀50公斤。

二、品種選擇

應選擇耐低溫、耐弱光能力強、抗病、果實品質、形狀、果色符合消費習慣的品種。目前主要以長茄和長卵茄為主,如布利塔、紫陽長茄、星光001等。

茄子種植如何實現高產?

三、播種

用種量150~225g/hm2。苗床施藥土可用15kg細砂加70%五氯硝基苯和50%福美雙各5g混勻作藥土,苗床用藥土15kg/m2,60%~70%藥土作苗床墊土,以預防苗期猝倒病,餘下的作蓋土。播前將苗床土澆透底水,均勻撒播種子,播後覆細土1.0~1.5cm,隨即蓋好地膜保溼增溫。

四、加強苗期管理

苗期進行2-3次間苗,除去過密過弱苗。育苗期正值雨季,溼度大,特別要注意防止猝倒病、立枯病,可少澆水,病害發生後立即拔除病苗,撒適量草木灰控制蔓延。此外,避免漚根和秧苗徒長。視秧苗生長情況追施充分腐熟的清淡人糞尿1-2次,苗齡35-40天,選晴天傍晚或陰天定值。

五、整廂、施肥、定植

茄子怕澇,忌窪地,也不宜密植,互相遮檔下通風不良,易發病,品質差,產量低。以深溝窄廂種植為好,廂寬83釐米,廂高18-25釐米,溝寬40釐米,種植2行。行株距50釐米×43釐米,2100株/畝為宜。茄子採收期長,需要養分多,加之根系再生能力較弱,應注意深耕重施基肥,穴施或溝施腐熟有機肥2500-3500公斤/畝,複合肥50公斤/畝或過磷酸鈣40公斤/畝,草木灰50公斤/畝,禁用城市垃圾肥料。

六、田間管理

1、肥水管理

施足基肥,施豬糞渣75t/hm2,餅肥1500kg/hm2,磷、鉀肥各 1500kg/hm2作基肥。輕施苗肥,在定植後至開花前應追2次肥,濃度不要太高,否則會造成植株徒長,引起落花、落果,加重病害,最好用稀釋5~10倍的豬糞水或進口氮磷鉀複合肥,不用氮肥催苗。穩施花肥,自第1朵花開放到第1批果迅速膨大這段時間為茄子的大量開花期,也是雜交制種的人工去雄授粉期,為防止植株落花落果,在不是嚴重缺肥的情況下,一般不用追肥。重施果肥,當根茄(或稱門茄)長至商品成熟度時,每株茄棵上基本上都掛了2~3層果,這時果實膨大需要大量養分供給,要大追肥,重追肥,一般每隔7~10d追1次肥,以稀豬糞水和複合肥為好,果實轉黃即可停止施肥。

茄子種植如何實現高產?

保證植株充足的水分供應是提高種子發芽力的關鍵,特別是生長後期,因處在高溫乾旱季節,更應注意灌水。茄子在開花坐果期即可澆水,一般全生育期澆6~8次水,茄子的單葉面積大,水分蒸騰較多,一般保持80%土壤相對溼度,當土中水分不足時,植株生長緩慢,甚至引起落花,所結的果實果皮粗糙品質差。當雨水過多時還要注意排水。從結果時即可開始浸灌,但應堅持“一淺”、“二急”、“三涼”的原則,“一淺”是灌水不能超過畦高的 2/3~3/4;“二急”是急灌急排;“三涼”是水涼、土涼、天涼。因此,在晚上灌水效果較好。灌水後應及時追肥、中耕除草,其操作同常規栽培。結合澆水,施稀薄的糞肥或化肥;果實結果以後可追澆濃的糞肥或化肥,以氮肥為主,人工追施300~375kg/hm2尿素以供果實不斷生長的需要;果實最旺時期,也是需肥最多時期。

2、摘葉。植株封行後,及時摘除老葉、病葉、黃葉,以利通風透光,減輕病蟲害蔓延。

3、中耕培土。中耕早期宜深,後期要淺。株高40釐米左右時,要進行培土,以防倒伏。

七、病蟲害防治

1、病害種類

一是黃萎病。又稱半邊瘋、黑心病、凋萎病。植株受害,一般自下向上發展,初期葉緣及葉脈間出現褪綠斑,晴天中午呈萎蔫狀,早晚尚能恢復,經一段時間後不再恢復,葉緣上卷變褐脫落,病株逐漸枯死,葉片大量脫落呈光桿。

二是枯萎病。葉片自下向上逐漸變黃枯萎,病症多表現在1~2層分枝上,有時同一葉片僅半邊變黃,另一半健全如常。橫剖病莖,病部維管束呈褐色。此病易與黃萎病混淆,需檢測病原加以區分。

三是疫病。病部凹陷、軟化、腐爛。溼度大時病部表面長出白色粉狀黴層。莖基部、莖杆、枝條發病,病部紫褐色,皮層軟化,稍縊縮。重時造成整株或病部以上死亡而整株或整枝折斷。

四是根腐病。該病主要侵染茄子根部和莖基部。

五是青枯病。茄子被害初期,個別枝條的葉片或一張葉片的局部呈現萎垂,後逐漸擴展到整株枝條上。初呈淡綠色,變褐焦枯,病葉脫落或殘留在枝條上。用手擠壓病莖的橫切面,有乳白色的粘液(菌膿)滲出。

2、防治技術

(1)土壤消毒。有條件的地方,可利用作物休閒的季節,進行長時間的土壤浸泡,能顯著地消滅土壤中有害雜菌與病蟲。也可採用夏季高溫悶棚。溫室大棚在高溫季節晴天的上午,土壤翻耕澆水後,密閉棚膜,使棚內溫度高達70℃以上,以殺死棚內和土壤中部分病菌和蟲卵。悶棚時間一般掌握在15~20d,1個月更好。溼熱殺菌可以有效殺死土壤中的各種線蟲、有害真菌和細菌,解決重茬死苗的難題。

(2)藥劑防治。生長期進行噴霧和灌根。灌根方式除採用淋施外,還可將噴霧器的噴頭取下,直接用噴霧杆施藥灌根。在生長期防治根腐病可選用藥劑為惡黴靈、立枯淨、DT等藥劑;防治枯萎病、黃萎病可選用藥劑為增效多菌靈、DT、絡氨酮水劑等;防治疫病可選用藥劑為甲霜酮、百菌清等;防治青枯病的藥劑為世高、氯溴異氰尿酸、DT等。

八、適時採摘

秋茄一般開花後23-25天採摘,時間最好在早晨或傍晚,採收過早,產量低,採收過遲,果肉粗糙,影響後期產量。採收時嚴格執行農藥安全間隔期。(文/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