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雞湯、喪文化、惡趣味為什麼有的會流行於網絡?

宋白華


因為放棄努力比努力堅持容易多了,人們在自己放棄努力的時候想要看到更多的人也在放棄,以便自己更加心安理得的頹廢:瞧,反正努不努力結果還不是一樣,大家一起樂一樂有什麼不好的。

  • 首先咱們來說說毒雞湯,毒雞湯的流行之前,是廣大網友被一大批雞湯文洗滌心靈,心靈雞湯告訴我們凡事只要夠努力夠樂觀,一切問題和煩惱都會迎刃而解,但是影響一件事情的成與敗的因素太多了,努力只是完成一件事情的基本要求,很多時候天賦、機遇、背景才是成功的與否的決定因素。你只能說成功必須要努力,但是努力並不一定會成功。所以在雞湯文激勵下的網友發現自己努力樂觀沒有收到預期效果,並且隨著心靈雞湯文所暴露出來越來越多的邏輯錯誤以及思維陷阱,於是就有網友就創造了專門跟心靈雞湯相對的心靈毒雞湯。
  • 毒雞湯應該屬於喪文化的一部分,毒雞湯放大了天賦的的作用,認為努力無用,然後心安理得的什麼也不做,沒有天賦連努力也放棄了,連希望都不要了。
  • "喪文化"是指流行於青年群體當中的帶有頹廢、絕望、悲觀等情緒和色彩的語言、文字或圖畫,它反映出當前青年的集體焦慮,無法改變現實的無力感。如何努力也難以打破固化的階級的絕望 —— 發展前景太過迷茫,前進的路太過曲折,我們洞悉並受困於自身無能。既然如此,就權讓我們躺一躺。
  • 面對現實的無力感,焦慮之下,需要更多“樂子”放鬆,線下解憂靠酒精尼古丁麻痺神經,逃避現實。網絡上看一些“惡趣味”段子視頻之類不用帶腦子,不用思考,甚至是窺見自己內心的想做沒有勇氣做的低級追求,也能麻痺神經,比抽菸喝酒更健康更經濟,畢竟當今金錢崇拜的社會環境下,窮是喪的主要原因。古人云: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而今青年都篤信:何以解憂,唯有暴富。

這些流行起來的毒雞湯喪文化和惡趣味正式抓住了人們想要逃避現實的心理,給你不努力的藉口,讓你看你不是孤單一個人在放棄自我,讓人心安理得墮落在低級趣味和追求裡。


老人鹽


現在的社交網絡日趨發達,各種各樣的“正能量語錄”慢慢的都變了個味兒,處處充斥著一種營銷的味道。

毒雞湯是指乍一看像是心靈雞湯文,再細細品,卻是滿滿誤導的信息。

喪文化是指一些90或00後的一些年輕人,在現實生活中,因為生活、學業、事業、感情等等的不順,在網絡上、生活中表達或表現出自己的沮喪,已形成的一種文化趨勢。

特指流行於青年群體當中的帶有頹廢、絕望、悲觀等情緒和色彩的語言、文字或圖畫。

惡趣味是指不良的嗜好、興趣愛好,有時候用以自謙,指沉迷於與自身社會地位、身份不大相符的興趣愛好,多見於動漫同人用語。

這三種現象的流行都不是偶然,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才出現的一種必然的結果。

但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流行的主體大多都是年齡偏小的年輕人。

曾幾何時,雞湯文化覆蓋大江南北。

那時候的雞湯確實是正能量滿滿,每一個人也確實都能從雞湯文章中找到讓人振奮的力量,讀完也確實像“打了雞血一樣”。

隨著雞湯文的暴增和飽和,有人就開始在這上面做文章,開始了各種玩法,終於就把雞湯玩壞了。如果現在有人再說你滿滿的正能量,那絕對是在嘲諷你。

喪文化和惡趣味也同樣如此。

現在的後浪們,不再像自己的父母輩那樣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情緒,再加上網絡的發達,和文化產品的繁盛,每個人都在網絡上展現著自己的話語權,漸漸的就形成了一股潮流趨勢。

也無可厚非嘛,大浪淘沙之後,能夠留存下來的才是精華。


妖嬈一隻貓


慧根劣,閱歷貧,浮噪迷茫和跟風現象,好多發佈者華眾取寵的利益燻心把例案包裝粉飾成精典勵志情節,有時就成了魯迅先生筆下的精神勝利法,這是可悲的社會現象應予以道德遣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