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盞工藝師曾旭:不同釉色的建盞用的釉水是一樣的嗎

在燒製過程中,一款釉水在不同的窯溫和氛圍之下可以燒製出萬千花色,不盡相同。到底是什麼樣的因素創造了建盞釉色的無限可能呢?下面隨著建盞工藝師曾旭一起來探究下這藏於釉水中的奧秘:

建盞工藝師曾旭:不同釉色的建盞用的釉水是一樣的嗎

1、 從製作原料上分析

建盞的製作原料是採用建陽水吉一帶含鐵量較高的粘土為胎底,這些粘土中含有一些未風化的斜長石、鈣長石以及石英粗顆粒。建盞上色的釉水也是取自當地山谷中,俗稱"釉庫"的釉料。這種釉料含鐵量較高,含磷較多,採回的釉土中還需要混以草木灰,以増加釉中鈣的含量。這些釉料成分複雜,含有多種微量元素,本身就帶有不同的顏色。同一元素不同化合價的鐵離子對呈色也有顯著的影響,這就直接導致了同一釉水不同釉色的生成。

建盞工藝師曾旭:不同釉色的建盞用的釉水是一樣的嗎

2、 從燒製工藝上分析

"這樣的確定是美麗的,但變化無常更為美麗",小編認為用這句話來形容建盞的窯變最為貼切的。多變又不穩定得燒製條件是盞器瑰麗幻影的主要促因,在某一特殊條件下釉水發生化學變化或物理變化,形成了各類的釉色斑紋。由於釉水中含有的成分因子不均,在燃燒過程中達到一定溫度就會出現液相。在溫度繼續升高的同時,大量液相封閉整個胎體,並逐漸呈黏性流動。

建盞工藝師曾旭:不同釉色的建盞用的釉水是一樣的嗎

以油滴釉色形成原理來看,當窯內溫度達到1300℃以上時,釉料中的成分產生變化,同時胎中的氣體升溫,體積顯著膨脹而進入釉液中,形成較大的氣泡。若某一氣泡所經途徑為富鐵區,過飽和的氧化物會在氣泡的氣與液相界上異相成核,析出了氧化鐵的微晶。這些微晶與本來在釉中的氣泡一起,大部分往釉面遷移並且"鼓掌"起來。隨後爆破,形成"火山口",再經歷火山口坍塌,收斂,平復等一系列過程,最終促成油滴的形成。

建盞工藝師曾旭:不同釉色的建盞用的釉水是一樣的嗎

油滴是氣泡自釉中出現的痕跡,以此作為中心由三氧化二鐵結晶而成。若溫度在燒成後期提高得較多,胎中含鐵量高大9%,在窯中高溫時部分鐵質溶入釉中。釉層中的氣泡將鐵質帶到釉面,當燒到1300℃時,釉層流動把鐵質拖帶成條紋狀,冷卻時則從中析出一排排赤鐵礦小晶體,從而形成絢麗的兔毫盞。若溫度過高或冷卻過快,就會使釉水下垂如漆,形成純黑釉,無兔毫紋呈現。若溫度過低或火焰氣氛不當,則會褪變為其他雜色釉。而最為神秘和富於變化的曜變盞也是在油滴和兔毫的基礎上,溫度和瓷釉反應達到極致的幻變成果。

釉水的變化不拘主宰了建盞的面貌不一,但舉目望去油滴、兔毫或曜變,即使釉色迥異,終是以一釉致百變。追其源頭,不過是在變化中開拓黑釉茶盞的無限可能。


建盞工藝師曾旭:不同釉色的建盞用的釉水是一樣的嗎

曾旭《九天流螢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