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共108條,分別該如何理解?

用戶12345670wys888


【仲景原文】  傷寒,腹滿,譫語,寸口脈浮而緊,此肝乘脾也,名曰縱,刺期門。(108)

【釋疑解惑】  

①怎樣理解“傷寒,腹滿,譫語,寸口脈浮而緊”?

答:㈠張仲景既論“傷寒”,又論“腹滿,譫語”的目的是突出辨病是表裡兼證。㈡辨識“傷寒”的臨床意義有二,一是外邪侵襲而為太陽病,二是外邪乘機侵入於裡,並加重裡證。㈢辨識“腹滿”的病變證機是脾氣壅滯,濁氣不降。㈣辨識“譫語”的病變證機是肝熱擾心,心神不得所主。㈤辨識“寸口脈浮而緊”的臨床意義有二,一是太陽病主脈;二是肝乘脾主脈,欲明病變屬性,必須脈證合參,一定不能侷限於某1方面。

②怎樣理解“肝乘脾”?

答:㈠張仲景論“肝乘脾”的目的是突出辨表裡兼證為主而演變為辨裡證相兼為主,強調在動態變化中辨治病證。㈡辨識“肝乘脾”的病變證機是肝熱及脾,脾氣壅滯。

③怎樣理解“名曰縱,刺期門”?

答:㈠辨識“名曰縱”,即肝木盛而克脾土,相剋者,名曰縱。㈡辨識“名曰縱,刺期門”的辨治精神有二,一是辨治肝病證,應當考慮肝脾之間的生理關係與病理變化,治當肝脾兼顧;二是肝病及脾,脾病有虛有實,虛者當補,實者當瀉,瀉既能用方藥,又能用針刺,還能方藥與針刺合用。


傳承古中醫


第108條 傷寒,腹滿譫語,寸口脈浮而緊,關上弦者,此肝乘脾也,名曰縱,刺期門。二、釋義:

傷寒,寸口脈浮而緊,這裡的浮而緊,千萬不可理解為“脈浮而緊者,名曰弦也”,將浮而緊與弦脈掛鉤,不然,太陽傷寒證豈不都是肝脈?它這個浮而緊就是太陽表寒證的脈象而已,但腹滿是太陰實證,譫語是陽明實證,如果用麻黃湯汗之,則太陰、陽明受傷,變為壞病。如果用桂枝加芍藥湯治太陰或承氣湯治陽明,又會引邪入裡。實在是難以處置!柯琴曰:“脈有餘而證不足,則從證;證有餘而脈不足,則從脈。有餘可假,而不足為真”,但現在證脈都是有餘,無所適從。既然從六經找不到出路,那就從五臟生克中尋找。內經十九病機曰:“諸腹脹大,皆屬於熱”,各種脹滿腹大的病證,大多與邪熱有關,而脾胃相表裡,譫語又是胃中有邪熱的表現,所以很像是一個裡熱證。

肝邪太盛,肝木乘脾土,導致脾不能疏洩,故腹滿,脾胃之氣不暢,氣窒而熱,故譫語。治病必求其本,洩肝木才能解決脾胃之熱,而期門穴是肝之募穴,是肝臟之氣聚集、匯合在腹部的穴位,刺期門就可以達到洩肝救脾的目的,腹滿譫語自愈。

(摘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