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幫孩子做好一切?彈簧效應:“偷懶”家長,會讓孩子更獨立

文章純屬原創,歡迎轉載分享

考試分數各有千秋,每個孩子的表現的卻大不相同。這就兩個很鮮明的例子,同樣考了60分的孩子,兩個孩子的表現確大相徑庭。

同學A拿到試卷,情緒反應很大,不知道拿回家要怎麼和父母“交代”整個人眼角帶著淚水,呆呆愣愣的坐在那裡。事後想彌補,想想下次吧,這次爸爸媽媽沒說什麼,還幫助我把問題解決了。

習慣幫孩子做好一切?彈簧效應:“偷懶”家長,會讓孩子更獨立

同學B拿到試卷後,馬上認真的看了一下自己錯題的部分,和同學討論解題方法不會的去問老師。知道自己的出錯的原因。孩子回家和父母分析這次考試的利弊,爸爸媽媽也非常的欣慰,選擇相信孩子,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好成績。兩個孩子的表現相信大家也會想到事後的發展。

孩子的智商重要,逆商同樣重要

在很多教育機構都會看到家長們問道我們家孩子挺聰明的,但是就是遇到難題就不做了,再讓他做他就哭哭啼啼的,真是現在不知道孩子的想法是什麼。然後很多家長產生共鳴,也會有很多家長笑笑不語。

習慣幫孩子做好一切?彈簧效應:“偷懶”家長,會讓孩子更獨立

1、你是一個萬能的家長吧

現在家長們對教育是越來越重視,都想讓孩子有更好的學習條件和更高的分數。有的時候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在創造更好的學習條件的時候就比較容易“迷失”,一切阻擋孩子學習困難的我都要去處理掉,我要給他創造最優越的學習條件。在很多教育機構都會看到很多父母在說:這個班級太吵了我們的孩子需要安靜的學習環境。不然你給他們調出去不然你給我們調出去,多影響我們孩子學習啊。這樣做真的是對孩子好麼?

更高的分數更是,告訴孩子上課時候要是聽不懂你就舉手問老師,不會的題要去問老師,在家裡面遇到難題也是這個應該這麼做這麼做。卻沒有讓孩子充分的思考,就把答案輕易的“雙手奉上”甚至有些家長在孩子思考的時候就說你應該這樣這樣。

有時候一個“偷懶”的家長,會讓孩子更加獨立。

習慣幫孩子做好一切?彈簧效應:“偷懶”家長,會讓孩子更獨立

2、當你想讓孩子獨自面對難題時

當我們給孩子排除萬難的擺平所有問題時,孩子就會不自覺的有依賴心裡,反正我有家長,有老師。重要的是我有一個無所不能的家長。什麼事情都可以幫我擺平。我又怕什麼呢?

孩子就會出現怎麼樣的心裡呢?

這次我考試沒考好,怎麼辦?我要怎麼說呢?我拿回家讓媽媽看看,媽媽會告訴我這題怎麼做的。反正媽媽每次都會告訴我的。下次我好好看看就行了。結果下次的時候孩子就會習慣性的想反正有媽媽在,我下次再看就好了。

你讓孩子獨自把試卷的錯題改掉的時候,孩子是不是就出現了之前的場景,在椅子上看著題,不知道想什麼,想著想著就要哭了,這個時候的你是什麼樣的心情?

習慣幫孩子做好一切?彈簧效應:“偷懶”家長,會讓孩子更獨立

面對哭哭啼啼的孩子打罵也不是,更多的是一種無力吧。不知道究竟怎麼辦才好。

困難就像彈簧

彈簧效應:某一事物受到的環境壓力越大,其自身的爆發潛力和空間也就越大,受到的環境壓力越小,其自身的爆發潛力也越小。

如果我們小朋友的內心像彈簧一樣是不是就會像我們一樣強大了。那是不是我們就要變成一個嚴厲的父母,要讓孩子從小就自己面對無數的困難,沒有困難也要製造困難。所以有時候家長越是“偷懶”,孩子才更有成長的空間,也會相對的更獨立。

習慣幫孩子做好一切?彈簧效應:“偷懶”家長,會讓孩子更獨立

挫折利弊分析分為兩個心理上和生理上

挫折之利

心理上:毛毛蟲破繭成蝶,過程中沒有空氣,沒有食物,沒有水分,11天生死搏鬥,破繭而出。

遇挫折,才能成熟,獨立,勇敢。

生理上:小朋友要不斷遇到新的挑戰,學走路,會摔跤,偶遇風寒,會生病。摔倒爬起來,慢慢的就走穩了,學跑步還會摔跤。你是不是會發現他每次都會有不同的變化和進步。

挫折之弊

心理上:每個人的心裡承受能力範圍不同,無底線的給到壓力,可能就會將人壓入谷底。

生理上:毫無節制的訓練,會造成彌補不了的傷痛。

習慣幫孩子做好一切?彈簧效應:“偷懶”家長,會讓孩子更獨立

把握好分寸 循序漸漸

- 第一階段0-1 保護建立信任

母親懷胎十月孩子來到新世界。此時的家長們的愛會無限多,同時我們也要很多的肢體觸碰,陪孩子玩耍、嬉鬧,讓孩子與父母之間的信任和愛很多,便於日後的溝通。

- 第二階段1-3歲,幼兒階段

這時正值孩子可以獨立站立,行走的時候。很多家長看到孩子站立不穩,就不由自主的想要動手去幫助孩子。家長不應該直接幫助,更好的辦法是鼓勵和引導孩子自己完成。

- 第三階段3-5歲,幼兒園階段

孩子進入到了幼兒園,日常生活中與外界的接觸也增加了起來,孩子能夠獨立的做更多的事情了。這時候家長讓孩子獨立完成他能完成的事情,比如穿衣、吃飯。

習慣幫孩子做好一切?彈簧效應:“偷懶”家長,會讓孩子更獨立

-第四階段5-6歲,學前階段

孩子已經步入了課堂,開始逐漸學習到文化知識,孩子所容易遇到的挫折也大多出現在學習方面。家長這時候不要覺得孩子煩人,總是有問不完的問題。 孩子面對學習方面的挫折,最需要的是家長幫他們一起度過難關。家長也不要直接回答孩子的問題,最好事通過查閱書籍,觀察試驗,引導孩子得出正確的結果。

孩子的成長過程就如同在暴風雨中行走,父母以為為孩子撐起傘,能讓孩子更快的行走,實際上恰恰相反。孩子束縛在雨傘下。他就會覺得外面的天空毫無危險。

某一天父母這把傘突然不見了,孩子卻不知道如何躲避暴風雨。

孩子的每個階段都很重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要把我們的愛變成孩子的負擔,愛的方式會在很多方面體現。請信任也請放手。

習慣幫孩子做好一切?彈簧效應:“偷懶”家長,會讓孩子更獨立

你們有鍛鍊過自家孩子麼?你是什麼事都喜歡親力親為的家長嗎?歡迎屏幕下方留言分享你的故事,和大家一起討論

關注椰子媽媽,關注更多育嬰知識。您所想要了解的,剛好是我所專業的,我將盡我所能分享更多育兒知識,喜歡就請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