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價格是怎麼決定和形成的,本文告訴你來龍去脈。

期貨交易中最重要的變量是什麼?是價格!期貨市場的參與者可以分為兩類人群:一類是套期保值者,另一類是投機者。套期保值者需要通過期貨市場來鎖定未來買入原料或者賣出產品的價格,所以套期保值者關心的是價格;投機者需要通過買入和賣出的價格的差異來實現利潤,所以投機者關心的也是價格。因此在期貨市場裡,價格是所有人關心的最為重要的變量,因此探討價格背後的形成機制意義就變得格外重要。


西方經濟學在價格理論上做出了最為廣泛而深入的探討。整個微觀經濟學是以價格為核心展開的。微觀經濟學認為:價格是由供求曲線交叉形成。微觀經濟學通過效用函數推導出需求曲線,再通過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和廠商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假設推導出了供給曲線。當供給等於需求的時候就形成了均衡的價格。


微觀經濟學的核心自然不是求出任何商品在任何時點的價格,它僅僅是向我們展示了價格形成的機理,並且通過供求曲線告訴了我們一個簡單的道理:供求原理。當供給大於需求的時候,由於廠商要把多餘的貨銷售出去,需求曲線告訴廠商提高需求的辦法是降低商品價格(假定商品的其他條件不發生改變),而當廠商調低價格以後消費者的需求會增加,因此供需缺口發生縮小,商品價格要下跌,直到供需達到平衡點;當供給小於需求的時候,消費者通過供給曲線知道如果要獲得更多的產品,只有接受更高的價格,而廠商在得到更高的價格以後也有動力增加產品的生產,這樣一個調整過程將同理可以使得需求缺口得以彌補,而商品價格也在這個調整過程中得到上漲。供求原理同時也是所有分析師分析商品價格的基本出發點。

期貨價格是怎麼決定和形成的,本文告訴你來龍去脈。

在期貨市場中的價格是如何形成的呢?通過國內期貨交易所的交易規則我們知道價格是通過買賣雙方的集中報價形成的。從最直接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明確期貨價格的形成實際上是市場上多空雙方的預期造成的。當整個市場預期價格要發生上漲的時候,多頭加倉而空頭減倉;當市場預期價格會發生下跌的時候,多頭減倉而空頭加倉。這句話的關鍵在於“預期”,因為一方面市場是巨大的,有無數的投資者在這個市場上,要想總體把握如此多的投資者的預期在目前的技術水平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任務;另一方面人的預期是隨著外在市場環境不斷的在發生改變,我們要在一個靜態的條件下去把握整個市場的預期尚且難以實現,要把握一個動態的預期更為艱難。


但是,不管我們能否把握到市場預期,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價格的的確確是市場上千千萬萬的投資者通過各自的報盤形成的。而報盤的存在是基於投資者對價格的預期和判斷,這一點也是可以確鑿無疑。唯一我們無法確定的是,整個市場的預期和判斷的合力究竟是怎樣的。雖然我們無法求出這個數的大小,但是我們可以找到影響投資者預期和判斷的影響因素,從而能夠把握價格的運行趨勢。


我們可以默認投資者都認可供求原理(這是經濟學,也是商品交易的最基本原理):當一個商品的供給大於需求的時候,這個商品的價格傾向於下跌;當一個商品的需求大於供給的時候,這個商品的價格傾向於上漲。那麼當投資者得到信息說某一種商品的供給大於需求的時候,投資者會立刻得到一個預期,該商品的價格要下跌,那麼在期貨市場的操作上,會有更多的投資者傾向於拋出做空,而做多的力量會受到削減。在多空雙方的力量均衡被打破以後,價格出現單邊方向運動,最後形成了價格的走勢。因此供求原理事實上是通過投資者的預期和操作對商品價格發生了作用。


事實上,在經濟學裡有一個很簡單的原理:預期的自我實現。典型的例子是通貨膨脹。當人們都預期通貨膨脹即將發生的時候,大家都會根據這一預期增加當期的消費,在這一行為的推動下,通貨膨脹也就順理成章的發生了。在期貨市場上這個道理同樣存在:無論這個預期與現實情況相符與否,價格的變化都是緊貼著預期運行。只有預期發生了改變,價格運動的方向才會發生改變。預期不變,價格不變。而之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基本面對價格產生的作用和我們的理論是相一致的,那是因為預期在中間發揮作用;當預期與基本面發生偏離的時候,價格將會選擇跟隨預期運動而非基本面現實。這也是我們為什麼可以在市場上看到價格走勢和基本面不相一致的理由。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市場謠傳在東海上有20萬噸的銅將要抵達上海港,那麼在這一消息的刺激下,滬銅的價格勢必要受到打壓走低。但是當幾天過後,有消息證明該信息純屬謠言,那麼銅價很快就會做出調整重新上漲回歸原來的平衡點。(假定市場沒有其他利多或者利空的消息存在)。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決定銅價的不在於那艘裝有20萬噸的船,(事實上在這個例子中這艘船純屬子虛烏有)而是在廣大投資者心目中的那艘船。當投資者都相信那艘船的存在的時候,價格下跌;當真實的信息抹去了投資者心目中的這艘船的存在的時候,價格重新上漲回歸。投資者“心中”的基本面才是決定價格的最直接的力量。

如果我們把期貨市場上的空頭當成“供給”,把期貨市場上的多頭當成“需求”,那麼通過下圖我們可以看到“預期”在決定價格中所發揮的重大作用。


期貨價格是怎麼決定和形成的,本文告訴你來龍去脈。


儘管影響商品價格的最直接力量是投資者“心中”的基本面,但是這並不代表基本面對價格沒有影響。事實上,投資者的預期儘管和現實的基本面會產生偏差,但歸根到底“心中”的基本面是會向現實的基本面發生迴歸的。正如前面提到的東海上的裝載20萬噸的銅的例子,儘管在一段時間內投資者“心中”的基本面和現實的基本面發生了偏離,但最後當真正的基本面信息傳播到市場的時候,即謠傳被攻破,價格很快就向真實的基本面迴歸。市場中存在著一隻手,使得預期的基本面偏離真實基本面只是暫時的。


但是回過頭來,我們也必須要認識到基本面本身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名詞。何為基本面?僅僅計算出市場上一個商品的供給量和需求量就算了解了整個基本面的信息了嗎?答案通常是否定的。這裡又涉及到一個關於“供給”和“需求”的定義的問題。何為“供給”?按照通常的理解,廠商生產出來的產品數量即構成該商品的供給量。但是事實上我們知道真正供應到市場上的市場數量的多少還要受到庫存的調節。特別是這種商品保質期非常長,可以進行長期儲存的時候。電解鋁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凡是參與電解鋁投資的人應該都知道當下電解鋁的供給(如果加上庫存的話)必然是大於需求的,LME倉庫中堆有450萬噸以上的電解鋁庫存,但是我們看到電解鋁的價格在今年一年之內還是發生了穩步的上漲。是供求原理失去作用了嗎?答案是否定的。實際上這裡有一個怎麼看待“供給”的問題。就市場本身可流通的電解鋁的數量而言,目前並不能說是充裕的。歐洲的電解鋁現貨存在100美元/噸以上的升水就說明了這一點。而LME倉庫當中的電解鋁庫存按照市場上的普遍估計有70%是通過融資倉單或者套利倉單的形式存在的,這部分庫存在一段時間內是無法流通到市場當中去的。那麼很顯然這部分被“鎖”在倉庫裡的庫存是無法對市場發生影響的。這部分庫存的數量事實上是可以被從“供給”當中減去的。再來看需求。我們知道在年初的時候,國內有不少投資者囤積有色金屬,比如銅或者電解鋁。這些數量構成了民間庫存。它的存在是因為投資者預期到未來有色金屬的價格會漲因此搶先購入囤積。這部分庫存可以被看成是一種需求,而這種需求事實上是預期導致的結果。對有色金屬上漲的預期導致了庫存需求的增加,而這種需求的增加事實上也是有色金屬價格上漲的一個因素之一。當然從一個更加長期的角度來說,消費的增長才是有色金屬價格上漲的最終推動力。因為任何預期形成的庫存都必然要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釋放出來,一旦消費增長和預期沒有形成一致,那麼對於那些手頭上擁有庫存的投資者而言,長時間的持有必然要形成龐大的資金成本壓力。為回籠資金,他們只能選擇拋售手中的商品庫存。而這個時候庫存就由“需求”轉變成為了“供給”,對於商品價格將構成壓力。


所以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預期”甚至可以在一段時期內改變“基本面”。在庫存這個中間變量的作用下,“預期”可以增加供給,也可以增加需求。當然,預期最後還是要受真實的需求和供給影響。而且“預期”只能在供給大於需求的時候才可能發生作用。當實際需求大於實際供給的時候,這個時候沒有任何中間的庫存變量可以做緩衝和調節,那麼價格只能發生爆發式上漲。


西方經濟學通常是假設市場是完全競爭的。人是充分理性的,而且價格可以對市場信息做出迅速的反應。這些假設和現實市場存在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經濟學原理對實際市場的應用上,必須要做一些調整。通常市場並不是完全競爭的。對於大多數行業來說,進入和退出都存在一定的門檻。譬如電解鋁,且不說項目的建立和退出的成本有多大,即便僅僅是生產線的開工和停工都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電解槽的啟動需要耗費巨大的成本,在對未來價格沒有充分信心的前提下,即便鋁價上漲超過成本,廠商也不會輕易啟動電解鋁產能。而當價格下跌,跌破成本線的時候,廠商也不可能即刻停工。這種行業特點的存在也使得每個商品的價格走勢會形成各自的特點:有些商品價格變動較快,而另一些商品價格波動則較為穩定。另一方面,人不是充分理性的。人們“心中”的基本面和現實的基本面必然要存在一定的差距,這就使得價格對消息的反應上面存在時間差。有的時候價格可能提前在消息公佈前反映出來,有的時候可能在消息公佈的同時價格做出反映,還有的時候甚至是在消息公佈完一段時間以後價格才做出反應。價格的反應速度並沒有我們設想當中的那麼迅捷。投資者的非完全理性也造成市場當中不合理的價差的存在,這也為另一部分投資者進行套利創造了條件。譬如遠期升水超過持倉成本,那麼投資者就可以利用買近月拋遠月的方法來獲得穩定的收益。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明確幾點:現實市場的基本面因素對於價格是具有影響力的。但是這個影響力是通過改變投資者的預期來作用於現實市場,如果預期與現實基本面吻合程度比較高,那麼價格可以較為準確的反映基本面的情況;如果預期與現實基本面發生了偏離,那麼我們可能發現價格與現實情況會產生一定的偏離。當然,正如前面所說,基本面也可能因為人們的預期行為等發生改變。而從一個長期的角度來說,投資者的預期始終都要回歸到現實的基本面上來,這一點是確切無疑的。如此一來,我們在分析基本面情況對價格走勢影響的時候,就不能脫離投資者預期因素的影響,只有較為準確的把握好投資者預期和現實基本面兩者之間的關係,才能對價格在各個時期的走勢做出一個相對較為準確的估計和把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