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獎勵孩子勝過十年說教孩子

這時我們會建議採用另外一種方法——有效獎勵。

有效獎勵獎勵是對一個行為的回報。有時候行為的回報是發自內心的感覺。比如,孩子奔跑跳躍,樂此不疲,是因為他們覺得這樣很開心。他們喜歡畫畫或玩拼圖遊戲,是因為這些遊戲樂趣無窮。

有時候行為的回報是外人給予的。這種外界給予的回報或獎勵可分為三大類:社會性獎勵,如,微笑、注意、表揚、擁抱等。物質獎勵,如,食品、禮物、錢等。特權或活動,如,去動物園、允許多看半小時電視、去麥當勞吃飯等。

當家長使用獎勵時,最好優先考慮社會性獎勵。因為,這種獎勵不增加經濟負擔,不過於正式,而且對孩子有著長久的心理裨益。

親子教育家蒙謹認為,對具體行為或品質的表揚,能夠幫助孩子發現他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優點,增強他們的自信。另外,社會性獎勵的經常使用能夠使得家庭氛圍溫馨、和睦,充滿信任,對孩子內化規則、自覺改進行為最有好處。

家長需要弄清楚,孩子最喜歡哪種社會性獎勵,有的孩子喜歡被親吻、擁抱,而有的孩子則喜歡口頭表揚。針對孩子的喜好,給予他最在乎的獎勵,效果會更好。

當孩子剛建立一種良好的行為時,家長需要在每一次這樣的行為出現後,及時給予獎勵。等到這種行為習慣已經穩定,家長可以間歇性地給予獎勵。

家長使用表揚等社會性獎勵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看著孩子的眼睛。直接的注視表示你在鄭重其事地誇獎孩子,使孩子感到自己和自己的行為意義很重大。

(2)距離孩子近一些。近距離的表揚影響力更大。

(3)微笑。有時候微笑本身就是獎勵。當你用語言表揚孩子時面帶微笑,可以讓他感受到你內心的喜悅。

(4)表揚具體的行為。使用“我”語言。告訴孩子你對他的什麼行為感到高興,如,“我很高興你自己修好了玩具。”而不是泛泛地說“你真聰明。”當孩子幫了你的忙,哪怕很小的事,也要記得感謝他們。孩子知道你在關注他所做的每一件事,就會加倍努力。

(5)把焦點放在孩子的行為上,而不是孩子本人身上。有研究者將表揚分為三種:

a。過程指向的表揚,即肯定孩子完成任務過程中的努力,如,“你跟小朋友合作得很好。”“你很用功。”

b.結果指向的表揚,即誇獎孩子的成果,如,“你畫的畫真好看。”“你考了100分!真不簡單。”

c.個人指向的表揚,即對孩子品質的評價,如,“你真乖。”“看你多聰明!”研究發現過程指向的表揚最有助於孩子恰當評價自己,正確分析成功與失敗的原因,從而增強能力和信心。

(6)表示對孩子的愛。家長的肢體語言,語氣聲調能夠加強表揚的作用,使孩子感到被珍愛。但注意根據孩子的年齡、性格調節你表達愛的方式。

(7)及時給予獎勵。行為發生後,獎勵越及時越有效果。

可以採用的獎勵方法也多種多樣比如

(1)給一個愛的輕吻或者鼓勵

(2)獎勵心儀的玩具或者禮物

(3)獎勵晚睡一些時間看心儀的電視

(4)帶孩子去想去的地方

(5)答應他一些小的合理的請求等

注意事項

“獎勵”不僅僅是獲得更多的物質,而是一種價值觀的體現和塑造。

當然除了以可採用獎勵辦法以外還可以採用其他一的各種獎懲方式,比如積贊法,可以用對孩子們具有吸引力的方式,比如用他喜歡的玩具等作為終極獎勵,達到多少次有效的表揚後就可以換去買玩具的要求,當然可以選擇合理的介質來完成,比如完成一項任務,或者得到一個表揚後可以得到相應的小星星,最後可以用這些東西來換去禮物。

在“加州大學教育學博士Jayne A.Major”一位服務於超過15000個家庭的經驗的家庭教育專家編寫的《雙向教育》一書中有這樣的案例:

意識到問題

媽媽注意到13歲的女兒格洛麗亞最近獨自待在房間的時間越來越長。她不願意與人交往,情緒低落,甚至有點兒憂鬱。媽媽問格洛麗亞發生了什麼,但她只是簡單應付道“沒什麼”。這種情況以前沒有出現過,這次已經持續了好幾周,媽媽有些擔心。

問題爆發

有一天,當媽媽讓格洛麗亞幫助收拾廚房碗櫃時,格洛麗亞突然爆發了:“你不能讓我做所有的事情,我不是你的奴隸,讓我自己待一會兒。”然後就哭著跑進了自己房間。媽媽試圖和格洛麗亞交談,但她依然情緒低落。

探索新思路

媽媽覺得她們之間需要安靜地談一談,這樣雙方就能傾聽彼此的心裡話,於是決定帶格洛麗亞去她最喜歡的餐廳吃晚餐。媽媽邀請了格洛麗亞,她也同意去。在就餐時她們聊了很多。突然,格洛麗亞說:“媽媽,學校的同學都說我很醜,說我戴著厚厚的眼鏡片,鼻子很大,頭髮也亂糟糟的。我恨我的樣子。” 媽媽認真聽完後,說:“你是不是認為自己的長相比別人差遠了?” “是的。其他孩子都花了很多錢在髮型和衣服上,而我看起來總像一個醜八怪。” 媽媽繼續說:“所以,如果你有了更多錢,就會有不同的髮型和衣服了?” “那可能會好些,但我看起來還是會像一個醜八怪的。”格洛麗亞抱怨道。 媽媽說:“我可頭一回聽你把自己比成醜八怪。我不知道你為什麼會這麼想呢?” “學校裡的同學就是這麼說的:人要麼是醜八怪,要麼不是。我就是醜八怪。” “格洛麗亞,你非常可愛,也很漂亮。你可以做很多事情讓自己看起來更好。我很想幫助你,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把你的頭髮修剪一下,再燙一燙,那看起來就棒極了。我們可以就從這件事著手。我也有一個大鼻子,也曾經為此煩惱,但後來我決定不再為此發愁了。等你再長大一些,也許還可以給你配一副隱形眼鏡。可是不管怎麼說,把自己比作醜八怪對自尊心可沒好處。”媽媽說。 “嗯,我想您是對的,我說自己是醜八怪時也感覺糟透了。但我真的想看起來更好看一些,我恨現在這身衣服。” “好吧,這個週末我們一起好好想想怎麼能讓你看起來更好看。星期六下午你上完籃球課以後我有時間。”

突破

媽媽幫格洛麗亞預約了理髮師,給她修剪了頭髮,並燙了一個新發型。她們一起徹底檢查了格洛麗亞的衣櫥,看看她喜歡什麼樣的衣服,然後列了一份購物清單。她們還做了購買衣服的預算,第二週就開始採購。每當格洛麗亞做了努力讓自己更漂亮時,媽媽都及時表示認可和讚賞。格洛麗亞情緒重新高漲,和朋友們在一起也更加活躍,在家裡也更積極地幫助做家務活。

當孩子出現心理上的種種問題帶來一些不合理甚至是過激反映是,父母不應坐視不理甚至盲目是做出一些懲罰以達到效果。文中的母親卻是選擇與他進行溝通達到了解事情始末的目的後對她進行一些合理的獎勵來促進孩子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