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浦東開發開放的建設者,是通過這個方式招募的

浦東開發開放的成敗,至為關鍵的是人才。浦東開發開放剛起步,開發辦領導決定向全國公開招聘40名黨政幹部。1993年1月15日,上海各大報紙刊登了一則引人注目的消息:“浦東面向全國公開招考黨政幹部。”一時間,社會上議論紛紛,引起了全國從沿海到邊疆所有省市,乃至東南亞、歐美等輿論的關注。日本著名的NHK電臺還專門派出了報道組,對這一公開招考官員的全過程作了跟蹤採訪。


公開招考政府工作人員並不是浦東新區的首創。為什麼獨獨浦東新區的這次公開招幹一時成了人們的熱門話題呢?


人們首先從公諸於眾的“簡章”中看出其非同尋常之處。

其一,這次招考明確宣告打“中華牌”,報考者不受地域限制。

其二,對應考者原來單位的所有制性質和本人的行政隸屬關係、身份、編制等完全沒有限制。不論你原來捧的是“金飯碗”“鐵飯碗”“泥飯碗”,在這次考試面前一視同仁。

其三,這次招考的是真正的官員,不僅有科級的,而且有副處長和副局長職務的。一次招這麼多各個層次的黨政幹部,在我國從未有過。


早年浦東開發開放的建設者,是通過這個方式招募的


簡章發佈兩個星期後,時值農曆正月初六,天氣特別冷,上海海運學院門口早已排起了長龍,諮詢桌前人頭攢動,圍得水洩不通。現場報名者中經驗證合格者有1265名,加上各省市來函報名合格的共計1814名。


對於副局長這個職位的競爭,專家們還設計了情景模擬測試這場別出心裁的考試。所謂情景模擬,就是要求考生以××局副局長自居,在自己的“辦公室”裡,用80分鐘時限,批閱10件公文,聽5次公務電話,接待5位來訪者,並主持一場“無領導在場會議”討論某個主題。這裡面的要害,不僅是這位領導幹部必須處理好自己職責範圍內的日常公務,做到快節奏、高效率,並且往往要面對兩難選擇,做出隨機決斷。這可是動了真格的,一切花架子、漂亮話都無濟於事,最終集中反映出來的只能是考生的整體素質、綜合能力和務實精神。


經過前後三個月的考試檢驗,浦東新區最後以“公告”形式公佈了40名黨政幹部的名單。正式錄用的40名黨政幹部中,上海戶籍和外省市戶籍人員各佔一半,他們中絕大多數人在後來的工作中表現出色,為浦東的建設做出了貢獻。


也許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巧合。初錄用的兩位考生,一個是報名那天第一個來到報考點,領到第1號准考證,鐵了心要投奔浦東的女同志;另一個是領到了最後一張准考證的男青年。兩人的年齡,恰好是七名考試者中的最大和最小。


早年浦東開發開放的建設者,是通過這個方式招募的


年齡大的女報考者叫王婉如,是個插隊貴州的上海人,將近45週歲了(過了生日就沒有報考資格)。憑著自己的刻苦奮鬥,從團支書一直當上了省團委書記,後來又上大學,畢業後任省教育學院副院長。


她為什麼要丟下副廳級待遇報考浦東新區的副局長呢?請聽她在面試時的一段話:“我已經快45足歲了,作為一個婦女,到這個年齡差不多該打上句號了,何況我已有的待遇也夠知足了。然而我不甘心受傳統的支配,我希望通過這次考試來衡量一下自己已有的地位是否真是合格的,一名婦女幹部的最後十年是否註定無所作為的。如果我有幸被錄取,我一定付出自己的全部心血,讓事實來證明一名婦女的價值,是不是應該用年齡來衡量的。”


早年浦東開發開放的建設者,是通過這個方式招募的


這次全國招聘的招考過程嚴格執行了“公開、公平、競爭、擇優”的原則,在招考進行的每一步驟中,始終體現出浦東海納百川、招賢納才的胸懷與熱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