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餘歡水》:“靜音模式”,向內深耕才是中年人該有的樣子!

12集短劇集《我是餘歡水》目前在愛奇藝站內內容熱度值已突破7000,熱度呈持續上漲趨勢。同時共有超5萬用戶對該劇進行打分,豆瓣開分8.5分的成績,讓《我是餘歡水》的熱度與口碑不斷走高。“人人皆笑餘歡水,人人都是餘歡水”“成年人生活的真實寫照”等話題不斷髮酵。截止目前,微博話題《我是餘歡水》閱讀量突破了10億。

《我是餘歡水》:“靜音模式”,向內深耕才是中年人該有的樣子!

餘歡水(郭京飛飾)是公司裡業績最差的員工,退讓隱忍、得過且過是他的生存法則,妻子甘虹嫌他窩囊提出離婚,但是仍未能改變餘歡水絲毫。某日借酒澆愁後,餘歡水身體不適查出癌症,萬念俱灰的他破罐子破摔,性情大變,還在陰差陽錯之下,成了見義勇為的英雄,到達人生巔峰。但陰差陽錯的命運仍在繼續,危機和挑戰接踵而至,直到餘歡水找到真正的尊嚴與幸福。

這部劇基於緊湊流暢的劇情節奏、詼諧幽默的敘事風格,在複雜人性的全面演繹下深刻關照現實議題。劇中人物悲喜交加的現實命運引起廣大網友的共鳴,直呼“太現實”、“中年人的職場不容易”、“成年人的崩潰只在一瞬間”。

很多人感嘆“太現實”的時候,卻沒有去剖析過為什麼餘歡水會陷入這種“喪”的境地?人到中年,半生窩囊,其實應該值得我們去好好反思。

《我是餘歡水》:“靜音模式”,向內深耕才是中年人該有的樣子!

人到中年究竟應該活成什麼樣子?

“人人皆笑餘歡水,人人皆是餘歡水。”這種挫敗迷茫的人生是很多人正在經歷的,不過可悲的是他是演的,你是真的……

其實劇中餘歡水中年混沌的主要原因在於他的得過且過、不求上進卻又“太鬧騰”,他真的太“作”了。借用客戶名義冒領公司禮品後遭罰,又打腫臉充胖子帶著從超市購買的廉價葡萄酒說是兩千多塊錢的高檔貨;明明自己手上一堆爛攤子沒處理好,早上遲到被公開處罰,業績數次掛零,還打電話給老婆說要自己去接兒子,結果把兒子淋成落湯雞,哪哪都一團糟;說好要給老婆買車,借出去的錢還沒收回來就把老婆帶到4s店,結果要不到錢還碰一鼻子灰……

《我是餘歡水》:“靜音模式”,向內深耕才是中年人該有的樣子!

與其說餘歡水是好慘一男的,真不如說他是“好作一男的”,用甘虹的一句話來說:“你不說謊會死啊?!”混成這樣,真的是不作就不會死。看完《我是餘歡水》最大的感悟就是:人到中年,不要太鬧騰,高級的活法,就是一個字:靜。

雪萊說:“淺水是喧譁的,深水是沉默的。”格局高的人早就擁有了一張“金口”,一顆“靜心”。人生要是太鬧騰就容易被“作”掉,學會開啟“靜音模式”,才是一種智慧的活法。

為什麼說人到中年要活成靜音模式?


1. 越鬧騰的人生越容易“中年危機”

之前網上看過一個段子說:不要大聲責罵年輕人,因為他們會立刻辭職的。但是你可以往死裡罵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車有房有娃的那些。

很多人在這段話中都能夠體會出中年職場人的辛酸、不容易,揹負房貸車貸等多重經濟壓力,但同樣這段話也告誡我們中年人,在職場要學會沉澱自己,不要“太鬧騰”,也就是不要“太作”。靜下心來想想為什麼會產生中年危機,盲目度日、得過且過只會讓未來的日子更加寸步難行。

麻省理工學院哲學系教授基蘭·薩蒂亞(Kieran Setiya)的一篇文章中對“中年危機”提出了很有價值的見解,他認為中年職場危機主要原因有三點:

①未來人生的可能性變少,讓人焦慮

②過去的選擇無法改變,讓人後悔

③當前的工作內容重複,讓人厭倦

“未來的人生可能性變少,讓人焦慮”其實很好理解,人到中年,你所面臨的選擇越來越少。小時候有的夢想現在讓你去實現就會顯得力所不能及了。為什麼?因為你實現夢想的成本太高,經濟和家庭的壓力會把你死死按在原地。

當你發現人生已經開始慢慢定型的時候,你會問自己:我這輩子是不是就這樣了?因此產生了焦慮。跟這種焦慮如影隨形的還有後悔。後悔當初所做的選擇:要是我畢業時進入互聯網行業,現在可能會年薪百萬了;假如我早點辭職創業,趕上這波紅利,現在公司可能都已經上市了……尤其是當你看到同齡人比自己混得好的時候,你會越發後悔自己當初的選擇。

而“當前的工作內容重複,讓人厭倦”是很多職場人都會有的一種感覺。工作內容日復一日,重複不變,雖然感覺自己每天都在忙忙碌碌,但是感受不到自己有什麼提升,倒像是在溫水煮青蛙,透支自己的生命價值,因此你會產生一種巨大的空虛感。

所以,未來人生的可能性變少、過去的選擇無法改變、當前的工作內容不斷重複——就是這三個原因,讓我們對工作的滿意度降到了谷底,從而產生了中年職場危機。

2. 真正厲害的人,懂得靜音沉澱、向內深耕

手機調成靜音模式,才能避免被外界打擾;人生開啟靜音模式,才能夠注重向內深耕。毫不誇張的說,幾乎每個中年人都會遭遇職場危機。英國有一項針對5000名職場人士的調查顯示,人一生中對工作的滿意度會經歷一個U形曲線,平均而言在39歲時處於最低點,無論男女都是如此。這並不是靠換工作就能夠解決的,有的人即使跳了槽,危機感依舊如形隨形。

哲學教授薩蒂亞總結的產生中年危機的三個原因,其實歸結起來就是因為你當下的可選擇性太小。年輕的時候圈子太鬧騰,中年的時候也指望不上自己的人脈,靠實力打拼又心有餘而力不足。反思其根本原因還是沉澱不夠,內耕不深。

把自己放生人海,去經營人脈、圈層,回過頭來真正能交心的又有幾個?我們總把時間浪費在泛泛之交上,卻忘記問自己到底需要交什麼樣的朋友?想要成為什麼類型的人?其實人脈的本質還是等價交換,真正厲害的人是先沉澱自己、向內深耕的,只有當你自己變得優秀了,其他優秀的人才會被你吸引過來。危機來臨的時候,你的選擇才會更多。

怎樣才能正確靜音,擺脫中年職場危機的焦慮?

薩蒂亞教授幫我們總結了中年職場危機產生的三大原因,同時也給出瞭解決問題的方法:求助於哲學。他認為,應對中年危機要做好這兩點:

1.與選擇帶來的機會損失和解

“機會損失”的意思是指你選擇做A而不做B,因此造成的損失。機會損失在現實生活中很常見,舉個例子,週末有一場關於工作技能提升的線下公開課,但是由於你忙碌了一週想要釋放自己而選擇宅家看劇,雖然說看劇的過程很爽,但是當你一天結束後發現自己特別虛度,應該選擇健康有意義的方式來放鬆的。要是這場線下公開課沒有再次開展因此錯過了一場學習提升的機會,你會更加懊悔,覺得當初就不應該在家看劇。

到了中年階段,人更容易去回顧過去的選擇 ,對錯過的事情感到後悔,對未來可能再也實現不了夢想而感到遺憾。其實這種“機會損失”是無法避免的,我們每一次選擇都會損失掉其他可能性,而我們做應該做的是與之和解,而不是暴躁、懊悔,學會靜下心來從錯過的事件中尋找收穫。

2.多為有存在性價值的事情創造空間

這裡涉及到兩個哲學概念,一個叫存在性價值,一個叫改善性價值。中年人為什麼會覺得自己的工作沒意思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做的工作大多隻是具有改善性價值的事情,也就是說不斷在處理和解決問題。改善性價值的事情固然重要,但是它帶來的滿足感很有限,會很快讓人感覺空虛,喪失掉工作的動力。

解決的方案就是多做有存量的事情,做一些能讓你感受到生命意義和自我成長的事情,也就是向內深耕自己。比如在公司你可以組織發起一些有挑戰的、有趣味性的小項目來鍛鍊自己;工作之餘可以去學習一些新的知識或者技能,哪怕是健身、瑜伽,別看它們的重要性都不如你的本職工作,但是它們都是屬於存在性價值的事情,都能夠幫你帶來幸福感,有助於自己靜心靜性的。

總結:

很多人在《我是餘歡水》的劇中看到了中年人的不容易,也因此與現實中的自己產生頗多共鳴。但是靜心思考一下,為什麼人到中年活成了餘歡水? 其實就是因為太鬧騰,懊悔過去卻又無力施展未來,加上當下渾渾噩噩,自己把自己的路給“作”沒了。

人生就是一個越活越“寡”的過程,學會減掉一些浮躁之氣,開啟靜音模式來向內深耕自己,不斷精進。不要過於執著錯過的機會損失,多做一些有存在性價值的事情來自我沉澱,危機感才會越來越小,幸福感才會更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