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戶籍——未來的金飯碗or鹹雞肋?

說起農村戶籍的問題,就不得不說起中國城鄉雙軌制的戶籍制度,這項制度起源於建國初期,原因也很簡單,當時的中國還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家,二、三產業的發展程度養活不了多少城鎮人口,只能將更多的人限制在土地裡過活,而且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農村人的日子在物質層面確實要比城市平穩一些,在沒有天災人禍的年份,一個五口之家吃飽飯問題還是不大的,相比之下,當時的城市家庭,如果是一般工人家庭的五口之家,物質層面就要拮据一些,所以開始時農村戶口是要小優於城市戶口的(尤其土地下戶的初期,可以說是那個階段農村人最高光的時刻)。

這種情況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後迅速發生了變化,商品經濟的繁榮帶動了各行各業的發展,有了足夠規模的二、三產業支撐,城市成為了人流和物流的中心,在物質層面一躍而上,同時在精神文化領域迅速與農村拉開差距,逐漸形成了一個在各方面割裂農村和城市的鴻溝,普通城裡人對於農村人的態度,往往以一句“鄉巴佬”即可概括,一如上海視周邊城市而言。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2016年前後。

為什麼這裡要具體到2016年?因為中國房價最普遍的、最大的也大概率是最後一波總體上漲就是這一年開始的。看似源源不斷、魔力無窮的貨幣化“棚改”,給中國的城市化來了史無前例的飛躍,似乎在短短的幾年之間,大部分農村家庭都在城裡買了房,這些在城裡工作生活的農村人,除了逢年過節回鄉時還能看出是農村人,其他已經和普通城市人沒有區別了,但說歸說,幾十年來城鎮對農村的壓制和鄙視早已在每個人心中根深蒂固,至少這一代人很難磨滅這段記憶,因此,逆襲的最後一步往往就變成了戶口的轉換。

當然,單憑一個精神層面的需求是不會讓現實的農民輕易放棄土地的,城市戶口吸引農村人的地方,更在於醫療、養老、上學以及就業方面。這是前期農村戶口難以給予農民的權利,也是城鄉不平等待遇的最大的寫照,因此,就著這份待遇的提升,“逆襲”的農村人紛紛改頭換面,洋氣地成為了體面的城市人。然而,時至今日,剛剛享受了幾年城市戶口待遇的“新城市人”,怕是一個個在心裡悔青了腸子,隨著醫療、養老的全國統籌和城鄉統籌,除了老一輩人還有待遇上的區別,新生代已然是同一個水平線,至於上學和就業,那更不是一個戶口能左右的,更多的拼的是成績、能力和資源,與一紙戶口的關係基本為零。而且隨著城鎮化的進一步提升,農村會產生一大批各種搬遷戶和拆遷戶,動輒數百上千萬的補償款,瞬間就在物質上讓這部分人躍升為中產階級。當然,這類情況畢竟還是少數區域的農民的福報,大部分的現有農民,戶籍的用處依然無法體現出來,至於名下的土地,除了長莊稼,似乎也沒有其他用處了,農村戶籍似乎也仍然是雞肋一般,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但是如果你能看到未來農村和城市的發展走勢和國家的意圖,那你會瞬間發現手裡的這張紙不是雞肋而是一個亮閃閃的金飯碗。

為什麼這麼說?從農村戶籍對比城鎮戶籍來看,農村戶籍具備兩個城市戶籍所不具備的價值,即基本價值和附加價值,基本價值很好理解,就是農村戶口名下的土地價值,這一點從近幾年的土地徵收補償和土地流轉回報就以及土地本身的作物產出價值就可以看出來,而且從戶籍制度來看,現在是農村遷往城市非常便捷,除了那幾個特殊的城市,可以說是暢通無阻,而城市遷往農村,幾無門路,就算遷成功了,也是徒有其表,因為現行土地政策下,新增的戶口其實並沒有分到土地,上一次分地還在20年前,而最新的土地政策是接著30年不變,這意味著只有20年之前出生的農村人才可以分到地,之後的你只能靠繼承上一輩的土地使用權。試想一下,一個舉目無親的城市人把戶口遷往農村,無法分到地也沒有繼承對象,你的農村戶籍就只是一個擺設。因此,這種特殊的戶籍制度和社會現象會讓有效的農村戶口持續減少且越來越難獲取,再過十年,當現有的留守農村種地的60、70歲老人陸續離世,年輕一輩持續出走,剩下的就寥寥無幾了,到那時,物以稀為貴,自然農村戶籍的寶貴之處就顯露出來了。此外,農村戶口的附加價值未來也非常可觀,按照目前的城鎮化趨勢,未來農村的模式必然是集體農莊或者大農場模式,這兩者對具體的經營者和管理者的要求註定了對農村戶籍人群的天然偏愛——難不成種地招工還要找連麥苗和韭菜都分不清的城裡人?開個玩笑,但現實必定如此。以此延伸開來,大學的農學專業也必然會對農村戶籍的學生青睞有加(雖然農民子弟並不一定就要學農,但多條路始終是好的)。

老話說的好,風水輪流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城市和農村戶籍的輪迴交替始終會延續到雙軌制終結的那一天,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不要輕易主動放棄這一愈顯珍貴金飯碗,尤其我們這些目睹且親身經歷了城鄉雙軌制對數以億計的農民子弟的不友好、不公平的一代人,曾經這一紙戶籍帶給我們的物質、精神文化層面的不公,我們就一定要在這裡全部找補回來。最後想說的是,我們這些農二代、三代,可以去城市拼搏,就業、買房和娶妻生子都可以,但是不要稀裡糊塗就放棄自己的農村戶口和土地,那可能是我們這些無權無勢的農村人的最大、最後的倚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