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購物已經和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各大網絡購物平臺都想著辦法搞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的眼球,降價促銷就是其中的一項有力的手段。
袁先生:前幾天某多多給我推送了一個活動,說只要13元就能買一個國產高端手機,當時我還有點不太相信,我特意給客服核實了一下,他說最後一百臺,之前我也聽說9.9元能拼到手機,這一次13塊錢輪到我,我也非常高興,非常激動,最後付款的時候,他還又給我優惠了1塊錢,花了12塊多就買了一部華為手機,可把我高興的不得了,最後收到手機之後我才傻眼了,明明快遞上是手機,我拆開一看是個手機殼,商家做活動,你有實力你們就做,你沒實力的話就別在這做活動,你給我發一個手機殼,你這不是騙人嗎?其實這13塊錢對我來說不算啥,但是這商家太不地道了。
本來袁先生想花13塊錢就能買到5000多的手機,還挺高興的,結果沒想到商家發過來的卻是一個手機殼,這讓閆先生有點大失所望。袁先生沒能在店鋪裡找到商家的聯繫方式,所以只有給拼多多平臺的客服打了電話。
袁先生:我讓他給我發一個手機,他不給我發,這不是騙人嗎?而且現在看不到商家的信息了。
某多多客服:這是商家的問題嘛,商家描述的是手機,我也看到了是,應該就是我們查到商家存在異常行為,不會讓他再賣東西了,消費者的這個問題,該賠償就賠償,或者商家描述的是手機,就讓商家把手機補發過來,然後把商家提交給我們的商家管理部門,去監管去核實一下。
其實這雖然是網絡購物,但是商家也不能幹這種欺騙消費者的事兒呀,有多大的能力辦多大的事,沒有這個能力搞活動就別搞了唄,這樣只會砸自己的招牌。
經典分享:
昨天有個網友給我留言,說“一直站在門口,等待著底部來臨,猶豫著不敢進入,看行情起來了,心情更是矛盾,不進入怕踏空,進入怕被套,不知道如何是好,投資讓我變得心力交瘁”。
我想,有這種想法的投資者不是少數,同時,如果後面再有逼空行情,這類投資者大概率會在後面忍受不住煎熬進場,往往進場不久,就會高位站崗被收割。
這個時候,要把事情做正確,顯得是多麼的困難,因為你不知道這個時候究竟是等待正確,還是入場正確,只有事後驗證才能知道。
在投資中,把事情做正確,需要你付出更大的努力,需要你更超強的能力,而做正確的事情,則保證你一開始就容易許多。
我一直認為,作為一個普通的投資者,並不需要把投資想象的多麼高深莫測,並不需要太多的專業知識,巴菲特不是說過嗎:
“你不需要有很高的智商,你用不著同時下三盤國際象棋,或者同時打二副橋牌,你需要一種性情,無論是群居還是獨處,你都能夠做到從容自若。
你用不著懂得貝塔值、有效市場理論、 現代組合理論、期權定價理論和市場形成理論,實際上,對這些一無所知反而更好,當然,這是商學院的觀點,因為他們的金融課程就講授這些內容,
可是,在我們看來,學習投資的學生,只要掌握兩門課程就足夠了, 一是怎麼給企業估價,二是怎麼看待價格。”
怎麼做,才是正確的事情?才能不那麼“心力交瘁”?
1
放大格局,放長時間看問題
我曾經說過,股市很奇妙,可以讓你花1元錢買到價值2元甚至5元的東西,前提是你必須要有足夠的格局,實業投資則很少有這樣的機會。
數據統計顯示,股票市場每10年有一次改變人生軌跡的重大機遇,如滬指1991年成立時的100點、1994年大熊市的325點、2005年的998點、2008年的1664點。每二年或四年有一次較大機遇。
關鍵是你有足夠的格局能看到這些,並付諸於行動,而不是每天盯著你的股票上否上漲或下跌了百分之幾。一個投資者若沒有能看到2—4年的視野,是等不到歷史大底抓住大的賺錢波段的。
大家都在討論,哪裡是底部,什麼時候會反彈,實體經濟有多麼的糟糕。是啊,這些我們都知道,但是請問,往後看3年的時間,當前的位置是高還是低?
如果往後看10年呢?沒有這樣的格局,自己活在當下,只會給自己造成困擾,更很難抓住大的底部區域,只會在每日的猜測和百分之幾的盈虧中煎熬。
2
遠離市場,遠離每日的喧囂
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放大了市場上的情緒。我們每天會被一些真真假假的消息包圍,距離市場太近,就容易被一些消息左右。比如前幾天供給側改革,被過度解讀為利好,也確實引起了一波行情。
身邊有幾位朋友禁不住各種消息排山倒海的灌輸,進場被套。對於供給側改革,我有著自己的判斷。
其邏輯是化工、鋼鐵等傳統產業淘汰落後產能,使得相當多的落後產能關停並轉,有利於龍頭上市公司市場佔有率提升,而且還因為小企業、落後產能的退出,導致市場供給減少,產品供求關係迅速扭轉,對相關產品價格的穩定甚至提升帶來積極能量。
這個邏輯就是需求減少了,但是殊不知由於產能過剩嚴重,即便是國家層面重視開始,開始關停並轉,但沒有幾年的時間是無法完成的,
同時,這裡還有一個隱含的邏輯,房地產減少供給(建設速度放緩),影響鋼鐵產能,鋼鐵產能減少,影響煤炭產能,供給側在減少,實際上需求側也在減少,市場總量是萎縮的。
從這個方面來看,供給側改革的機會,從本質上還是投機,供給側改革短期不會改變企業的基本面,(期樂會官方微信公眾平臺ID:qlhclub)那這種存資金的博弈,有沒有參與的價值呢?如果你摟一梭子就跑,當然很好,但是大多數人沒有那個能力,經常短線做成長線,長線做成股東。
我們每天在市場中,這種消息在信息化發達的今天被快速放大,如果你沒有自己的判斷,而是隨波逐流,很可能你就是最後一個接棒的人。
離市場太近,就是給自己造成困擾。遠離市場,遠離喧囂,獨立判斷,才能更好的讓自己做正確的事情。
3
堅持自我,堅持和企業一起成長
每買一隻股票,我都會問我自己,我能不能拿著三年,三年後會是什麼樣子。堅持股權投資,做好企業的股東,是我根深蒂固的想法。
於是,就有了我“好行業,好企業,好價格”的三好原則投資原則。
1、好行業。
行業的選擇是最重要的,要選擇未來三到五年有確定性增長的行業,選對了行業基本上就成功了一半,即使買點不對,公司不好,只要行業還在高速增長,至少不會錯太多。
2015年前我主要在做醫藥,見證了醫藥板塊的很多大牛股;當前主要做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因為面對當前的情況,實在找不出第二個可以與新能源汽車產業增速相媲美的行業了,其次可以選擇的高增速的行業有新消費
(電影、體育、傳媒娛樂)、大健康(養老)、大數據、智能駕駛、機器人等。確保自己在高速上升的電梯中,享受行業從小到大,從導入期到成熟期的成長。
2、好企業。
選擇大行業(成長空間大)裡的小企業,投資企業從小變大這個過程,享受企業戴維斯雙擊式的成長。
3、好價格。
好價格即估值,好的買點,在估值低的時候進入,等待估值高的時候或者整體估值泡沫出現時離場。
當堅持了這個原則,每日的波動便顯得不是那麼重要。當然,要是能結合做對大波段,更能獲得超額收益。
投資優秀企業,與企業一起成長,遠離市場短期波動,才是大多數投資者的良藥,才是在做正確的事情。
4
關於市盈率陷阱
很多投資者對市盈率認識有一個很大的誤區,認為投資低市盈率才是正確的,這就容易陷入低市盈率陷阱。
這裡有個問題,究竟是10倍市盈率投資一個增速為0或者負增長的企業有價值,還是100倍市盈率投資一個增速超過100%的企業有價值呢?
因此,對於成長股,正確的指標不是PE,而是PEG。PEG=PE÷淨利潤增長比率(EPS增長率)。
彼得·林奇曾經指出,最理想的投資對象,其PEG值應該低於0.5。PEG在0.5-1之間,是安全範圍。PEG大於1時,就要考慮該股有被高估的可能。
如果業績一直能保持高增長,那麼即便是股價一直在推高,那它的PEG也可能一直超不過1,好多Ten bagger就是這樣產生的。
這裡就引申出一項投資者必須具備的技能,對企業未來業績的估算。只有掌握了這個技能,才能做好真正的投資。
股價短期推動因素很多,比如事件驅動、資金驅動等,但是長期看來,推動股價上漲的唯一因素就是價值,是企業未來的盈利能力,這個才是投資的關鍵。
5
關於盈虧同源
市場上的投資派別有很多種,有趨勢派、價值派、成長派、題材派等等,沒有哪一種是完全正確的,也正是因為各類派別融合,才有了買賣。
比如說,如果市場只有價值派,那麼,一些垃圾股題材股可能就會無人問津,不會產生交易,同理,如果市場只有趨勢派,那麼在上漲趨勢未形成前,那就不會有交易。
所以,沒有絕對的對錯,每種方法都有成功的理由。有意思的的是,無論哪種派別,都認為自己才是正確的,內心容不下或者說看不上另外的操作方法,於是才有了進城的時候對望互罵SB。
我想說的是,無論哪種派別,盈虧同源。比如價值派投資銀行股,漲幅有限,可能下跌就會少跌。
同理,最近這幾天的暴力上漲,其實真正的趨勢投資者是不一定能抓的到,因為你的體系和投資方法躲過了下跌,也就可能同樣因此而躲過了上漲。
那些每次都能在股市中精準逃頂和抄底的波段高手,我認為是沒有的,大家看到的股神級別的人大多都是在吸引眼球罷了。
想每一波段都做對的人,最終的虧損可能也會來源於此。一種方法在能夠賺錢的同時,虧損的陷阱已悄然埋伏於其中了,這一切都因為盈虧同源,能夠導致你成功的因素也是你將來失敗的陷阱。
之所以談到盈虧同源,是因為每種方法都有自己的優劣,沒必要追求絕對完美,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後面的會怎樣,是漲是跌?短期我們真的無法預測,但我知道一件事情是正確的,放大格局,遠離喧囂,堅持自我,堅持和優秀企業一起成長,你收穫的不僅僅是金錢,還有寧靜的內心。